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兩年前,某個街頭採訪向路人們拋出了一個問題:「你認為什麼是×絲?」其中有位女性朋友回應道:「我覺得那些玩DNF的很多男的,然後都是那種死肥宅,然後好像沒見過女生一樣,只要有一個女的的話,然後就會蜂擁而上的那種感覺,各種就是你懂的那種……」

這裡的「DNF」,是網遊《地下城與勇士》的縮寫。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曾經引起軒然大波的一段街頭採訪視頻

很快,這個女生遭到人肉搜索,個人信息被曝光,大批《地下城與勇士》玩家爆了這個女生所在學校的貼吧。還有一部分這個遊戲的玩家採取了另一種更克制的抗議方式:他們紛紛穿上西裝、打起領帶,努力想和「死肥宅」劃清界限——其實,那段街頭採訪中不止一個女孩對「天天玩遊戲的男生」有這種「×絲」的印象,被「點名」的遊戲也不止《地下城與勇士》這一個,或許真正刺痛玩家神經的關鍵詞是「死肥宅」。更確切地說,是「肥」。

也因此,當我在去年年底體驗過Switch上某款遊戲的試玩版後,冥冥中便有種預感:這款遊戲或許會戳中很多玩家的痛點。

異軍突起的《Fitness Boxing》

這款遊戲日本本土的名字是《Fit Boxing》,國際版的名稱則為《Fitness Boxing》。遊戲的中文譯名我見過好幾種,「健身拳擊」「有氧拳擊」「減重拳擊」都有,這些譯名基本上已經概括了這款遊戲最主要的特性:讓玩家可以通過「拳擊」來「健身」,替代那些相對枯燥的「有氧」運動,並幫助玩家「減重」。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由於目前沒有官方中文譯名,又只有國際版支持簡體中文,本文中我將統一使用《Fitness Boxing》這個名稱

說是「遊戲」,其實《Fitness Boxing》更像一款帶有音樂節奏要素的健身軟體:像音游,是因為玩家遊玩時需要跟隨音樂,一邊踩著節奏前後移動身體重心,一邊根據屏幕圖標提示,適時完成「直拳」「刺拳」「勾拳」「迂迴閃身」「下潛躲避」等組合動作;像健身軟體,是因為全程都是體感操作,除了有3D建模的教練進行動作解說,玩家還可以基於「減肥」「體力強化」「維持健康」等不同需求,設定不同強度的每日鍛煉計劃,日常打卡、卡路里消耗計算等常見功能也通通齊備。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Fitness Boxing》可以基於不同鍛煉目的,設置不同強度的鍛煉計劃

這樣一款玩法簡單、建模粗糙、功能性大於遊戲性的作品,美服售價是49.99美元——玩家只需要再加個10美元,就可以買到《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超級馬力歐:奧德賽》《Splatoon 2》《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等Switch上的熱門獨佔大作。在這樣的對比下,《Fitness Boxing》似乎並非「值得正價購入」的好選擇。

然而,這款日本首周銷量才賣出2500份的遊戲,發售一個月以來卻隨著社交媒體上的口耳相傳,呈現長賣的態勢,不僅在日服、美服eShop都曾躋身榜單前10,在日本亞馬遜的熱銷排行榜上也一度竄升至第四,還曾賣到斷貨。迄今為止,《Fitness Boxing》在日亞Switch遊戲熱銷榜的名次仍在10名上下徘徊,再往上大多是累積銷量已破千萬級的熱門遊戲。

同樣的狀況也在國內發生,一些玩家在微博、論壇上寫下的評測或玩後感帶動了遊戲銷量,淘寶上的實體卡價格一度逼近500元,漲價力度甚至可以與同期的《暗黑破壞神3》Switch版相提並論。

在「體感遊戲」和「健身軟體」之間

這樣的現象很有趣——畢竟乍看之下,如果一項項指標拿來衡量,想要健身,或者想要純粹遊玩,似乎有無數比《Fitness Boxing》更好的選擇。但就我過往的體驗來說,《Fitness Boxing》仍然有著某種不可替代性。

如果要玩體感拳擊,Switch首發那年就有靠初版預告片和魔性BGM圈粉無數的《ARMS》。同樣通過體感來揮拳和格擋,《ARMS》的遊戲性無疑高出許多。但如果實際看一下各種比賽視頻,會發現玩《ARMS》哪怕用體感,也並不需要像初版預告片里那樣打得虎虎生風,只需要小幅度的手腕動作即可——在2017年E3現場直播的《ARMS》公開邀請賽上,製作人矢吹光祐就用「小拳拳捶你胸口」程度的「輕巧手腕」,輕鬆吊打了新晉的素人冠軍——顯然,《ARMS》作為一款格鬥遊戲必然存在勝負,更強調的是策略,而非如何讓玩家肆意揮灑汗水。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ARMS》玩多了你會發現,其實根本不用像預告片里那麼使勁兒……

