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方星海詳解新股上市首日「彈簧效應」,稱放開限價提高定價效率

方星海詳解新股上市首日「彈簧效應」,稱放開限價提高定價效率

2月16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上表示,當前的制度安排下,新股上市之後連續上漲時間更長,極大市盈率更高,限價以後平均回報率較低,希望對二級市場的價格進行改革,以提高市場的定價效率。

方星海發表《新股上市首日限價的彈簧效應》主題演講時指出,研究這一話題的背景在於,從2009年7月份開始到2014年6月份,股票發行一級市場基本上是一個詢價的方式,二級市場上市首日基本不設漲跌幅,但到了2017年4月份以後,新股上市有所調整,一級市場定價不能超過23倍市盈率,二級市場首次上市漲跌幅不超過44%。

對此,方星海表示,在研究首日上市限價的合理性問題時,以二級市場彈簧效應的角度,引入極大市盈率概念,可以消除掉一級市場發行的方式。所謂極大市盈率,就是一般現在新股上市首日漲44%,然後連續幾個漲停板最後打開,那麼從第一次打開漲停板那天算靜態市盈率,這個叫極大市盈率,就是發行市盈率加上二級市場上升市盈率的疊加。

那麼,極大市盈率在兩種新股上市首日的不同安排情況下有怎樣的表現?根據2009年7月1號至2014年6月30號期間的934個IPO樣本,以及2014年7月以後至2018年6月30號期間1016個樣本,對比極大市盈率的表現,以及一兩年以後的市場回報率來判斷當前制度安排的效果。

方星海表示,有三方面的發現,第一個發現是,當前的制度安排下,新股上市之後連續上漲時間更長,極大市盈率更高,也就是從2009年7月份到2014年6月份,發行市盈率中位數是56,均值是63.9。然後引入極大市盈率,行業調整的概念,就是每一個公司市盈率減去所在行業的平均市盈率,然後加了44%限制以後,情況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極大市盈率無論是均值和中位數都大大上升,行業調整後的極大市盈率也是上升。

「去掉了二級市場大勢的影響和上市公司的質量影響以後,這樣的差別也是顯著的,因為有人肯定會問說是不是2014年7月份以後上市公司質量好了導致市盈率比較高。我們把這些都去掉,控制住以後,效果還是非常明顯。」方星海稱。

方星海同時稱,第二個發現,達到極大市盈率以後,一年和兩年之後的,如果投資者在漲停板打開以後買進去的平均回報率,總體來說在限價以後回報率很低;第三個發現,則是創業板因為個體小限價以後,扭曲效應更明顯。

在IPO定價尚未改革的情況下,建議改革二級市場的價格,方星海的理由在於,二級市場的價格改革相對容易,如果改好了,能夠較快達到二級市場的均衡點以後,其實是為今後IPO的價格改革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參考,否則IPO的價格改革也沒有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備受關注的科創板上市規則徵求意見稿已於1月30日出爐。與先行IPO潛在市盈率23倍紅線的IPO標準不同,科創板發行價格、規模、節奏將主要通過市場化方式決定,詢價、定價、配售等環節將由機構投資者主導。

此外,根據制度安排,科創板企業上市首日(包括IPO上市首日和增發的上市首日)之後的前五個交易日不設置漲跌停板,從第六日起將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

市場曾一度擔憂,如果前五個交易日出現暴漲暴跌怎麼辦,如何利於價格形成?對此,受訪的多方業內人士則認為,這種看法並不正確,在市場充分博弈後,其實更有利於形成一個合理的價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國經濟50人論壇專家:要更大程度地調動市場投資,避免擠出效應
零售數據跌破眼鏡美股承壓 梅姨脫歐計劃再次遭否決英鎊受挫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