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都好有講究,看「七不出,八不歸」真正含義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都好有講究,看「七不出,八不歸」真正含義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都好有講究,看「七不出,八不歸」真正含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文:張揚(讀史特約作家)

春節剛過,相信不少微友又多次聽到「七不出,八不歸」或「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話,說什麼農曆的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更有人連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進去。也有解釋是出門要擇吉日,一般的規矩是農曆逢七的日子不出門,逢八的日子不歸家,逢九的日子出門最好,所謂的二五八,不歸家;三六九,往外走。總之,都基本和出行的日子聯繫起來。

筆者要說的是,這句老祖宗留下來的教育人的俗語確實和出行有關,但與「初七」「初八」風馬牛不相及。

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男人是一家之主,是一個家庭的主心骨,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不便拋頭露面的妻室,所以他們在出門前,必須安頓好家裡,讓一家人衣食無憂才行。故,七不出,就是說沒有辦好七件事不能外出,這七件事就是開門七件事: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都好有講究,看「七不出,八不歸」真正含義


當然,所謂的七件事,也是泛指,總之,要安頓好家裡的生計,才好出門。類似的話還有,「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翻譯過來就是:「父母年邁在世,盡量不長期在外。不得已,必須告訴父母去哪裡,為什麼去,什麼時候回來。並安排好父母的供養。」

「七不出」強調了男人的家庭責任,「八不歸」則是對男人社會責任的要求,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就不要回家,不能回家,無臉回家。

這八件事就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我們傳統社會最為強調的: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都好有講究,看「七不出,八不歸」真正含義


故,「八不歸」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在外面違犯了「禮、義、廉、恥、忠、孝、信、悌」這社會八德中的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無臉回家面對家人的。

所以,「八不歸」是對外出人的一種心理警示,時刻約束人們不要做出不好的事情來。

一句話,我們五千年積累下來的文明博大精深,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遺訓都有其深刻含義,我們不能只通過其表面意思去理解,也不可認為是封建迷信,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通過學習了解其真正的含義,並深刻地去感悟,去踐行。

共勉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