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鱷雀鱔「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國還有哪些外來水生物種?

鱷雀鱔「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國還有哪些外來水生物種?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15日,科技日報刊發報道《兇猛入侵物種鱷雀鱔疑現白雲湖 在我國缺少天敵,將對土著魚類構成極大威脅》,網友提問「鱷雀鱔可否食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資源養護處處長羅剛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鱷雀鱔的肉可以食用,但實在太過粗糙口感很差,肉很柴,皮很厚,要用斧頭切開,加工麻煩,並且鱷雀鱔的內臟和魚卵都有毒,沒有人願意去食用這種葷菜。因此,鱷雀鱔這種外來物種一旦進入水生生態系統,實屬有百害而無一利。

鱷雀鱔上下顎密布的牙齒

鱷魚上下顎的牙齒

2018年11月,廣東一個養魚戶起魚的時候大吃一驚,六十畝的魚塘放了二十萬尾魚苗,結果就打了幾條雀鱔和非常少的草魚白鰱,每條雀鱔都不少於1.5米長。

鱷雀鱔捕食青蛙

那麼,除了鱷雀鱔,我國還有哪些常見的國外外來水生物種?它們有哪些危害?

「據不完全統計,為了養殖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自1957年引進莫三比克羅非魚其,我國已引進外來水生物種約150種。此外隨著休閑與觀賞漁業的發展,各種國外的觀賞魚類也被大量引進到國內。目前,國內養殖的觀賞魚除極少數本土原生觀賞魚外其他均為國外外來物種。這些外來物種一旦進入我國的水生生態系統,有可能對我國的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帶來嚴重影響和危害。」羅剛說。

目前,我國常見的外來水生生物物種包括紅耳彩龜(巴西龜)、牛蛙、革鬍子鯰、短蓋巨脂鯉(淡水白鯧)、紅腹鋸鮭脂鯉(食人鯧)、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大瓶螺(福壽螺)、下口鯰(清道夫)、羅非魚、雀鱔、食蚊魚、露斯塔野鯪(泰鯪)、鏡鯉、鱷龜、鳳眼蓮(水葫蘆)、蘇氏圓腹魚芒(淡水白鯊)、虹鱒、大口黑鱸(加州鱸)、眼斑擬石首魚(美國紅魚)、斑點叉尾鮰(溝鯰)、匙吻鱘(鴨嘴魚)、雜交鱘、太陽魚等。

1

紅耳彩龜(紅耳龜、巴西龜)

「紅耳彩龜(紅耳龜、巴西龜)原產於北美洲,對餌料佔有性強,在生存空間中佔據優勢,一旦流入江河,將大量捕食小型魚、貝和蛙類的卵及蝌蚪,掠奪其他生物的生存資源,使其生存受到毀滅性打擊。同時紅耳龜也是疾病傳播的媒介。」羅剛說。

2015年6月近萬隻巴西龜被福州市民放生閩江,當地漁業執法部門不得不組織捕撈漁船全力追捕巴西龜。

2

牛蛙(美國青蛙)

牛蛙原產於北美洲落基山脈以東地區,是一種大型食用蛙,1959年作為食物新品種引人我國。

「由於適應性強、食性廣、天敵少、壽命長、繁殖能力強,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易於入侵和擴散,使本地兩棲類和各種昆蟲面臨減少和滅絕的危險,甚至已經影響到生物的多樣性。」羅剛說。

3

革鬍子鯰(埃及塘虱)

革鬍子鯰於1981年11月從埃及引進,其形態與我國南方產的鬍子鮚相似。由於個體大、生長塊、易繁殖、適應性強、耐低氧、抗低溫,在自然水域很容易形成優勢種,對本地水生生物造成威脅。

4

短蓋巨脂鯉(淡水白鯧)

「短蓋巨脂鯉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形似食人魚,是一種兇猛肉食性魚類,對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脅,破壞生物多樣性。對水溫要求較高,低於7℃時就開始死亡。」羅剛說。

5

紅腹鋸鮭脂鯉(食人魚、食人鯧)

紅腹鋸鮭脂鯉(食人魚、食人鯧)原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

「其習性兇猛,聽覺高度發達,牙齒尖銳異常。外觀與淡水白鯧相似,區別是下顎明顯突出。體質強壯、對水質要求不嚴的『食人魚』在南方廣大地區都能找到適宜其繁殖生長的氣候條件和水體,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將打破生物鏈,威脅本土魚類,對漁業資源和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羅剛說。

近年來,廣西乃至國內不少江河均有發現食人魚的報道見諸報端。

6

克氏原螯蝦(小龍蝦)

