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文|CC爸媽

最近一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自帶熱搜體質,每一個標籤都能被討論成熱門話題。

經常聽大家討論劇情,激烈的不要不要的!

而我就像是被屏蔽接收不到信號似的,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於是乎,為了跟上小年輕的潮流不被大部隊落下(其實就想偷個懶),春節假期,忙裡偷閒補補劇。

看完卻發現,劇中各大家族的老母親們溺愛起孩子來毫不手軟,簡直就是一部描述「花式溺愛孩子」的雜燴範本。

但最後,過分的溺愛不僅得不償失,而且會耽誤孩子的一生。

心理諮詢師認為溺愛有兩種:縱容型的溺愛和包辦型的溺愛。

1

縱容型溺愛的父母:

過分在乎孩子的看法,過分照顧孩子的感受,總覺得如果自己嚴厲一分,拒絕一次,就會給娃造成什麼不可逆的心理創傷!

所以,不跟孩子說一句硬話、不駁回孩子一個要求。

可是過分縱容,會讓孩子從小就習慣了他人圍著自己轉,孩子成了一家之主,而父母卻要惟命是從。這是一種顛倒的愛,也是最不利於孩子自我成長的愛。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劇中縱容型溺愛的父母的典型:

林小娘&王老太太

林小娘因為縱容女兒墨蘭與外男私會,事後不惜拿全家的名聲、官聲和前程作賭注,製造輿論逼迫全家替墨蘭促成婚事。

結果可想而知,墨蘭成功高嫁,但是事情暴露,被囚禁在家;林小娘為了女兒得到她們認為的「幸福」,卻也因為這場謀劃喪了命。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若是在墨蘭犯小錯的時候,言傳身教,及時懲戒,而不是讓其任意發展,墨蘭和林小娘的結局也許不會這樣。

再看王太師遺孀王老太太驕縱的就更加嚴重了,康王氏一直在王家備受尊寵,從而養成了驕傲,跋扈的個性。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也正因為王老太太的百般縱容,才有了康王氏一系列的作妖行為,最後竟然想要毒害盛老太太掌控盛家要挾明蘭,最終落得凄慘下場。

而對於康王氏手裡的這些人命和作妖行為,王老太太不僅沒有讓她勇於承擔責任,而是一再放縱,幫助女兒逃脫罪責,甚至將這些醜事妥當善後。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如此種種,她是真的愛孩子嗎?恐怕是害了她吧!

「護犢子」是為人父母的天性,但想做一位「明白」父母,則是要時時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

不然就會變成:

「我管別人說什麼?媽媽沒有批評我,我就沒有做錯!」

「下次我還可以這樣做!反正我媽會幫我解決的!」

久而久之,就會一步步邁進這個溫柔的陷阱沒有辦法脫身。

百般縱容,處處袒護不是愛他,而是害了他,只會越愛越囂張。

2

包辦型溺愛的父母:

包辦型的父母,生怕孩子走一點點彎路,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孩子試錯的機會,最保險的方法就是自!己!上!

凡事大包大攬,拼盡了平生所有的經驗也要護娃無絲毫偏差,孩子不動手、不動腦就可以輕鬆得到一切。

如此,孩子確實會少走彎路,但他能走的最遠的路,也僅僅是你走過的路,你的巔峰便是他的末路,且不說,那是不是他想要的巔峰。

隨著孩子獨立意識增強,過度的甚至不留餘地的包辦,孩子產生心理抵觸抗拒不說,最終還會導致父母關係疏離。

包辦型溺愛的父母的典型:

小秦氏&郡主娘娘

小秦氏,終極反派角色,讓人恨得牙痒痒。

但是她的一生很是可笑,在顧府捧殺顧家二郎,多次設計陷害,壞事做盡,而這些壞事全都是為了兒子籌謀如何承襲爵位。

小秦氏在爵位爭奪的種種計謀中,唯獨忽視了兒子最想要的是什麼,兒子最想要的不是什麼爵位,而是與二哥哥的兄弟情誼。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偏偏兒子要的她不給,兒子不想要卻硬塞的做法,導致顧府大火之後,顧家三郎決意離開母親搬出去單住。

最後大結局也是計謀被戳穿後,落得自焚火場的下場。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郡主娘娘的包辦也是如此。

