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湯佳專欄】整理人生的魔法

【湯佳專欄】整理人生的魔法

我是一個非常不擅長做家務的人,從小媽媽也沒有教過我如何整理房間。只記得小時候有一段時期我是非常喜歡整理房間和打掃衛生的。

長大後工作忙,又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所以我過的生活總的來說比較粗糙和大條。這也是我能夠承受長途旅行不計較旅途艱辛的一個原因,因為我是一個可以一雙鞋穿到破再買新鞋子的女漢子。

托馬斯在我們新婚之初曾經開玩笑說:「我

為什麼娶我老婆?因為她是一個只有一雙鞋的女孩子,可以只帶一件外套和一雙鞋子跟我騎摩托車旅行一整月

」。

我曾經為此驕傲過,很奇怪的心理,我可能覺得自己能吃苦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其實生活過得粗糙真的是沒有什麼好自豪的。

自己一個人過的時候,能忍受簡單粗糙的生活也許是一個優點,但是和別人一起住,比如婚後免不了和丈夫孩子一起過生活,那麼不擅長家務就真的成了一個詬病。

我們8年的婚姻裡面,前面兩年是幾乎在旅行,加上新婚燕爾如膠似漆,相互有什麼毛病也還感覺不出來,從第3年也就是生孩子開始到第6年,我們為家務事吵了整整四年。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夫妻間的吵架,可以是很雞毛蒜皮的家務事,他自己並不動手打掃衛生,但是常常嫌棄我不會整理家務,覺得家裡髒亂。



托馬斯是一個從小生活被安排得很細緻的人。我的婆婆獨自一人撫養他長大,但是她對生活的細節卻是很有要求的一個人。

如果我是男人,遇到一個漂亮的德國女人我肯定想娶她,因為德國女人在我心裡絕對是女漢子的存在,她們帶著孩子,上著班,家裡還能夠一塵不染,井然有序。

浴室的毛巾疊得像豆腐塊,抹布都要熨燙後疊成方塊。

一年四季的家庭裝飾都會更換,細緻點兒的主婦四季的窗帘都是不同的,桌布窗帘顏色都必須是配套的。窗台上的裝飾還可能是自己親手做的。

可以說德國女人除了不溫柔漂亮,滿足了一切其它男人對 女人的幻想。我婆婆的公寓里東西特別多,我懷疑她一個人的家當比我們一家三口還多。

但是不論什麼時候去她家,從來都是纖塵不染,井然有序。按照托馬斯的話來說,他媽媽的冰箱裡面,黃油果醬等每件物品的擺放一定是2厘米。

你想被這樣的母親帶大的孩子,他自然有整理的能力,我們在談戀愛之初,他會幫我刷碗,我第一次見到有人洗碗洗的那麼好,炒菜的鍋子里外洗得跟新的一樣,洗好的碗一個個排列倒扣在乾淨的干毛巾上。

要知道,在那之前我真的從來沒有見過我媽媽或者別人洗炒菜的鍋子會洗炒鍋反面。但是托馬斯只要身邊有女人,比如在他媽媽家裡,和跟我在一起的時候,他是從來不會動手整理房間的。

但是眼界還高,我做出來的衛生那一定是要被嫌棄的。我何其無辜的躺著中槍,給別人做家務還得被他嫌棄。這自然就成了家庭矛盾中不可調和的一點,為此吵過的架在此可以省略一萬字。



除了德國女人,我還很喜歡日本女人的溫柔賢惠,我總覺得德國女人和日本女人的優點結合體幾乎就是一個完美的妻子。

我的日本朋友,不論我什麼時候看到她,不管是在外面還是在家裡,都一定是妝容精緻,衣著得體

。她還有一個我怎麼都學不來的好習慣,就是隨身都有一個日程本。哪天要做什麼都計劃得清清楚楚,比如周一的早上去買菜,買菜的內容都是寫好的。

她德語不好我陪她去看婦科醫生,醫生問她什麼時候來的例假,她的本子里有每個月的周期,甚至排卵期的體溫。

本子里還有想問醫生的問題的德語關鍵詞翻譯。

這樣的規律和細緻的生活習慣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能養成的。

日本女孩子從小一定有家政課,學習很多如何處理家務日常的技能。但是我回想過往,我媽媽幾乎沒有教過我如何做家務,在學校我學習的所有內容都是和男生一模一樣,所以我從來的人生目標都是像一個男生一樣希望得到事業上的成功。

