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柏林被攻陷,德軍本土外還有數百萬大軍,為何不繼續抵抗

柏林被攻陷,德軍本土外還有數百萬大軍,為何不繼續抵抗

1945年柏林淪陷,此時德國還有超過600萬大軍,為何自詡戰爭機器的德軍不是選擇繼續抵抗,而是在柏林被攻陷後便選擇了投降?深究其背景、條件、歷史客觀狀況等,我們不難探究其中奧秘。

首先,論從史出。沒有憑據的分析不足以撼動人心,那麼我們就從二戰當時的客觀歷史條件入手來分析,為何德軍會在柏林淪陷之後選擇投降。打仗需要的必備物資,比如說軍糧、彈藥以及其餘戰爭資源,德國此時想要繼續抵抗,堅決不投降,那麼必須要擁有抵抗的能力,此時的德軍還保有著部分戰鬥機、裝甲坦克以及武器裝備,但是卻缺少發動戰爭的原料,比如飛機坦克的燃油。

再來就是發動戰爭的人力,表面上看,德軍在本土之外還有百萬大軍,但和盟軍此時的軍隊相比,完全就是九牛一毛,並且這些成建制的部隊原本就是遺留在本土外的佔領軍,根本就不能和此前德軍的精銳部隊相比,再來就是指揮官,德軍在二戰中擁有諸多出色的軍事家,但到了1945年,死亡的死亡,被解除職務的被解除職務,本土外的佔領軍指揮官大部分都沒有力挽狂瀾的本事。

所以在1945年柏林淪陷後,這些基本條件已經不容許德軍去繼續作戰,即使有600萬大軍,在沒有足夠的戰爭資源下也翻盤無望。

其次,我們可以從德軍當時的主觀意願來分析。不是任何一個民族絕境中保持此前的戰鬥意志,在柏林即將被攻陷時,大部分德軍士兵已經接受了投降這一歷史命運。

對於在第2次工業革命後實力迅速增強的德國,擁有了發起戰爭的精神基礎,但這也僅僅只是被軍國主義洗腦下的精神基礎,當在1945年敵軍逼入其本土後,大量的傷亡已經讓德軍無法承受,德軍的士氣已經低沉到了最低點,甚至大部分的高級指揮官們已經預見了德國的命運和他們自己的命運。

儘管在他們的心中,軍國主義色彩比士兵更要濃烈,但此時德國陸續喪失本土的防禦力卻是現實,所以說從主觀意願上來說,德軍已經缺乏了抵抗所必要的條件,繼續抵抗也不過是送士兵去送死,讓德國的災難更加深重。

綜上所述,其實德軍在當時選擇全面投降是一個最好的結果,畢竟當結局已經預知還繼續頑抗的話,受苦受難的也只是戰場上的士兵和當時德國的普通民眾,就比如二戰後期的日本,在預知了投降是最終結局之後,依舊野蠻地想要全民玉碎,然而迎來的卻是兩顆原子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二書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德軍老照片:麻木的戰爭機器,一路瘋狂廝殺企圖征服世界

TAG:不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