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未來更多優質的內容只會通過「推薦」獲得,而非「搜索」?

為什麼未來更多優質的內容只會通過「推薦」獲得,而非「搜索」?

如題,一個奇怪的現象: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公眾號,也常常瀏覽推送的文章,但大部分的公號作者,我們並不是通過搜索添加的,而是被內容所引導關注。

這意味著什麼?

「文章很適合你的口味,而這些文章卻不是你通過搜索所獲得的。」

搜索本是高級的用戶行為,帶有極強的目的性,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比不上精準的推薦。也就是說,你不一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就連搜索都滿足不了你對內容的精準需求。

國內的社區產品不少,但真正能做起來的社區除了頭部頂級的那幾個,剩下的幾乎還停留在尋找商業模式,等待變現的階段。

過往社區的商業模式歸根到底就兩種:

流量廣告變現

會員付費服務

前者是建立在用戶身上的商業模式,重點是如何做拉新和留存,後者是建立在內容本身的商業模式,重點是內容的付費轉化能力,意味著內容需要具備很強的可讀性、指導性。

未來社區的路在哪裡?結合著內容生產、分發和消費的過程,加上對未來社區商業模式的思考,至少我是這麼看的:

未來的內容分兩種:高周轉和高質量

現代人的耐性是經不起考驗的,對於長達幾千字的文章,他們更習慣是一拉到底,反觀短視頻這種單位時間內獲取大量感官刺激的方式,更能讓人欣然接受。

生活中,很少人會重複去看一段娛樂新聞、一段搞笑視頻甚至是每天的新聞資訊,這些快餐類的內容大多通俗易懂。

高周轉內容

你聽一次或者看一次,知道有這件事情,笑一笑就過去了,它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填滿你這段原本就「沒有安排」的時間段,沒有誰會在忙到不得了的時候拿出手機刷抖音。

這時,你是在被動消費內容,它的可替代性很高,不刷抖音也許你可以去看快手,只要哪個更有趣,能更好地把時間「浪費掉」,用戶就更傾向於這個行為。

為了不讓用戶流失,儘可能「霸佔」用戶的零碎時間,抖音的內容周轉率就需要特別高,一條接著一條,儘可能地不重複。

從吸引人的標題到封面圖,由文字過渡到短視頻,點開後直接到高潮部分,看完自動直接進入下一條,這些一連貫的無腦操作都是為了在延續用戶的使用時長。

視頻和圖片具有天然的優勢,所見即所得,對於大多數不需要經過思考的內容,視頻和圖片顯然是最佳的傳播形態。

所以高周轉的內容以短視頻、音頻、圖片為主要傳播渠道,其中短小是高周轉內容的特徵。

在高度碎片化的休息時間裡,用戶大多是隨時開始、隨時結束,從來不會擔心錯過了什麼好內容,只要在我刷的時候有好東西看就行了。

高周轉的內容形態更適合去做流量廣告變現,因為它更強調用戶的持續使用時間,已收割用戶的注意力為主要盈利方式,以粘性為核心。

高質量內容

另一方面,由於文字閱讀在經過大腦的時候,需要做一定程度的轉換,大腦反應的時間會比視頻和圖片低一些,比較不可控,所以重複的次數較多,但效果更為深刻。

人的一生會不斷在成長和學習當中,但速度迥異。如果把一個人的能力比作為一套操作系統,所謂的升級就是發現新版本,下載安裝並使用。

這個時候,能否及時發現新版本,對於系統的升級就至關重要,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當中,新版本都會體現為:

1. 新的解決方法

2. 新的戰略思維

3. 新的技術手段

4. 新的商業模式

這些東西是在時代的變化和摩擦中復盤總結下來的,幾乎都還存在於那波沖在「最前面」的人的腦海里。知識的輸出途徑十分有限,傳播渠道更是鳳毛麟角。

沒有教材、沒有老師、沒有相關的專業、更沒有相關消息。這部分內容的現狀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著這四種問題,在社會上相對稀缺,但實用價值卻是顯著的。

所以,有啟發性、可執行我認為是這部分內容最明顯的標識,一方面強調思考深度,而另一方面則強調執行實踐。

高質量的內容屬於主動消費,你會為了一部好看的電影排隊看首映,你會為了等一本好書參加預售。

主動消費能帶來更多的有效轉化,替代成本很高。

用戶會在更多的固定場景里消費:在晚上自我學習充電的時候,在上班遇到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這部分內容二次查看率高,用戶忠誠度高,使用場景固定。

唯一的缺點是這部分受眾相對較少,市場規模遠比高周轉內容的低。

高質量的內容形態更適合去做用戶付費,因為它是以固定用戶群體的有效轉化為核心。

網路效應:是內容產品的下一個里程碑

內容產品的用戶始終跟著內容走,哪裡有好的內容,流量就會流向哪裡。倘若只有內容的穩定輸出,用戶的流失是必然的。

如果有更高的創作補貼,更好的展示渠道,這類產品的成長是可以通過資本運作來催化的。

此時用戶的遷移成本極低,我無非就是換個地方繼續消費內容而已。這個時候,你的競爭力是單一的,幾乎沒有任何壁壘。

未來的內容產品,更應該下沉社交關係,在內容消費的同時,通過其他使用場景建立用戶之間的關係,形成網路效應。

用戶有了社交關係,他看中的就不再只是內容本身了,有可能是他在社區里的影響力、人脈關係和商業價值。

此時,用戶的遷移成本比以前高多了,內容產品的發展路子也越走越寬。

內容產品新路線:讓內容主動尋找用戶

現在大部分的內容社區,走的還是內容搜索的路子,也就是我想要找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我還需要在對應的內容池裡搜索,最好篩選出目標內容。

這個路子的社區大多用的還是流量的思維,期望通過做 SEO、優化關鍵詞、大量渠道推廣去獲取新客,然後再做轉化、做留存。

可是,現在的流量越來越貴了,也就意味著獲客的成本越來越高了。大量前期的推廣和品牌投入,不一定能覆蓋掉用戶的 LTV(生命周期總價值)。

可預見在將來,拉新的速度越快,錢燒得越多,在還沒有獲取到一定量級的新用戶時,產品有可能就已經崩盤了。

讓用戶主動去搜索內容這條路,現在是越來越難走了,但取而代之的,會是讓內容主動去找人,這是一種內容匹配的新打法。

為什麼我會這麼想?以下就是我的個人分析:

在互聯網剛普及的時候,「觸網」用戶的數量佔總人口的比例還是很低的,這個時候獲客成本極低,基本上每個產品的新用戶數提升都有「人口紅利」的一份功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不會做PPT的你,正在失去職場競爭力……
投資人吳京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