這時可能有人會說,真想揮灑汗水,年貨系列「舞力全開」(Just Dance)就有「揮灑汗水」模式啊,還可以記錄玩家消耗的卡路里呢。而且要論娛樂性、曲目的豐富度和編舞的觀賞性——雖然可能實際上你跳起來是另一回事——「舞力全開」系列都比《Fitness Boxing》要高出不少。但作為一個年少時曾學過一陣歐美爵士舞並最終放棄的人,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一句:跳舞時如果你的動作不到位就只是在「手舞足蹈」,也談不上「有針對性」地鍛煉。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沒有學舞經驗的人,想把「舞力全開」里的舞蹈動作原樣跟跳下來非常困難

說到「有針對性」,我幾年前也曾在移動端上一口氣買全了Runtastic的一系列健身軟體,6塊腹肌、俯卧撐、引體向上、仰卧起坐、深蹲、翹臀、美腿……每個都有專門的App,我當時體驗下來的感覺是科學又專業。但由於分拆為若干個App,購買費用另說,抱著「哪裡都要鍛煉到」的心理,每天我都得逐一打開,完成規定的動作和數量,如果沒有強烈的決心和足夠的耐心,很快會因為枯燥的鍛煉過程而放棄——畢竟是專門的健身軟體,你不能指望比遊戲好玩吧?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App太多也會無所適從,雖然可能的確很專業

《Fitness Boxing》的不可替代性就在於,從健身層面它比一般遊戲專業,但說到底它還是遊戲,怎麼著也比專門的健身軟體要好玩些。

就像尺寸大小在iPhone和iPad Pro中間的iPad mini,它的確抓住了部分人的需求:拿來玩,這是一款好玩的打拳遊戲,減壓之餘還可以減肥;作為健身工具,三四百塊的售價,就相當於辦了張終身健身卡,足不出戶還有教練指導,想怎麼練就怎麼練——50美元的售價,剛好就是一張eShop美區點卡的價錢,現在淘寶50刀美區點卡的售價也就在260元到270元之間,遠低於在eShop直接購買的價格。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Fitness Boxing》全程有教練的動作示範和語音指導

也因此,我第一次試玩《Fitness Boxing》後,就動了全價購買的念頭。沒多久,身邊幾個朋友也相繼購入了這款遊戲,其中有一位甚至是專門為這一款遊戲買了一台Switch。到此,我終於相信「功能遊戲」這個概念存在的意義:玩,的確能降低人接受一種事物的門檻。

「正向反饋」和「激勵要素」

碰巧,玩家也是最容易接受「通過玩這種形式來獲得正向反饋」的群體,《Fitness Boxing》又恰好戳在了很多玩家的痛點上——在那些不怎麼玩遊戲、又打小被輿論教育說「遊戲不是正經娛樂」的路人看來,或許存在著這樣一個公式:天天玩遊戲的人≈宅≈普遍缺乏鍛煉≈肥。如果這個等式再延長一些,或許還有「不務正業」「社交恐懼症」等詞綴出現。儘管偏頗,但作為玩家,熱衷的這項娛樂活動碰巧需要「長期固定待在一個地方」,如果缺乏鍛煉,又無法拒絕高熱量的飲食,的確有發胖的風險。

恰好,拳擊運動所需的活動空間並不大,不要求太多的房間面積;拳擊本身也的確是一項新手在實際摸到沙袋前,最好通過揮空拳來練習標準動作,學會如何調動腰腹力量的運動,這讓《Fitness Boxing》成為一個很適合拿來入門的拳擊教學遊戲,也是一款很適合用來控制體重、替代有氧運動的遊戲。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遊戲會逐步解鎖更多的動作組合,體能消耗也越來越大

剛開始玩時,我經常在自認為正確的時機揮拳,卻沒能打出最高的「Just」評價,甚至在連續揮拳時會有「Miss」的情況。在排除「電視輸出有延遲」等可能的原因後,我嘗試模仿遊戲中教練的動作,又讓朋友側拍我打拳時的畫面,終於發現問題出在我的動作和用力位置上,經過一系列調整,「Just」率立馬有了提升。

