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彩電大王」業績崩塌:17億利潤跌到3億,連續14年國內銷量第一

「彩電大王」業績崩塌:17億利潤跌到3億,連續14年國內銷量第一

「彩電大王」業績崩塌:17億利潤跌到3億,連續14年國內銷量第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海信電器是國內著名的家電上市公司,被稱為彩電大王、家電大王。從30多年前生產電視機的青島電視機廠,到如今擁有上萬名員工大型家電集團,於1997年4月在上海證交所上市。海信電器持有海信、科龍和容聲三個品牌,產品遠銷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8年11月,海信平板電視的市場份額增長到15.54%,實現了從2004到2008年中國平板銷量「五冠王」偉業。根據中怡康統計數據,2015年,海信液晶電視的零售量和零售額佔有率分別為:16.71%、16.51%,雙雙高居第一位,並超出第二名兩個百分點以上,至此,海信平板電視已經連續12年高居行業第一位。另據媒體2018年報道,海信電視連續14年國內銷量第一、全球出貨量第三

然而,昔日的「電器大王」海信電器業績從16年開始持續下滑,從17億利潤跌到3億多,兩度腰斬,同時曝出高管離職。海信電器在資本市場同樣處境悲慘,是2018年市值跌幅最大的家電企業之一。這家輝煌的家電企業到底經歷了什麼?是否出現戰略性的失誤?在經歷換帥後,新任董事長能力挽狂瀾,止住海信電器下滑的頹勢嗎?

1、 海信電器去年歸屬凈利潤預減6成,凈利潤從2016年的17.59億下滑到目前的3億多

1月30日晚間,海信電器發布2018年業績預減公告,預計2018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5.53億元-6.17億元,同比減少59%-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5.92億元-6.57億元,同比減少84%-93%。

對於業績預減原因,海信電器將之歸結為彩電行業需求疲軟、加大技術研發以及品牌營銷投入、美元匯率大幅上漲拉高核心部件屏的採購成本,導致主營業務盈利下降。此外,報告期內,公司於2018年8月完成TVS公司95%股權交割的全部工作,故公司將自交割日後TVS公司2018年3-12月的財務報表納入合併範圍,報告期內,TVS公司仍然虧損,但同比大幅減虧約3億元。

實際上,這並不是海信電器業績第一年大幅下滑。2016年海信電器營收318億元,凈利潤17.59億元,同比增長18.14%;2017年海信電器營收330億元,凈利潤9.42億元,同比下滑46.45%;2018年海信電器預計凈利潤為3.24億元~3.89億元,同比下降66%~59%。也就是說,凈利潤從2016年的17.59億下滑到目前的3億多,已經兩度腰斬。


2、高管離職,是否與近三年來海信電器業績持續下滑有關?

1月25日,海信電器正式對外宣布劉洪新辭去海信電器董事長一職,同時辭去海信電器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職務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後,將不在海信電器擔任其他職務。董事會選舉程開訓為公司董事長。

在劉洪新擔任海信電器董事長期間,海信先後併購了日本夏普的北美資產、重組了東芝電視業務,並贊助了歐洲杯、世界盃,使其品牌在全球形成了空前的影響力。可是,劉洪新任職三年多來,海信電器在高舉高打的同時,公司業績卻每況愈下。

2015年6月9日,劉洪新接任海信電器董事長,後又被任命為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的脫穎而出一度被業界公認為是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的接替者。業界普遍認為劉洪新的辭職與海信電器這幾年業績不佳和幾次重大戰略失誤有關,畢竟近三年來海信電器業績持續下滑,凈利潤大幅度下降,作為董事長難辭其咎。

「彩電大王」業績崩塌:17億利潤跌到3億,連續14年國內銷量第一

3、戰略失誤一:海信電視一味堅守「液晶+激光」戰略,兩個鼓點都沒有踩准

海信這三年業績崩塌,從17億跌倒3億凈利,與其戰略失誤有關。作為彩電企業,需要對行業的高度前瞻眼光,而OELD將是各家爭奪的焦點。在研發全球新一代電視的戰略中,海信顯然跑偏了方向。據業內專家認為,一直以來,海信電器是中國彩電行業不多的績優股,近年來在兩個市場(銷售市場+資本市場)表現不佳,除外部市場因素之外,自身戰略也值得檢討,一個看得見的事實是,海信電視一味堅守「液晶+激光」戰略,兩個鼓點都沒有踩准。未來的電視,必定是OELD或量子點的天下,液晶和激光都將被顛覆。在國內彩電市場,海信已被老對手創維徹底超越,這是海信最不願意看到的。

目前全世界範圍的電視企業都在主推OLED電視,因為它畫質好、柔性、可捲曲,可透明,成為液晶電視的替代品。但是海信電器卻還在強推ULED電視,其實就是LED背光源電視,在技術上沒有任何改善,而且已經落後了,這導致消費者對這種技術不買賬。而海信電器由於選錯了方向,把研發精力投入到激光電視一個非常小眾的產品線,這也是導致海信電器業績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


4、戰略失誤二:129億日元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95%股權

2017年11月,海信集團出資129億日元,宣布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95%的股權,聲稱收購後,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加快國際化進程。然而,在家電行業專家看來,海信收購的東芝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差的資產,東芝本身在電視領域也沒核心技術,既不掌握上游的面板資源,也沒開發出像樣的產品,收購這麼一個虧損嚴重的不良資產,海信純粹就是一個接盤俠,接手後也沒能盈利,反而拖累了海信電器的業績。因此,收購東芝這種劣質資產,在戰略上就是一個重大失誤。

「彩電大王」業績崩塌:17億利潤跌到3億,連續14年國內銷量第一


5、周厚健被稱為「紅色資本家」

周厚健無疑是海信電器的靈魂人物。1994年,周厚健在全國率先提出「以資本家眼光看待資本與市場」,大膽嘗試資本運營。3月,以「異地劃撥」方式,成立青州海信電器公司;5月,以「債權變股權」方式分別成立「臨沂海信電子有限公司」、「肥城海信電子有限公司」;8月29日青島海信集團暨海信電器公司正式成立;9月以「投資控股」方式投資組建海信淄博電子有限公司。周厚健從此被稱為「紅色資本家」。

實際上,海信是國內最早認識資本和股權的企業,從1990年代收購雪花、華日、雙喜、金鳳、伯樂,到後來併購容聲、科龍,再到近年來收購美國兩家晶元公司、控股加拿大Jamdeo公司等,海信先後併購了至少20多家國內外公司。通過併購,海信迅速完成了低成本擴張,近年來則完善了產業鏈、增強了核心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