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上班玩鳥,大臣張靄知道後說了一句話,流傳後世
文/王國棟
打掉牙齒和血吞,本意是牙齒被打落了,卻忍住心中的怒火,把它和血一起吞到肚子里去。比喻極度、無可奈何的忍讓。
在網路上,一般將這句話的出處歸結為清末大臣曾國藩。因為在《曾國藩家書》里有這樣的記載:"好漢打落牙齒和血吞,真處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但事實上,這句諺語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這段故事要比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早一千多年,是宋太祖趙匡胤和大臣張靄之間發生的一個故事。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北宋王朝,是為宋太祖。宋太祖是武將出身,一輩子征戰沙場,武藝高強,性格活潑好動。當了皇帝後,被宮中那些皇家禮儀規矩束縛得相當難受,又要處理軍國大事,難得有自由自在休閑快活的時候。
有一天,宋太祖處理完公事後,突然來了興緻,做了個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彈弓,在皇宮的後花園裡打鳥。這件事恰好被大臣張靄知道了。
張靄是福建崇安人(今),周世祖在世時候的曾擔任靳州刺史,以能直言上諫聞名於世,故而北宋建立後,宋太祖任然留用他在朝廷擔任侍御史一職。
張靄見宋太祖在後院打鳥玩樂,心生一計,故意讓宦官傳達有重要軍情奏報。宦官不敢怠慢,立刻向宋太祖報告。宋太祖無奈,只得放下彈弓,召見張靄。結果張靄奏報的都是一些日常的事情。
宋太祖生氣的說:"你不是說有重要軍情奏報?這些不過是稀疏平常的小事!"
張靄回答說:"臣以為這些事情雖小,也比用彈弓打鳥要重要得多。"
宋太祖大怒,順手抽過衛士腰間的斧子,一斧子炳就將張靄打倒在地。宋太祖是武將出身,下手較重,張靄滿嘴鮮血,門牙也打落了兩顆。張靄起身後,一言不發,彎腰尋找兩顆掉落的牙齒。
宋太祖說:"你拾牙齒,是想去告我不成?"
張靄回答:"陛下是皇上,作臣子的怎麼能告皇上呢?但千百年後,自然有史官將這件事情記錄下來,讓後人記得有怎麼一回事。"
宋太祖聽了有些羞愧,不但好言相撫,還賞賜了張靄許多財物。
張靄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宋太宗當皇帝時,曾任御史中丞(相當於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後在家鄉去世。
而打落牙和血吞這個典故,一直流傳了下來。


※康熙皇帝身患瘧疾,御醫勸他不要服西藥,病好後,御醫被流放
※偽滿時期的東北,耕種黑土地的是漢民,穿錦緞長袍的是八旗子弟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