也因為老覺得動作跟不上節奏,我還翻看了一些別人分享的拳擊新手教學視頻——此前,我是個對拳擊運動不甚了了的人,是這款遊戲激發了我的興趣。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在基礎練習模式下,所有動作都有文字解說和教練演示

或許是為了進一步激發玩家對鍛煉的興趣,遊戲提供了一些激勵要素。比方說,可選的6位教練,聲優分別找來了早見沙織、田中敦子、上坂すみれ、小清水亜美、中村悠一和大塚明夫——如果你和我一樣看過《攻殼機動隊》,光是素子和巴特同時出現就足夠令人激動,更別說這些大牌聲優因為參演作品眾多,必然有各種各樣的作品交叉及衍生組合。如果你碰巧是個聲控,在打拳打到虛脫時,這些教練鼓勵的話語或許會成為堅持下去的動力。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6個可選教練,兼顧各種人設風格

玩家可以自由修改教練的發色、膚色和瞳孔顏色,此外,隨著每次打拳「Punch」數的累積,還會逐漸解鎖各個教練的服裝,包含上裝、下裝、手套、鞋子和眼鏡——不知怎麼的,我在給我最喜歡的女教練馬爾緹娜換裝時,產生了一種在《精靈寶可夢Let』s Go》里給伊布換裝的錯覺……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能變更的項目其實和《精靈寶可夢Let』s Go》差不多,就像把捏主角和寶可夢換裝揉在了一起

不過,這款看似老少咸宜的健身遊戲,在北美的ESRB分級中被定為13歲以上才能遊玩的「T」級,因為在拉伸和揮拳過程中,女性教練的胸部會有明顯的搖晃,這被認為是種性暗示——或許,還真的會有人將此視為一種「激勵要素」呢,畢竟「肥」是敏感詞,而「死宅」不是……

需求與成果

當然,若想減肥,光依靠這麼一款體感遊戲也未必現實:在遊戲中,如果你不小心將「右勾拳」揮成「上勾拳」,只要抓住了那個揮拳加速度的頓點,遊戲依然會判定你「Just」——說到底,遊戲的判定還是完全依賴兩個Joy-Con手柄,你不能指望它像微軟已經停產的Kinect那樣,可以做到即時的動態捕捉和影像辨識。也就是說,鍛煉能練到什麼程度,達到怎樣的效果,需要玩家的自覺,就像玩遊戲主動選擇不作弊。

但《Fitness Boxing》的確在Switch平台搶佔了先機。2017年Switch主機放出首支預告片時,我便覺得那兩個Joy-Con手柄可以跟Wii的兩個「遙控器」手柄一樣利用起來,推出支持體感的健身遊戲。畢竟根據美國數據統計機構NPD前不久公布的榜單,自1995年NPD有記錄以來,全美銷售額最高的10款獨佔遊戲,健身遊戲《Wii Fit》位居第一。

從那時算起,兩年過去,Switch平台上這個品類的遊戲卻一直缺席。《Fitness Boxing》的出現填補了這個空白,或許也證明了體感健身遊戲還大有可為,只要有這種需求存在。

2019年,我靠這款體感遊戲瘦身成功

研究完一堆拳擊教學視頻後,我得出了兩個重要結論:腰是整個搏擊動作的根本;全程都得繃緊腹肌,垂直穩定軸心——來自一個初學者的粗淺認知

最後,不可避免要說說我自己的減重成果。我大約在去年10月份,就因為被好久不見的朋友吐槽「發福」,而產生了要在春節前瘦下來的想法。在《Fitness Boxing》日常打卡35分鐘期間,我同時還在使用「薄荷健康」App記錄日常攝入飲食的數據,並每周進行兩次的輕斷食——就是每周有兩天只吃早晚餐,且兩餐的總攝入嚴格控制在600大卡以內。具體的依據這裡就不寫了。雖然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民科」,但目前我的體重已經從76kg下降到70kg不到,減重12斤,成功在節前實現瘦身目標。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i0836ddpasr&tiny=0&auto=0

在遊戲還未開放截圖功能時,為展示遊戲效果錄製的視頻,想想還是放出來吧……動作不到位,還請見諒

正所謂「每逢佳節胖十斤」,這是我特意選在節後為大家獻上這篇文章的原因。我已經成功減負,你呢?做好開始「Fitness Boxing」的準備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尖塔奇兵》開放創意工坊,「東方絕頂特訓班」模組將陸續上線
觸樂夜話:或許是節後綜合征

TAG: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