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性能不敵RISC群狼 Intel如何逆襲成功

性能不敵RISC群狼 Intel如何逆襲成功

在上世紀80、90年代,學術界和企業級都開始青睞精簡指令處理器。這一方面加速了摩托羅拉的失敗,但另一方面又給Intel創造了一群強敵。

在這裡我們先介紹一下精簡指令處理器。

性能不敵RISC群狼 Intel如何逆襲成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當今的計算機系統結構可以根據指令集分為複雜指令集和精簡指令集。像早期的處理器,都是採用複雜指令集。在長期實踐中,計算機科學家發現複雜指令集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於是進行了改進。在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科學家們提出了精簡指令處理器,大幅優化了計算機處理器的設計。

當時,學術界幾乎一邊倒的認為複雜指令集過時了,企業界也紛紛轉向精簡指令處理器。IBM開發出了Power處理器,DEC開發了Alpha處理器,MIPS公司開發了MIPS處理器,太陽公司開發了Sparc處理器,惠普開發了PA-RISC處理器......

性能不敵RISC群狼 Intel如何逆襲成功

更要命的是,Intel的複雜指令處理器與這些精簡指令處理器相比,性能是墊底的。

在這種情況下,Intel有何破敵良策呢?

兩個字:苦熬!

Intel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複雜指令處理器的傳統市場,而最大的劣勢是處理器性能相對落後。由於處理器的研發成本高、周期長,隨著處理器的技術升級研發成本會呈現幾何倍數增長。如果沒有一個足夠大、足夠穩定的市場回籠研發資金,高昂的研發成本就可以把公司拖死。

因此,Intel最需要的是鞏固傳統市場和拖死對手的時間。

除了苦熬之外,Intel還做出了兩項重要決策。

一是學習精簡指令處理器的長處。雖然Intel沒有拋棄複雜指令集,但卻在處理器內部效法競爭對手的設計,提升了處理器內部的流水線效率。

二是建立Wintel同盟。Intel公司是一家硬體公司,因而選擇與微軟進行合作,建立了Wintel同盟。依靠硬體+軟體的捆綁效應,不僅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傳統市場,還逐步侵蝕了精簡指令處理器的市場。

性能不敵RISC群狼 Intel如何逆襲成功

在Intel開始進行橫向整合的同時。眾多精簡指令處理器廠商卻在打內戰——IBM、DEC、惠普、太陽、SGI等公司共同瓜分精簡指令處理器市場,數家公司分吃一個市場的結果是誰都做不大(如今一大群馬甲CPU全部往黨政市場沖和自主CPU搶市場,與當年精簡指令處理器打內戰如出一轍,當年精簡指令處理器打內戰的結果是一個都沒能做大,這也是鐵流一直呼籲黨政市場必須統一指令集,清一色採用自主CPU的重要原因)。

由於IMB、DEC、太陽等公司既要做軟體,又要做硬體,還要做整機,結果造成整機產品成本居高不下。更高的價格意味著更少的買家,更少的買家意味著很難用產量降低成本,進而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精簡指令處理器的市場逐年萎縮。市場的萎縮導致無法回收處理器研發資金,並最終造成精簡指令處理器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

性能不敵RISC群狼 Intel如何逆襲成功

在經過10年鏖戰後,Intel終於將競爭對手給熬死了!

在與IBM、太陽、DEC、MIPS等公司的競爭中,Intel在技術上從來沒有佔據過上風,完全是依靠市場和更優秀的商業策略打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華為晶元採購金額再創新高 鼓吹晶元全自主不懼制裁大言不慚
鐵路的發展盤隨著資本擴張和大國崛起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