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百歲,必先養胃,送你2個改善脾胃虛寒的方法,你敢試試嗎?
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乃「後天之本」,是人類生存的根本。
生活中卻存在很多因素傷及脾胃,導致脾胃虛寒,比如飲食不節、過食肥膩、憂思過度、偏食偏嗜、饑飽不均等。
脾胃虛寒一般會表現出五個典型癥狀:
一:胃痛
胃虛寒證,天氣變冷或者是吃了寒冷的東西就會覺得胃疼,得熱,疼痛則減,肚子餓了也會覺得胃痛,吃點東西就會好一點,泛吐清水。
二:四肢不溫,怕冷
人體的四肢,同樣需要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等營養,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
脾胃虛寒者,四肢不溫,手腳發涼,而且非常怕冷。
三:面色萎黃
脾一旦有毛病,人吃進去的飯、喝進去的水,就不能正常運化,無法供給五臟六腑營養,於是血液減少了,其結果就是臉色變白變黃。
四:舌苔白厚
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乾淨。
如果舌頭邊緣出現明顯齒痕,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
五:大便溏薄(腹瀉)
脾胃虛寒者,大便清稀,無臭味,每次總有排不盡的感覺,一次過後很快又要去第二次,嚴重者往往連續不斷。
此外,脾胃虛寒還有其他癥狀,如胃部隱痛、乏力、腹部酸痛、小腹下墜、以及女性白帶多、白帶清稀、小腹墜痛等等問題,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如何改善脾胃虛寒?多吃1種食物!
1、沙棘辣籽葉茶
生活中養成喝茶的習慣,把茶飲當作日常飲品,這樣一來,不僅能緩解生活中常見的胃部不適,還能起到預防胃病的作用。
比如沙棘辣籽葉茶的製作方法是將沙棘、辣木葉、丁香、肉桂、茯苓、山藥等材料各取0.5克,混合製成茶包,每天可取一包代水泡茶飲即可。
如何改善脾胃虛寒?多做四件事!
第一,吞唾液養生法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葯。
中醫學認為,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春秋時期的老子認為,靈丹妙藥雖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第二,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
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您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第三,推腹法
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過此法來解決。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
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道理想通了,解決問題就容易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千千萬萬,但那就是所謂的「術」的層面的問題了!
第四,灸肚臍
肚臍,也叫神闕穴,是連接臍帶的地方,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胎兒在母體時就靠臍帶供給營養,就好像瓜蒂一樣,是吸取營養的唯一途徑。我們也可理解為它是聯繫人體先天和後天之要穴。
在肚臍眼上的神闕穴,是腹部的核心,對於發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調理效果,如五更瀉、慢性腹瀉、後尿瀦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戲。
現代人的脾胃虛弱,大都是脾陽虛,艾灸則是昇陽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過對神闕進行炙療而達到調理脾陽虛之目的。
直接艾炙肚臍(神闕穴)。也就是直接用三年或五年陳艾在肚臍之上懸炙。


※每一個濕氣纏身的人,都有四個壞毛病,牢記3水3食除濕氣!
※調理血壓食療是首選:1菜、1果、1豆、3子、1米、1茶要記住
TAG:愛健康萬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