一心想讓兒子能娶一門有利於仕途的親事,死活看不上兒子的摯愛明蘭這種所謂的庶女。

也正是因為郡主娘娘習慣性的包辦,使得小公爺在愛情中優柔寡斷,後來錯失良機,沒有娶得摯愛明蘭,其苦不堪說,其痛難言停。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幸好最後郡主娘娘看得通透,丟下了偏見,和兒子關係逐漸緩和。

作為包辦型父母,我們常將「能為孩子做什麼」視為愛,但很多時候,父母「不做什麼」才是愛。

讓孩子能夠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獨自探索的本領,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

這其中「試錯—失敗——重新嘗試——喜獲成功/接受失敗」,也是他生而為人,必然繞不開的經歷

聰明的父母,不會包辦孩子的人生,家庭條件好的父母更是如此。

曾見過有家長表態:我有條件給孩子安逸的生活,為什麼要讓孩子去經歷風雨,平添罪受?

因為成就感,是人類終其一生的自我追求,別人給的,和自己得的,從來都不一樣。

我有一位好友,家中極為富有,工作、婚姻都被家裡長輩安排的極好,但她總是患得患失,總覺得,上司的器重,是因為父親的關係;丈夫的敬愛,是顧及娘家的家產。

沒體驗過成就感的人,不會有自信心,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也不會相信別人,她不相信別人是因為愛她而愛,信她而信,敬她而敬。

總之,對於孩子而言,縱容型的父母是做得太少,而包辦型的父母是做得太多。

這樣都會導致毀滅性的結果。

前者林小娘和王家老太太讓孩子的自我無限膨脹,內心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最後成為別人眼裡的惡魔;後者就像秦大娘子和郡主娘娘讓孩子缺乏自主能力,只能按照父母的意願生活,最後成為了父母羽翼下的媽寶。

3

那麼,真正正確的「愛的教育方式」是什麼樣呢?

應當是盛家祖母這樣的,盛家祖母養育了華蘭和明蘭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非常優秀。

有人說,如果你驚訝一個孩子的美德,一定別忘了給從小撫養他的那個人掛上一枚勳章。

盛家祖母,絕對配得上這枚勳章。

華蘭的聘禮被人打賭輸光,華蘭請求祖母做主。

想來這也是我們每個做子女的遇到大困難時的第一想法——求助。

但看盛老太太是如何說的: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母鷹翅膀下的小鷹,總有一天是要離開鳥巢學習飛翔的,當這個時刻來的時候,你要準備好放手。給予孩子的足夠的信心,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才是幫助他成長的捷徑。

知否知否大結局:溺愛是一把打著「愛」的幌子的殺兒刀!

再看她對明蘭的囑託:

「你嫡親的哥哥、你的親生娘、將來你的丈夫、親兒女,終究跟不了你一輩子,一輩子的路,是你自己怎麼來怎麼去。」

這才是大智慧,也是中國家庭中最缺乏的界限感,我們總是忍不住為孩子的人生負責。

常看到有人吐槽婆婆對兒子的小家庭干預太多,大都是缺乏一定的界限感, 其實每個人真正需要負責的,只有自己的人生。

對子女的愛,要明確分寸,樹立好愛的界限。

不能因為愛他就包庇他,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讓他們承擔錯誤行為的後果,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不能愛他就安排好一切,讓他永遠躲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

我還年輕的時候,也就是,我還是個傷春悲秋的小憤青時,曾吐槽過CC姥姥姥爺這樣一段話:

別人家的父母是,自己做對的,盡量讓孩子也對一次,自己做錯的,盡量不讓孩子再錯,絕不讓孩子走彎路;

我家的父母說,什麼是彎路?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人生百年怎麼走不是走,直路不一定就好走,彎路也不一定就難走,我們沒有剝奪你受挫折的權利。

如今走到中年,我才明白,曾經那個直路、彎路一通走的自己,終究走出了跟父母不一樣的路,興許會比他們走的更遠。

如今做了父母,我才明白,為人父母,最難的,恐怕就是眼睜睜的看著孩子試錯、失敗、經歷挫折而「不做為」。

但,過度的寵溺,給不了孩子獨立的人生,我們必須承認,再成功的父母,格局和眼光也會受限於時代,而我們的孩子,恰恰屬於我們夠不到的下一個時代。

我們應該讓自己的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攀爬,而不是讓他躺在巨人的懷抱里等待明天。

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自家孩子「欺負」了別家孩子時,你的處理至關重要!
春節期間,你還在用」中國式謙虛「傷害孩子嗎?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