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吉祥字那麼多,為何中國人選「福」字貼在門上?

古代吉祥字那麼多,為何中國人選「福」字貼在門上?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張熙博

自從2016年開始,手機某寶支付平台推出了集五福活動以來,每年的臘月二十日左右,大家都開始熱衷於拿起自己的智能手機,對準自家大門或者窗上的福字窗花左掃掃,右掃掃。

每個人心中都期盼著,能夠掃到不同的「愛國」,「富強」,「和諧」,「友善」,「敬業」,以便快速集齊福卡,等待著除夕晚上瓜分現金的喜悅。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會被幸運女神所眷顧,總有些人怎麼掃也掃不到,可他們內心也想著沾沾福氣。於是,就花錢買別人的福來集齊福卡。

然而,古代人可不像我們現代人一樣有智能手機可以隨意掃福,「福」字的造字初衷也不是為了瓜分「紅包」,而有更深刻的內涵。

一.「福」字的歷史演變

「福」字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約有三千年的歷史,早在殷商時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見證,雖字型多樣,但大致都是如此:

它的左上部分是個「酉」字,是個盛酒的容器,實際上就是個「酒」字的初文,左下部分是兩隻「手」,表示雙手捧著一個酒樽;它的右半部分是個「示」字,代表祖先的神主。

整個字的意思是,後輩雙手捧著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獻,求得神主保佑。

到了西周時期「福」字發展到了金文階段,開始出現了不同的形式,首先是該字的左右結構換了個位置,「示」由右移到左,而「畐」由左移到右,同時金文比甲骨文還省去了捧酒的兩隻「手」。

「福」字一直到春秋時期依然被用作祭祀求得保佑而用。

如《左傳·庄公十年》里說「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說:小的誠心沒有達到誠信動人的地步,那麼神是不會保佑他的。

直到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認為:「保全生命、獲得長壽、財產富裕、權位高貴,就叫做幸福。」

可以說,到了戰國時期「福」字已經被引申出了新的內涵,開始注重個人幸福而不單單是用作祭祀了。

秦代小篆的「福」字形體,基本沿襲了金文的字形結構,只是它的右半部分走向了線條化,變得不像盛酒的酒樽了。

後來我們現在常用的楷體結構與小篆的結構基本一致。在這個「福」字上,寄託了古代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滿足溫飽需求的願望。

在「福」字上面最著名的,莫過於清代康熙帝御筆所題寫的「天下第一福字」了。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壽將至,不料得了重病,宮廷太醫束手無策。

百般無奈之時,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可以向上天為自己的祖母「請福續壽」。

於是親自為祖母請福,沐浴齋戒三日後,一氣呵成傾注了對祖母至孝的「福」字,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這「福」字,百病全無,十五年後,以75歲高齡得以善終。

她特意讓工匠將這個福字刻為石碑,成了皇家的寶貝。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而且康熙一生很少題字,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所以這個福字被稱為「天下第一福」。

現在,這個御筆書寫的「福」字碑已經作為了北京著名名勝景區恭王府的「鎮園之寶」了,每年為沾其福運的遊客可謂是絡繹不絕。

二.過年門前要貼「福」字

門前貼「福」字的習俗在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傳說當年姜子牙封神的時候,把自己的妻子葉氏封為窮神,還告訴她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

從此,家家過年貼「福」字,就是告訴窮神,我這裡是有福的地方,你千萬不能進來。「福」字,成為擺脫窮困、追求幸福的象徵。

當然,民間傳說具體起源於何時,已經無從考究了。

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洒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

「貼春牌」,就是把大大的「福」字寫在紅紙上,貼在大門前。

由此可知,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已經開始,歷史可謂悠久。

三.為何講求「五福臨門」

中國人常常說:「五福臨門。」意思是希望五種福氣都能光顧自家門楣,給家人帶來一年的好運氣。

所以,人們往往在聊天的過程中總是會提到五福,那麼五福最早出現於哪裡呢?

五福最早見於五經《尚書·洪範》篇,裡面說的五福是:「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不過後來由於避諱等原因,「五福」也有了些改變。

東漢桓譚在《新論·辨惑第十三》中,就把「考終命」更改為「子孫眾多」,後來的「五福」也就變成了「長壽、富貴、安樂、好德、子孫眾多」。

在現存的許多古代遺留下來的院落中,我們常常在一些雕梁畫柱上面見到很多蝙蝠圖樣,其寓意就象徵著五福臨門。

這不,前段時間,各家各戶也都忙著貼春聯,貼福字。在2019年春節來臨之際,筆者在此也祝願大家金豬送福,諸事順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里的小人物,才是反映宋代社會的大染缸
《知否》作詞人李清照:喝酒賭錢進當鋪,我才不是個女神

TAG:歷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