起碼到二十多歲我的理想一直是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

但是上帝創造男人和女人之初就有了很多不同,雖然肯定不是絕對,但是從生理特徵上,男主外女主內幾乎是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代的社會模式。

一個好的婚姻裡面一定是有很明確的家庭分工的。

但是近現代的女性革命後,為了提升女人的社會地位,女人也開始做男人做的事,同時又希望男人也分擔女人做的事。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整個社會的模式就開始混亂了,家庭矛盾變得越來越多,離婚率也越來越高。

我和托馬斯在結婚後的第6個年頭爆發了婚後最大的一場戰爭。其實並沒有發生任何違背婚姻忠誠的事。全部是雞毛蒜皮堆積起來的埋怨。整理房間這個事情曾經是很傷害我情感的一件事情,我覺得可能在很多婚姻里都一定有這個矛盾的存在。

在我的觀念邏輯里:你憑什麼什麼都不做,還指手畫腳的嫌棄我做得不夠好?在他的邏輯觀念里:我把我該做的事都處理好了,你的事你做不好又不是我的錯?我憑什麼在幫你處理好你的事情以後還要來幫你打掃衛生?

這自然就成了一場戰爭,我在這場婚姻的硝煙里被折磨得精疲力竭。抑鬱症雪上加霜,婚姻進入了死循環。

後來曾經聽德國的一個婚姻調解師說過的一句話印象非常深刻:夫妻間的矛盾就在於在同一件事情在兩個人心裡的不同比重。就好比做衛生這件事,我覺得我做得挺好,但是他並不這麼認為。

自然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吵架永遠都不在一個道理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清官難斷家務事。




人的一切煩惱,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心靈的成熟過程 是持續不斷的自我發現、自我探尋的過程。

我給了自己很多獨處的時間,

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人很難有內心的平和。

然後一個人想明白了一個道理:我這一輩子里發生的所有事情,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我自己。

我才是我人生帆船的掌舵者,任何我覺得難以面對的困難,都只不過是我處理不了自己來自內心的挫敗感。我遇到的婚姻瓶頸不是因為托馬斯不好,即使我逃離,它也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在我的下一段婚姻里出現。

想明白了張德芬說的那句:「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的真正含義。這才從真正意義上捋順了我的婚姻。

於是我開始過我自己喜歡的生活,像那個日本朋友一樣時刻保持形象,因為女人也並不只為悅己者容。我開始認真的打掃衛生,想通這件事情僅僅需要換一個角度:我喜歡像德國女人那種乾淨漂亮的家,我想過那樣的生活。這跟托馬斯沒有關係,因為這不是我為他做的事情,這是我為了自己想過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我開始健身,開始定期護膚,日常化妝。開始關注很多以前我自己並不是很關注但是喜歡的東西。但是所有的出發點都只是因為我想過我喜歡的生活。很久以後我才意識到,我從那時候開始,把自己拉回了我世界的中心。

從那時候開始,


我做了我喜歡的事,


從那時候開始,


我變成了我喜歡的人。

我輻射出去的磁場影響了我原本一團糟的世界,包括我和托馬斯的婚姻關係。我們變得越來越默契。家庭開始有了涇渭分明的分工,我們每個人都很認真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於是所有事情都變得那麼有理有序。但是這一切並不是因為托馬斯改變了,而是我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再回到整理這件事情上,雖然我很想做好,也很喜歡窗明几淨的家,但是我並不享受整理的過程。我開始嘗試很多方法,比如做飯的同時會整理廚房,做完飯以後廚房已經打掃乾淨。

我開始理解為什麼那些德國女人可以做到三頭六臂,她們只是做事更有效率有技巧。但是不管我如何整理我們的家,我始終還是缺乏那種天生的審美觀,整理好的家很快就會恢復原狀。

托馬斯偶爾還是會抱怨,只是我聽了後並不會感覺到不舒服。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條被很多人轉發的文章,一個叫麻里惠的日本女孩是如何喜歡整理,最後把整理當成了人生事業的勵志故事。

她寫了一本暢銷全球的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上次回國的時候我就買了回來,認真的一天把它看完了。

