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從這個全球設計大展上的20個新品牌,窺見未來的樣子

從這個全球設計大展上的20個新品牌,窺見未來的樣子


站在每年的開頭,德國法蘭克福的

Ambiente

展(法蘭克福國際春季消費品展覽會)是最及時的設計趨勢晴雨表。

2019

年有哪些新鮮出爐的可能性將在生活中發酵?什麼樣的設計才面向未來?最近我們作為官方受邀媒體潛入了法蘭克福探展,如果覺得官方頒布的「雅緻良宅、靜謐氛圍、歡樂布景」三大設計趨勢太過抽象,不妨看看下面我們挑出的

20

個新銳設計品牌,除了日本、北歐、英國等眼熟的老朋友,還有來自印尼、東歐等地的小眾面孔向大家輸送靈感哦。





01 

FableWood


@丹麥





三位來自丹麥的爸爸發明了一種磁鐵積木玩具,神奇之處在於,他們消除了磁阻,保留了完全的吸力,實踐想像力的空間因此

大大拓寬。

基礎的鱷魚、鸚鵡、大猩猩能變成千奇百怪的動物或事物,配合上演孩子們頭腦中的「怪誕」想法。



02 

nooca


@日本



治癒系的手作飾品品牌nooca採集花朵和植物,做成耳釘、戒指、項鏈、髮夾……大自然被封存在了日常瞬間,身邊的時間也許會悄悄慢下來。不定期出沒在名古屋、東京等地的雜貨店和商場,詳情可關注他們的ins。




03 

Aska


@瑞典


來自斯德哥爾摩的設計工作室Aska帶來了能點綴空間的收納架Scandinavian Oval Shelves,啞光的薄穿孔板材質帶來了豐富的可能性,比如垂直或水平的擺放方式,或與水磨石、胡桃木等不同材質擱板的混搭。

沉靜的美感、單純的材質和豐富的功能性,是斯堪的納維亞專屬的設計印記。




04 

NJ Interiors


@義大利



NJ Interiors由義大利雕塑家Jacopo Candotti和設計師Nicole Valenti創立,擅長將雕塑藝術寓於室內功能性設計。在Ambiente展上,他們帶來了一系列造型奇特的門把手,包括珊瑚、貝殼、啄木鳥和多孔岩石等,在滿足日常使用的同時,為家中帶來自然趣味的裝點。




05 

Rooshad Shroff


@印度


Rooshad Shroff畢業於哈佛設計研究生院,曾在倫敦Zaha Hadid和紐約OMA工作過。結束十多年的海外求學和實踐後,他返回故鄉印度孟買,並將目光投向被技術時代所遺忘的傳統工藝,參展的C系列木椅、大理石雕刻吊燈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06 

Studio Sarmite


@荷蘭



設計師Sarmite Polakova參展的「Pine Skins」系列,超越了松樹僅作為廉價木材的觀點,她將新鮮採伐的松樹皮軟化,上色,包覆一層蜂蠟,製成包袋和地毯。而在使用壽命結束後,這些樹皮製品能重返土壤,為樹木生長提供養料。




07 

Asemi.Co


@

日本



Asemi由一對工業設計師好友——出身於德國的日本人Yuki 和德國人Lars共同創立,融合了日本傳統造物工藝和現代風格的設計,作品有著不分國別的魅力。他們與小石原燒、松代燒、備前燒等日本各個陶瓷名產地的手工職人合作,簡約的基本款便於疊放收納,也凸顯了各地燒物的獨特質感和手工風情。另外也有和日本茶園合作的茶葉出品。




08 

UAU project


@波蘭




UAU project是一家多學科設計工作室 ,以實現「面向家庭的3D列印」為目標。這些造型別緻、色彩豐富的產品均由桌面3D印表機製作完成。一方面,數字化生產降低了成本,並允許個人參與進來,另一方面,所使用的PLA等環保材料,保證100%可生物降解——都是未來趨勢所向。




09 

AIEVL


@印度尼西亞



創立AIEVL的印尼設計師Denny R. Priyatna是近年來很受矚目的工業設計新星,畢業於倫敦聖馬丁大學,作品充滿了前衛的實驗主義風格和概念性,曾被《Wallpaper* UK》等雜誌報道,並代表印尼被選為Maison & Objet Asia的六位亞洲新銳設計師之一。

本次展覽上值得一提的是EUM椅,表面的泡沫材質被部分剝離,

組成了印尼傳統圖案

平滑和粗糙對比感把材質從幕後帶到了台前,讓人忍不住想伸手觸摸。




10 

Necktie design office


@日本





千星健夫於2014年創立的Necktie design office,跨平面、產品、網頁設計和攝影多個領域。憨態可掬的「shirokuma(北極熊)」是它們的熱門產品。

