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共享電助力車為何在三四線城市先「火」了?

共享電助力車為何在三四線城市先「火」了?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文 / 木子 編輯 / 秦言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沒想到,家鄉投放的共享助力車,比北上廣還先進。」春節期間,剛回到廣東江門,懂懂筆記就被路邊那一排齊刷刷的共享助力車吸引了。在和幾位騎車人的交流中,懂懂筆記發現,儘管騎行價格為2元/半小時,但很多人還是會選擇「掃」一輛助力車,穿梭於大街小巷之中。

「比共享單車更省時、省力,真的太方便了。」一位年輕用戶表示,過去這一段時間他幾乎天天外出都會騎共享助力車,因為這才是「綠色出行的正確打開方式」。

那麼,這些三、四線城市「湧現」的共享助力車,究竟用戶體驗如何?在共享單車市場出現的種種問題,是否也會在共享助力車上重現?

共享助力車被熱捧,南方城市最適合?

「早上去買個菜,來回花了兩塊錢。」

在上海工作已經三年多的李璐,臘月二十九回到了福建晉江家中,一進門就開始替老媽扛起了買菜、採購的重任。她告訴懂懂筆記,相比起一線城市的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確實更加省時省力。

通過APP尋找附近的助力車,掃碼開鎖,便可以將車騎走,操作方式與共享單車並無不同。而助力車的騎行方式與普通電單車也不一樣,並非右側手把擰了就能走,而是要「踩著」才走。

「以哈羅為例,腳蹬幾下之後才能夠啟動,不過蹬的力氣不需要很大。」李璐介紹說,助力車掃碼之後,蹬動踏板車輛就會慢慢向前行駛,相比傳統的共享單車會省力一些。

至於速度方面,這些助力車的車速並不快,在蹬動踏板時,最快時速也僅比普通的共享自行車稍快一些。速度略快且安全,不會像電單車、電摩的那麼飛速,這東西確實是應付日常代步、周邊買菜、短途通勤的好工具。

「準備教爸媽使用助力車,可以省很多力,而且比電摩安全。」從廣州回到茂名老家過年的朱敏,對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等很多地方剛剛出現的共享助力車頗感興趣。她告訴懂懂筆記,如果媽爸能夠使用助力車,家裡的超標小電摩倒是可以「退休」了。

相比傳統的電摩,助力車的確有不少有點,也不怕很多城市對電限摩的限制規定,這似乎是一種「共享」出行的新玩法。

「有一部分共享助力車還能用手柄操作,使用上更接近電摩。」朱敏表示,共享助力車的投放,讓三、四線城市很多用戶的出行方式多了一種選擇,解決了短途通勤最後兩公里的難題。

不過,在實際的體驗中,懂懂筆記卻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在還車的便捷性上,共享助力車遠不如共享單車。

為了方便運營人員管理、維護車輛,幾乎所有共享助力車品牌,都會要求用戶定點還車。如果中途停留,周邊又沒有停車點,就只能臨時鎖車(系統將繼續計費)。

如果用戶到達目的地之後,沒有將車輛停放在制定停車點,還將被運營方收取10~20元不等的附加調度費用。

「我發現在茂名很多區域都沒有指定的停車點,密度還是不夠大。」朱敏指著APP上的停車地圖告訴懂懂筆記,距離她家最近的助力車停車點,需要步行超過400米。日常使用上,的確有些不太方便。

相比起共享單車,共享電助力車「定點取車、還車」的方式,更接近於共享汽車。儘管停車點的布局不盡完善,但大量共享助力車相繼投放在不少南方的三、四線城市後,交通擁堵,出行困難等問題的確有改觀。

但是,仔細走訪後,懂懂筆記發現共享單車存在的很多痛點,在共享電助力車上依舊存在,這些難題也讓不少地區的運營者頭痛不已。

騎行者素質參差不齊,助力車運維更辛苦

「共享助力車的運維難度比共享單車大了不少。」

大年初一,某共享助力車品牌的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江門街頭的停放點更換助力車的電池。其中一位張師傅告訴懂懂筆記,春節期間幾乎所有工作人員都沒能休假。

由於共享助力車需要通過人工手段,集中更換位於車輛座椅底下的電瓶。如果運營工人休息,那麼車輛的正常運作將受到影響。然而最讓張師傅感到頭疼的,卻不是春節無休。

「在這邊投放共享助力車好幾個月了,損壞率比共享單車更高。」他無奈的表示,過去有不少黑摩的(黑車)司機,都將共享單車視為影響生意的「競爭者」,因此常共享單車損壞、拆毀、扔棄的現象時有發生。如今,他們在投放了共享電助力車後,更是被一些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共享助力車常常被拆毀,有的還被扔進河溝里。」