伊娃告訴托馬斯說我在學習如何整理的時候,托馬斯都有點兒不敢相信了。然後還是很嘚瑟的說用得著買書看么,請教托馬斯我就可以了。但是親密關係就是這樣,同樣一個道理,他說出來我不一定聽,而從我認定的書上看來的絕對是真理。

看完這本書我開始整理:

我丟掉了十幾麻袋的衣服。包括過去的舊衣服,還有柜子里並不怎麼穿的新衣服。扔掉了一般的廚房用品,包括幾乎不用的廚具,買了很久都沒吃的乾貨和調料。

托馬斯空前絕後的配合我,把他自己的無用之物也扔了個遍。扔東西真的是需要決心。但是我內心的確是一個很果斷的人,很決斷的我扔掉了很多以前被認為還是有價值,但是躺在角落裡我都忘記它存在的東西。

按照書裡面說的很多整理原則,比如同類物品只出現在一個地方的原則,給我所有的希望留下的東西安排了一個固定的地方。並且保持每次用過以後歸還原點的原則。

真的就像是一場人生的整理魔法,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享受了整理的過程和結果,我花了三天時間扔了很多東西,然後從整理完到現在,家裡雖然不算精緻漂亮,但是保持了整理後的乾淨整潔的效果。就像麻里惠說的整理是一次性的且可以持續的。




我想起我小時候從來沒有學過的這些技能,所以很想把這些也分享給伊娃。伊娃追隨我的性格基因,也是一個很積極向上的人。她很願意把事情做得更好。三歲的時候就會開始有意識的幫我一起做一些家務。

四歲的時候我也常常讓她自己一個人整理自己的房間。但是因為實在是太亂,所以經常在整理玩具的時候開始玩玩具。最後就是房間變得更亂了。

我和伊娃一起扔掉了很多很多她不再需要的玩具,然後把剩下的她還想留著的玩具分門別類。我告訴她,她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個家,她在用了那些東西以後,要送它們回家。

伊娃很激動的參與了整個她的房間整理過程。並且保持了整理的效果。她所有的東西都在她知道的位置,任何時候我讓她拿她的一本書,或者一個髮夾她都能夠瞬時找到。有時候她會不記得放回去,我就會不斷的提醒她。

小孩子最大的優點就是超強的可塑性。我希望她變成什麼樣子只需要自己做到且不斷提醒她。然後她就能夠保持並且比成人做到更好。

就好像我堅持和她說中文,她習慣以後,如果我不小心對她說兩句德語,她一定會提醒我:"你又跟我說德語了,你不是想讓我好好說中文嗎?"任何我要求她做到的事情,如果我做不到,就會很難讓她做到。

親子關係就是兩張相對的鏡子。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孩子喜歡做父母喜歡做的事。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她會時刻提醒我:哪些我要求她做的事情我卻沒有做到。

晚上從健身房回家的時候,伊娃早就自己洗漱好上床睡覺了。今天我從晾衣架上收下來的她的衣服,她已經全部把他們疊好放進衣櫃里,床尾的椅子上,整齊的疊著她今天白天穿過的衣服。

那是我告訴她換睡衣後,白天衣服該放置的位置,即使我沒有要求她白天穿過的衣服也要疊好。看到她做的這些我真的心生感動,感恩自己竟然有個這個乖巧可愛的孩子。

世界上大小事務都是有學問在裡面的,連整理房間都可以寫出很多本書,術業有專攻且學無止境。我花了三十年才弄明白的整理藝術,只花了兩天就交給了伊娃。

她的房間已經再也不需要我來幫她整理了。我知道她以後還會提醒我某件物品沒有回到它自己的家。

我希望我和她的親子關係常常這樣:

我們是可以相互影響對方的正能量榜樣。

湯佳


2016年3月於德國家中


關注我們:愛是有故事的旅行


我,托馬斯和伊娃一家人,


環球旅行第十年的故事分享。

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首發。


歡迎關注,打賞,分享。


湯佳:環球旅行家,80後女作家,已經《親愛的,這不只是一場旅行》《愛是有故事的旅行》兩本專著。

新浪微博:@湯佳托馬斯


iPhone用戶識別此二維碼



給作者打賞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聚焦】真結婚?假結婚?傻傻分不清,德國最紅火的假結婚產業面面觀
【騎著摩托去西藏4】騎著摩托去西藏

TAG:德國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