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流浪地球的創作概念來自台灣?台媒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本事該改改了

流浪地球的創作概念來自台灣?台媒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本事該改改了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文/大陸男孩看台灣】

雖然導演郭帆已經強調,《流浪地球》在創造之初就沒有考慮服務海外觀眾,但是這依然阻擋不了這部科幻電影走出國門,被許多外國媒體和觀眾認可的步伐。截止今天下午2時許,該片已經斬獲32.56億票房,超過《我不是葯神》,上升到內地影史票房第五名。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這部口碑炸裂的影片在熱映的同時,自然也少不了一些人站出來雞蛋裡挑骨頭。像是香港演員黃秋生此前就發文暗諷,《流浪地球》的創意抄襲。台灣也有媒體稱,電影原著的創作概念來自台灣。

上周,黃秋生在個人社交賬號上發文對《流浪地球》狠狠地吐槽了一遍。不過看他的意思,這已經不是停留在藝術評價的層面,而是開始在抹黑電影和電影的創作團隊了。

給大家複述一遍他的發文:

小氣鬼拯救地球的方式怎麼那麼熟悉?大家有沒有印象?1.在全世界逼得國家放機器(發動機),影響地球運作,停止地球轉動。2.開動發動機,讓地球離開原有的運行軌道,飛出太陽系。3.飛向另一個星系。4.讓地球自動自覺地重新轉動。5.於是地球將會變成另一個星體的衛星。是不是挺熟悉的劇情?自卑感重的人,果然容易受傷。

無法確定黃秋生本人有沒有去看過電影,但是僅是把「流浪地球」計劃的各個步驟複述一遍,就想說這個劇情似曾相識,似乎是在哪裡見過,可不就是在暗諷原著作者劉慈欣抄襲了別人的創意嗎?

評論區里有不少香港民眾都不認可黃秋生的想法,紛紛怒懟他的觀點。被堵到啞口無言的黃秋生,只能悻悻地在次日又發文說,「原來有這麼多人覺得電影就應該是這樣的……」

無獨有偶,台灣媒體也覺得《流浪地球》電影中的這個背景設定,以及讓地球流浪的想法很是眼熟。

台灣媒體報道截圖

這篇刊登在商周.COM上的報道找到了台灣作家黃海(本名黃炳煌)在1988年出版的小說《地球逃亡》,聲稱在太陽行將毀滅之時,中國人為地球裝上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的概念最早出自於此。

摘選部分原文如下:

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描述的是太陽將毀滅,中國人為地球裝上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這個概念最早來自1988年台灣作家黃海(本名黃炳煌)的小說《地球逃亡》。

在黃海的小說里,太陽即將爆炸,唯一活路是為地球裝上核融合反應推進器,把地球當太空船一樣推離太陽系。這和劉慈欣2000年發表的《流浪地球》相同。如今《流浪地球》電影大賣,有人質疑劉抄襲了黃海。

資料圖:黃海及其著作《地球逃亡》

其實黃海後來曾撰文評論劉的小說:「如果仔細比較兩本小說的內容,就會發現,《地球逃亡》對於地球發動機的描述付諸闕如,小說僅提及了理論,地球發動機的外形和運作方式超出我的能力想像,只有略而不提。」和劉慈欣的小說相比,「《地球逃亡》只能甘拜下風。」

黃海雖然最早發表「太陽毀滅,為地球裝發動機逃離」,但他未詳述發動機背後的工程與科學,就如黃海說:「我的小說從地球才要出發就結束,他(劉慈欣)的小說從地球發動機如何運轉說起。」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後來也成為名作,兩年前已出版英譯本。他本人還得了「雨果獎」(Hugo Award)——這是科幻小說界的奧斯卡獎。可見就算是「抄」,也要講技術,不是照辦煮碗就能讓人買單的。

……

據了解,商周.COM是台灣雜誌《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ly)的官方網站,該媒體號稱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商業財經媒體。雜誌自1987年開始發行,每周四出刊,影響讀者人群近百萬。

認真看了上述報道的遣詞用句,倒也沒有覺得作者有特別地強調《地球逃亡》和《流浪地球》之間一定存在著什麼樣的聯繫。畢竟作者也如實陳述了黃海之後對於劉慈欣小說的評價:他本人認為《地球逃亡》在劉慈欣的小說面前只能甘拜下風。

但是整篇報道卻又以「創作概念竟源自台灣」為標題,這就讓人看著像是在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對於涉嫌抄襲創意的說法,劉慈欣14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並沒有看過黃海的小說《地球逃亡》,「地球人逃離太陽系的概念早就存在,並非由科幻小說家最先提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就已經有科學家提出把地球裝上發動機變成宇宙飛船的概念了」。

(完)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並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嫦娥四號著陸區實體命名,月亮上為啥有「天津」?
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潔煤電供應體系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