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原產於南美洲,抗逆性強,繁衍速度塊,能在各種水體中生存。喜歡穴居,擅長打洞,會導致灌溉用水的流失,破壞農田甚至危及水庫大壩。

小龍蝦一度曾入侵雲南哈尼3萬畝梯田,危及到當地哈尼人的吃飯問題。

7

大瓶螺(福壽螺、蘋果螺)

福壽螺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上世紀80年代作為特種經濟動物引人我國進行養殖。

「福壽螺食量大、刮食藻類並污染水體,對糧食生產造成嚴重影響。福壽螺還會傳播一種人獸共患的寄生蟲,引發腦膜炎。」羅剛說。

8

下口鯰(清道夫、吸盤魚、琵琶魚)

下口鯰(清道夫、吸盤魚、琵琶魚)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作為熱帶魚養殖「水中清潔工」引進。清道夫天敵少、繁殖力強,不僅刮食藻類,還大量吞噬魚卵和魚苗,一天能吃掉3000-5000粒魚卵,嚴重威脅其他魚類繁殖生長。

目前,在長江以南部分河流已有發現,該魚已對珠江生態造成不良影響。

9

羅非魚(非洲鯽魚)

羅非魚(非洲鯽魚)包括尼羅羅非魚、齊氏羅非魚、奧里亞羅非魚、紅羅非魚以及經雜交改良後的品種。原產於非洲,現已廣泛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所引進,是聯合國推薦養殖的優質水產養殖品種。喜高溫、耐低氧,海、淡水中均能生活。雜食性,搶食力強,生長迅速。

「羅非魚對於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主要緣於其迅速的繁殖速度和大量的種群數量,導致水體內魚類品種過於單一,擠占其他魚種生存空間,打破原本的生態平衡。在南方部分水域,其生物量已超過其他土著經濟魚類。」羅剛說。

10

雀鱔

雀鱔原產於美洲地區,包括眼斑雀鱔、鱷雀鱔、長吻雀鱔等多個種類,目前我國引入比較常見的是眼斑雀鱔。是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並且帶劇毒,肉食性,屬於我國禁絕的外來物種。

「由於其生性兇猛,生存能力強,若以外來入侵物種的形式生存在新的環境下,由於缺少天敵,會大量繁殖,嚴重干擾入侵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預測的危害。目前已在長江流域以及南方部分地區池塘、河流發現該物種。」羅剛說。

11

食蚊魚(柳條魚、大肚魚)

食蚊魚(柳條魚、大肚魚)原產於中、北美洲。因對消滅瘧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蟲有一定作用,耐污染,適應力強,繁殖能力高,被引進到世界各地作滅蚊用途。因與各地原生魚類進行競爭,破壞生態平衡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種。

在華南人類活動區,食蚊魚已取代了本地的鱂科魚類,甚至影響當地蛙類、蠑螈等兩棲動物的生存。

12

露斯塔野鯪(南亞野鯪、泰國野鯪)

露斯塔野鯪(南亞野鯪、泰國野鯪)原產於東南亞,在我國南方地區普遍養殖。

「其食性較廣,搶食能力強,繁殖力強,一旦進入自然水域,容易搶佔本地土著魚種的生態資源,擠占其他魚種生存空間。」羅剛說。

13

鏡鯉

鏡鯉原產於歐洲,包括德國鏡鯉、散鱗鏡鯉、烏克蘭鱗鯉以及其他經雜交改良後的品種,目前已在東北、華北等地推廣養殖。進入自然水域,可能佔據本地鯉的生態位,並對本地鯉造成遺傳侵蝕。

14

鱷龜

鱷龜原產於北美洲和中美洲,包括大鱷龜(真鱷龜)和小鱷龜(擬鱷龜)兩種。該物種作為觀賞及食用動物被引進,目前我國大多地區都有飼養。其生長迅速,生性兇猛,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因缺乏天敵,一旦放生野外,將對本地水生動物構成嚴重威脅,對生態環境危害巨大。」羅剛說。

15

鳳眼蓮(水葫蘆)

鳳眼蓮(水葫蘆)原產於南美洲,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養殖,現已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滋生為雜草。繁殖能力極強,一旦有適合它生長的環境,便快速生長,並成為當地的優勢物種,抑制或影響其他物種的生長,破壞生態多樣性,極易造成該地區生態惡化。

16

蘇氏圓腹魚芒(巴丁魚、淡水白鯊)