白白的北極熊坐在杯蓋上,將茶包栓住,看起來就像在釣魚一樣,等候泡茶的過程大概也會變得愉快起來吧。

11 

Maria Braun


@德國


Maria Braun設計的「Univessels」系列是對如今不斷變化的飲食習慣的一種回應。這套

多功能餐具

不僅能裝盛食物和飲料,還能用來烹飪、烘焙、儲存、冷凍和再加熱,適用於所有類型的爐灶。即便在旅途中,可拆卸式的密封圈也能保證不灑漏。




12 

Nude


@土耳其





成立於2014年的Nude平衡了出身地米蘭和巴黎的美學風格,純凈的玻璃器皿自帶簡潔優雅的氛圍,也不失浪漫風趣,與全球知名藝術家和設計師合作,大膽跳脫傳統的框框。原料純粹,只選用透明度極高的無鉛水晶玻璃,集合了手工和機械的雙重工藝,在細節上也無可挑剔。


13 

Stuido Dapur


@印度尼西亞

Dapur在印尼語中意為「廚房」,是一家具有社會性質的工業設計公司。他們與西爪哇島的山麓小村——Padakembang的竹編手藝人合作,以收益的10%來回饋村莊,激活當地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本次展出的Caption系列融合了竹編、黏土和火山灰材質,以現代風格的材料搭配為傳統賦予全新筆觸。

14 

Veresa Eybl


@奧地利

在完成天體物理學的學習後,Veresa Eybl轉向藝術領域,

並以第一名的成績從維也納珠寶設計學院Herbststrasse畢業。她的作品往往受到科學實踐背景的影響,遵循解構、分析和重組的過程。日本插花藝術、蘇聯科幻電影、古代手工製品都是Veresa的靈感來源,她在設計中重現其魅力,並建立起個人的審美形象。




15 

Clap Design


@捷克



Clap Design出品的餐具套裝,能幫助咖啡&早餐星人保持從容和優雅,雙層玻璃容器能長時間維持冰或熱的溫度和風味,隱藏的磁石則讓勺子乖乖待在托盤上,方便在需要時拿起。如果你喜歡窩在床上邊看劇邊用餐,也完全不用擔心勺子掉落。


 

16 

JIHYE KANG


@德國




去年剛畢業的Jihye Kang,入圍了今年Ambiente展的「Talents」部分,其中名為「Movement froze in time」的作品,將運動作為成型工具,在玻璃仍處在高溫和可彎曲狀態下,用木條固定底部進行扭轉,使每個花瓶擁有獨一無二的造型,並留下底座的統一特徵。


17 

Lund London


@英國




英國設計師 Daniel Lund Savage於 2016年成立的產品設計品牌。帶著跳躍的色彩和一顆好奇心,在素材和工藝上探索新的可能性,模糊了日用品和藝術品邊界,年輕的Lund已被全球許多美術館和藝廊的商店青睞。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展會上的新品——環保隨身杯,球形蓋子單獨售賣,與瓶身搭配出多達100種的色彩組合,不必擔心和膩煩和撞款。


18 

In.Zu


@義大利


義大利的織物設計工作室In.Zu由設計師Elena Zuin創立於2004年,功能百變的包袋、如日常服一般的圍裙,每一款都有簡潔優雅的造型。結合義大利傳統的手工技藝和現代工業設計中的人體工學設計,刪去誇張炫目的成分,回歸質樸耐用的生活本質,不被流行左右。每個系列限量發售,以敦促自己在材質和工藝上的持續探索。





19 

Oopsstuff


@泰國


像熱帶的氣候一樣,泰國設計向來以自由奔放的腦洞著稱。在泰國設計師香薰品牌Oopsstuff的出品里,樹枝和熱帶花朵算是平平無奇,帶著點蠢的怪萌娃娃(限量款哦)、酒店門把手上的免打擾牌、磁鐵和鑰匙扣才是本體。他們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裡細細搜刮有關香味的創意。




20 

Scented Cubes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的天然香薰蠟燭品牌 Reval Candle 創造了香薰蠟的全新形態——

Scented Cubes。這些蠟塊容易被當作軟糖誤食,尤其當它們還有是蘋果派味的……共有59種香型可選,包含了聖誕節、春天的新鮮等獵奇抽象的香氣,可自行發揮想像力DIY,過一把調香師的癮。摻著點土味的配色設計,莫名地給人復古又靠譜的觀感,包裝由環保再生紙製成。

//


Ambiente在中國的子展


Interior Lifestyle China上海時尚家居生活展


將在9月於上海展覽中心和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戶外用品界的蔦屋,是如何把「野奢」變成生活方式的?


 幫淺子點個「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夜美學 的精彩文章:

她用色彩與設計,把藝術變為人人可享用的日常
玩黑膠唱片、跨界開酒店,國產時裝品牌們的2.0時代

TAG:一夜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