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怎樣理解書法作品中的「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怎樣理解書法作品中的「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錐畫沙」和「印印泥」是中國古代書法家書法理論中常常會見到的兩個理論。實際在中國書法史上,書法理論有很多,但是大多數書法理論偏於形象描述,而少於系統、科學、完整的論述。

比如,有一篇署名為王羲之所作,但是極有可能是後人偽托而成的書法著作——《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在這篇文章裡面,就有這樣一段文字:

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撇,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誇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每作一屈折,如屈折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翼先來書惡,晉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鍾繇墓,遂得《筆勢論》,翼讀之,依此法學書,名遂大振。欲真書及行書,皆依此法。

這段話裡面有很多比喻,這些比喻常常和書寫書法聯繫起來。比如橫畫常常被他們看作是「列陣之排雲」;戈被看作是「百鈞之誇發」;點被看作是「高山墜石」等等。

這些類似的表述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儘可能做到形象化。形象化的表述是這些書法理論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這些書法著作大多數情況下都像一個經驗高妙的老手在給新手傳授知識的時候所寫得經驗帖。而這樣的經驗帖要麼會誇大當時的困難,由此來顯示自己學習不易和成就之高;要麼會偏向於神秘化,將書法往不可捉摸之境地推進。這樣就會使得書法迷信化。啟功先生早年有本講書法的書,其中就有一章專門說到這個問題,他也坦言自己寫《啟功給你講書法》的目的就在於幫助大眾,破除對書法的迷信和神秘感,讓書法回歸到書寫的純粹和本質。

但是,我們細想一下,古人之所以要說的那麼「形象」,要用那麼多比喻,也是有苦衷的。如果滿篇都是寫某一個筆畫的時候要調鋒、提鋒,轉折、偏側等專業名詞,一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看這樣的文章太過於乏味,沒有可讀性;二來,對於當時各個都是大文豪、滿腹經綸的士大夫來說,不寫得形象有趣一點,也不足以滿足他們表達的慾望;第三點,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古代沒有攝像機,沒有照相技術,所以,古人為了儘可能地將書寫書法的姿態、形式說清楚,只能採用這樣非常形象化的說法,才能表述清楚。

所以,藉助這些形象化的名詞、講法,我們可以更好的體會書法的書寫。

因此,像錐畫沙、印印泥這樣的書法名詞也有著這樣的作用。他們本身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體會到很深刻的書法意味,非常形象生動。

從來源上考證,錐畫沙、印印泥記載於唐代禇遂良《論書》中:"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很顯然,褚遂良在這裡是從用筆的角度來引出「錐畫沙」、「印印泥」這兩個書寫技巧的。也就是說,這是兩種書寫狀態。

唐代蔡希綜在《論書法》中進一步解釋了錐畫沙、印印泥內在含義,而且更為詳細:

仆嘗聞禇河南用筆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後因閱江島平沙細地,令人慾書,復偶一利鋒,便取書之,險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蓋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於古人。

這句話是蔡希綜講述他自己如何領悟並且發現「錐畫沙」「印印泥」內在含義的。蔡希綜說他自己有沒有想清楚這兩個名詞到底是啥意思,有一次偶然看到一片江島上的沙灘,非常平整,於是他就像在這上面寫字,正當他用草木棍子在江島平沙灘上寫字的時候,終於領悟到什麼是「錐畫沙」,什麼是「印印泥」了。他說「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顯然,這是從筆力上對「錐畫沙」「印印泥」做的分析。

而實際上,錐畫沙內涵比較好理解,印印泥就更為複雜一點。印印泥,這個名詞裡面有兩個「印」。第一個「印」是做動詞來理解,第二「印」是做名詞「印泥」來理解的。

當我們把刻好的印章印在印泥上面的時候,印泥上面就會留下很深刻的印章痕迹。這實際上就暗含一個比喻,我們寫書法臨摹字帖的時候,要像印章印刻在印泥上面一樣準確。

所以,印印泥和錐畫沙,一個是在說臨摹,一個是在說用筆書寫之道,他實際上體現了中國古代書法家在書法方面的要求。也應該成為我們後世遵循理解的重要內容。這對於指導我們學習書法、理解書法理論具有很重要的啟示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二王筆法有沒有具體的、典型的、明顯區別於其他所有筆法的特徵?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