蘇氏圓腹魚芒(巴丁魚、淡水白鯊)原產於東南亞。其體色艷麗,具有生長快、食性雜、耐低氧等特點,全國許多省均有養殖,在北方不能自然越冬。

「蘇氏圓腹魚芒(巴丁魚、淡水白鯊)除可作為食用魚之外,還有較高觀賞價值。在自然水體可能吞食其他魚類受精卵,抑制其他魚類種群增長。」羅剛說。

17

虹鱒

虹鱒原產於北美。肉食性魚類,性兇猛,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種。作為食用魚被引進國內,現已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展養殖。

由於其具掠食性,可能佔據本地鮭科魚類的生態位,造成其他魚類種群數量減少。

18

大口黑鱸(加州鱸)

大口黑鱸(加州鱸)原產於北美。我國80年代從國外引進並取得養殖、繁殖的成功,目前華中、華南等地均有養殖。典型肉食性魚類,掠食性強,攝食量大,喜捕食小魚蝦。生長較快,在江河中垂釣所獲最大個體重10公斤以上。

「蘇氏圓腹魚芒(巴丁魚、淡水白鯊)由於缺乏天敵,在自然水域容易形成優勢種,并吞食其他魚類受精卵和幼魚,抑制其他魚類種群數量增長。」羅剛說。

19

眼斑擬石首魚(美國紅魚)

眼斑擬石首魚(美國紅魚)原產於南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岸水域。生長迅速,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強,為廣溫廣鹽性魚類,食性廣泛,對餌料要求不高。我國於1991年開始引進並進行繁殖,養殖範圍由南至北不斷得以擴大。

「由於養殖過程逃逸和隨意放生,近幾年來在部分沿海灘涂、磯礁、防波堤等地方均有釣獲,2010年在象山漁山島曾釣到一條重達26公斤的美國紅魚。因其生存能力強,並捕食本地魚類,可能對海洋生態造成不利影響。」羅剛說。

20

斑點叉尾鮰(溝鯰)

斑點叉尾鮰(溝鯰)原產於北美。我國80年代從國外引進並取得養殖、繁殖的成功,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養殖,人工養殖已形成較大規模。耐低氧,對水體的酸鹼度和鹽度的適應性廣,偏肉食性。

由於其適應範圍廣,在自然水體可能佔據本地鯰等魚類的生態位,造成其他魚類種群數量減少。

21

匙吻鱘(鴨嘴魚)

匙吻鱘(鴨嘴魚)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河。適溫範圍廣,濾食性,生長速度快。

「我國1988年引進,現已成功地人工育苗並在全國20多個省區市推廣養殖。由於養殖過程逃逸和隨意放生,近幾年來在江蘇、浙江、湖北、陝西、安徽等地方的江河、湖泊屢有捕獲。」羅剛說。

22

雜交鱘

雜交鱘為歐洲鰉和小體鱘的雜交後代,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

「我國1998年從俄羅斯引進,目前已成為引進鱘魚的主要養殖品種,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養殖。由於養殖過程逃逸和隨意放生,近幾年來在寧夏、四川、浙江、青島、陝西、湖北等地方的江河、水庫、湖泊屢有發現。」羅剛說。

23

太陽魚

太陽魚包括藍鰓太陽魚、綠太陽魚及雜交後代等太陽魚屬品種,我國1987年從美國引進,目前已在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浙江開展養殖。

「該品種適宜在湖泊、水庫、池塘繁殖和養殖,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淡水養殖及觀賞魚養殖對象。一般體長只15~23公分,體重常不及0.5公斤。特徵為鰓蓋後部有一深色邊,體色帶藍色或綠色。」羅剛說。

藍鰓太陽魚1齡達到性成熟,屬一年多次產卵魚類,繁殖能力強。屬廣溫性魚類,適溫範圍1-38℃,即使在初春水溫仍然很低(如在10-15℃)的情況下也能正常攝食生長。

「該魚具有極強的侵入性,近年來在多地河流屢有發現。在錢塘江水系曾多次捕到藍鰓太陽魚,2015年在大別山區淠河流域發現存在較大的綠太陽魚野外群體,據分析它會吞噬其他魚類的魚卵和幼魚,嚴重威脅其他魚類的生存繁殖。」羅剛說。

日本60年代引入的藍鰓太陽魚曾經導致一場生態災難,這些生存能力極強的魚種迅速繁殖,到2000年已經遍及日本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甚至連東京皇宮護城河都成了它們的地盤,它們瘋狂地吞噬當地魚類和其他水生物種,導致日本很多土著魚類瀕臨滅絕。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逝世
到底建不建超級對撞機?中國在爭論,歐洲公布了方案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