張師傅指了指APP中需要更換電瓶的一些助力車位置,有兩個居然顯示出現在西堤路附近的河道中。讓他感到不安的是,隨著春節長假的到來,近一段時間共享助力車被「投河」的事件逐漸上升。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用戶將共享助力車用作他用。例如裝載重物,車籃載人,經常會導致車輛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大量維修更換一些零部件。

「有時候上下班或者休息日,在路上看到有人用助力車拉東西就會上前制止。」然而,張師傅常常得到的是冷漠的「白眼」,甚至不少房屋中介、美容機構還會使用、佔用共享助力車作宣傳「道具」,大張旗鼓上街「造勢」做推廣活動。

張師傅告訴懂懂筆記,過去一個月時間,在他們運營管轄的區域,光車籃就更換了六、七十個了。還有大量用戶不遵守約定停車點還車的要求,導致運營人員頻繁調度車輛,同時維修換件、保養車輛的難度也增加了很多。

「雖然(非定點還車)會收取用戶調度費用,但這也不划算呀。」張師傅透露,共享助力車比共享單車的盈利狀況略哈,然而維護、維修的費用真心不低,「另外車輛成本也不低,大概是普通共享單車的三倍左右,造價高達數千元。」

在他和同事們看來,共享電助力車本該投放在一線城市。然而受大城市相關交通法規的限制,過去一段時間平台只能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進行投放,開始低調「試水」。而道路規劃、交通布局、用戶素質的問題,同樣讓共享電助力車舉步維艱。

令人尷尬的是,這番辛苦和努力經常會費力不討好。其中最令人困惑的是,儘管共享電助力車方便了很多南方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出行,但不少年輕人卻並不買賬,這又是為什麼?

新出行工具依舊佔道,亂象仍惹人嫌

「車都沒法開了,這種共享助力車、單車搶道太嚴重了。」

從廣州攜妻兒自駕回汕頭老家過年的陳仰凱,駛離月浦高速收費站後,就開始與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搶道而行,讓他無奈一路鳴笛直到進了小區。

他告訴懂懂筆記,和不少三、四線城市一樣,汕頭市民出行大多以摩托車、電動車等代步,這地方投放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的確有市場、有需求。

「但就交通規劃、市民素質而言,真的不適合投放大量的共享助力車(單車)。」陳仰凱指著路上數量眾多的共享單車、助力車表示,汕頭不少道路都規划了非機動車道,但除了海濱路等少數道路以外,很少有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以隔離欄分離,且車道普遍過窄,難以實現共享單車、助力車並排同行。

「再加上騎行者素質普遍不高,常常佔用半條機動車道。」這種狀況讓習慣在廣、深兩地開車出行的他,感到十分不行應,常常需要鳴笛、打遠光提示佔道騎行的共享車輛,「更滑稽的是,市區還是禁止鳴笛的,真是急不得惱不得。」

同樣因共享助力車、共享單車佔道感到困擾的,還有公交司機李師傅。

駕齡超過二十年的李師傅告訴懂懂筆記,隨著近一年來汕頭投放了大量共享單車、助力車,市民上路騎行與汽車爭道,幾乎成了常態。

「公交車是需要靠邊停站上下客,總要在這些共享車流中來回穿插,再加上電摩托目錄上真是太亂了。」李師傅表示,不少公交車站設置在非機動車道內,因此停靠站時這些狀況都讓他心煩不已。

懂懂筆記在李師傅說的「佔道」重災區——汕頭汽車總站附近觀察了一個小時,發現短短十分鐘內就有超過150輛共享單車(助力車)通過,其中有超過2/3是騎行在了機動車道上。

「高峰期潮汕路總塞車,除了車流量大,就是騎行的人佔道嚴重。」李師傅嘆了口氣,「綠色出行是好事,但佔道騎行的行為,影響了其它交通工具出行的效率,更讓城市環境看起來雜亂無章。」

過去,摩托車、電動車是三、四線城市的交通「毒瘤」,大量騎行者違章騎行,導致出現諸多交通問題,影響通行效率。如今,部分共享品牌投放了共享單車、電助力車,在引領綠色出行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新問題。

在很多三四線城市,過去違章、佔道騎行的摩托車、電動車,如今換成了共享助力車。而非機動車、助力車與機動車搶道的現象仍舊得不到緩解,關鍵的原因,還是人的問題。

無論是各地的交管部門,還是投放共享車輛的運營方,都有義務在宣傳、倡導低碳出行的同時,規範這些層出不窮的共享單車、電助力車的使用要求、管理方式,同時加強市民的交通法規意識,提升騎行者的出行素質。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瓶車,再到共享電助力車,層出不窮的共享出行方式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三四線或是小城鎮,人們都希望獲得便捷的共享交通工具,但是看看這些「從農村包圍城市」的電助力車,為什麼總感覺缺了點什麼?

近期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