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定西臨洮、張掖高台、蘭州新區等地「非遺過大年」活動全面開展

定西臨洮、張掖高台、蘭州新區等地「非遺過大年」活動全面開展

春滿人間歡歌陣陣,福臨大地喜氣洋洋。當前,我省各地通過開展「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活動,以當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展演形式,為2019年春節增添了濃濃年味。

定西臨洮:「張李合戶」認宗親

正月初六,定西市臨洮縣太石鎮水泉村和李家灣村十年一次的合戶大社火精彩上演。

現場,鑼鼓聲鏗鏘有力,震天動地。舞獅、舞龍、花轎、腰鼓、太平鼓、秦腔等多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社火表演呈現在觀眾眼前。

歡快的秧歌、震撼人心的太平鼓等表演,內容豐富,盡顯地方特色民俗風采。

「張李合戶」是臨洮縣太石鎮水泉村張姓人與李家灣村李姓人之間,通過互送社火的形式,在宗族內相互拜年、共祭祖的民俗現象。

水泉村張姓人和李家灣村李姓人雖為兩個姓氏,但同為一個祖先,據考都是元代宗室的後裔。在元明朝代更替的戰火硝煙中,他們的始祖宗郎藏布千賜巴(藏族)和始祖母阿姑娘子(蒙族)避政歸田,來到臨洮辛店、太石一帶。

明永樂二年(1404年), 其始祖主持立寫分單。長子阿奴居李家灣,遂以李為姓;次子噠噠居水泉張家嘴,取張為姓;三子宛者台分居後地灣及哈沙溝之張家坡根;四子太平隨父母仍居西溝嶺,皆取張姓。

張、李既為同宗,按照漢族習俗,此後各房頭根據族譜統一排輩。「張李合戶」以社火為載體,水泉和李家灣兩村輪流做東,一方為主方,社火主迎,另一方為客方,社火主送,兩村輪流交替,每十年舉辦一次,體現了張、李兩姓人不忘先祖,團結友愛,追求民族團結融合、社會和諧進步的優良傳統。

張掖高台:「清街」迎新春

近日,張掖市高台縣省級非遺保護項目「清街」習俗活動在該縣舉行。

「清街」是高台縣一種古老的民間習俗,是集祈福、民俗、餐飲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在宣化鎮「樂善堡」(現樂一村、樂二村、樂三村),這一風俗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活動中,由村民推選的一位德高望重、能說會道的老者,穿官服,戴官帽,扮演「春官老爺」,騎著裝扮漂亮的毛驢,由8名童子扮演的衙役鳴鑼開道,逐街送福,所到之處,鄰里結伴設宴,鳴炮迎接,辟邪祈福,「春官老爺」下馬作揖,拂袖撣塵,送上新年的祝福。

蘭州新區:首屆太平鼓王爭霸賽規模宏大

2月12日(正月初八),蘭州新區首屆太平鼓王爭霸賽在「晴望川」民俗文化村舉辦。

蘭州太平鼓是流傳於蘭州及周邊地區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因災難人們就要驅魔祛邪,因戰爭人們要祈求和平、因盛世人們就要歡騰高歌。

蘭州太平鼓氣勢恢宏,曾驚艷亮相1990年北京亞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贏得了天下第一鼓的美譽。

本次比賽,來自蘭州市三縣五區的13支太平鼓參賽隊伍齊聚一堂、一較高低,用精湛的技藝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藝術魅力。

現場有一萬餘名群眾觀看了精彩演出,切實彰顯了「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活動宗旨,為老百姓過好年、過大年營造了濃郁的氛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甘肅旅遊 的精彩文章:

舟曲東山轉燈節,給你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TAG:甘肅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