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臻言福語 年畫文化

臻言福語 年畫文化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傳統民間年畫多用木板水印製作。舊年畫因畫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稱謂。整張大的叫「宮尖」,一紙三開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細緻的叫「畫宮尖」、「畫三才」。顏色上用金粉描畫的叫「金宮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產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後的產品叫「秋版」。

歷史淵源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民間藝術,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裡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

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鬱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文化內涵

年畫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的完美結合,表達了民眾的審美取向和文化祈求,是年畫根深葉茂、長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年畫作為民間的新年祝福,充滿了喜慶,因此,民間年畫大多採用大紅大黃等鮮艷火爆的色彩,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現,人物生動可愛,富有活力。體現了民眾智慧,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年畫的寓意

年畫有著「年年有餘」的寓意深刻,簡單地說,就是取「魚」和「余」的同音,寄寓了「年年都有剩餘,一年比一年好」的寓意。年畫中體現著老祖宗對後輩人的訓導:保持和發揚老一輩人的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告誡我們生活應該有計劃,不能吃光用光,從而做到「年年有餘」。現如今,「年年有餘」這個寄寓,不僅僅出現在年畫上,而且出現在剪紙、餐桌上。每逢過年,「年年有餘」幾乎成了每個家庭的年夜飯,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寄寓希望的象徵。

文化價值

年畫在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社會裡,雖然分布於天南地北的廣裹土地上,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但其作為民間信仰的文化價值體系卻一脈相傳沒有中斷,呈現出與官方正統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中國民間年畫幾乎是中國民俗文化的圖解。因為它不單具有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它承載著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

(圖文整理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禎福 的精彩文章:

臻言福語 正月初十
2019正月初八開工大吉暨新春茶話會!

TAG:祥禎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