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這麼多人,日本為何還敢發動二戰?除人多,中日雙方差距太大

中國這麼多人,日本為何還敢發動二戰?除人多,中日雙方差距太大

其實,今天的我們很難想像,別看今天的人把民國時期的上海描述得不得了,其實,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一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私人資本投資的總額是二十二億元,這個數字只相當於九億美金,可以說,這幾乎是當時全中國私人投資的總和了。

而這九億美金中,絕大部分在上海或者是東北,其他地方基本看不見。

但是,就最近網路上卻流傳著一種「抗戰初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是日本兩倍」的說法。之後,這種言論,通過各種媒體的迅速的流傳開來。於是,便有很多朋友拿這個說法作為借口,甚至,他們還推導出「今不如昔」的這種及其荒謬的論斷。

實際上,「抗戰初期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日本兩倍」的這種說法並不嚴謹,這個說法中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是按照購買力值PPP,以及,其他沒有說服力的因素結合的單位,說是「國際元」則更加貼切一些。按照這一標準,當年,中國的「國際元」不但遠超日本,就連英國、德國等西方列強也都無法與我國比肩。

那麼,抗戰初期的中國,真的就是世界經濟水平頂尖的國家么?這個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隨著謠言瘋傳,最近更是有人說:「抗戰初期中國人均GDP與日本差不多。」我們不妨按照這種邏輯繼續思考,若這個假設成真,那麼,抗戰初期的中國人口,豈不是只有日本的兩倍?這就更荒謬了,顯然,這更是違反了一個最為客觀事實。

實際上,用「國際元」的標準來衡量八十年前的各國經濟水平,基本上,都不具備什麼參考性。那麼,何為GDP?說白了就是國內商品的總價值,而商品是有著交換的前提,用來交換商品的自然就是「錢」。

倘若,用GDP去衡量各國的實力,說白了,比的就是哪個國家錢更多。但是,誰能拿這些錢轉換成戰爭資源?說到這,可能有朋友會說:當時中國的「非工業產值」堪稱世界第一,這項數值總能作為憑據了吧?

當時,整個中國的工業產業結構非常落後。前文我們說過,二十二億元的投資則由一百多萬人擁有,全國投資超過一百萬的只有不到七十位資本家,只有一千多位資本家的投資超過十萬萬。這個數字跟今天的那些投資者相比,他們真的是很小很小。

所以,在當時的中國,百分之九十的產業還是農業,而這大部分的人也都住在農村。

實際上,所謂的「非工業產值」,其大部分都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諸如:糧食、布匹一類,這些都屬內耗品,是很難轉換為戰爭資源的。退一步講,就算將這些自然經濟包括在內,那麼,中國的「國際元」肯定會穩超英國,不過,我們總不能用糧食去與外國打仗吧?

我們不妨繼續轉換思維,如果,用現今的GDP來算,戰前日本的GDP是我國的一半,那麼,從理論上講,日本國庫的財政就應該是國民政府的一半,至少也是相差無幾。歷史上,國民政府軍費佔據國家財政的大頭,這個比例甚至領先許多世界強國。

所以,按照這種算方法,中國在抗戰前投入的軍費至少與日本持平,甚至,比日本還要多。如此下來,國民政府的軍備豈不是很強大?

然而,歷史的真相卻是,抗戰初期國民政府,不但,海軍實力一般,就連主力陸軍的火炮配備都不達標,甚至,軍人們手裡的輕武器都無法配全。如此這般,哪有一點「世界首富」的樣子?不但如此,整個二戰期間,我國動員的士兵總數不超過一千萬,而日軍則是七百萬。

從動員能力上來看,中國不但從軍備配補給上與日軍存在巨大差距,就連糧食等物資同樣無法與日本相比。

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並沒有詳實的數據統計,所以,流傳下來的數據也不甚精準。從國際上公認的數值來看,當年,中國的「國際元」為四十億兩白銀。而另一組數據則表明,這個數字為二百六十億法郎。

由於,「銀」與「法郎」之間的換算存在很大的浮動,所以,我們只能獲取一個落差極大的參考區間。參考當年的《中美白銀協定》來看,一美元能換四法郎,而三個銀元能換一美元,銀元的含銀量約為六錢八,由此可見,一美元就相當於二兩白銀。

在真實的歷史中,國民政府要求一銀元兌換一法郎,由此,導致了計算中存在的巨大誤差。

按照最初的四十億兩白銀這一數字算起,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的GDP(也就是前文所說的「國際元」)差不多是二十億美元。按照後來的二百六十億法郎算起,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的GDP則為六十九億美元。

並且,我們再鑒於法幣的貶值速度太快,六十九億美元只是個相對樂觀的最大值,而二十億美元則是相對保守的最小值。這裡,作為我國古代經久不衰的流通單位,白銀比法郎更「硬」,也更具可靠性。

綜上所述:當年,日本的GDP為六十億美元,這是個確切的數據。所以,當年日本的GDP起碼與中國持平,最不樂觀的狀況則是遠超中國三倍,而美國則是日本的十幾倍。從人口來看,抗戰前夕中國約有人口4.5億,日本則有七千萬,雙方的人口差距為六倍有餘。

所以,按照人均GDP來看,雙方相差至少六倍,最不樂觀的狀況則是二十倍。最終,筆者認為這才是最真實的雙方差距:「抗戰前夕我國與日本的經濟差的確不容樂觀,所幸的是,我國人民萬眾一心,以至於,在血與淚中打贏了這場經濟差距懸殊的戰爭。」

參考資料:

【《中美白銀協定》、《抗戰前期日本的GDP總量》、《民國的「黃金十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三百年前,中國最特殊的一個姓氏,人數很少但卻管理著中國上億人
滿清皇子中最可悲的一個人,本是皇帝命,但卻被親生父親活活整死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