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流浪地球》火了,一天收割4億,裡面竟有這麼多教育觀!

《流浪地球》火了,一天收割4億,裡面竟有這麼多教育觀!

你是我溫暖的手套、

冰冷的啤酒、

帶著陽光味道的襯衫和日復一日的夢想

我會一直在這裡

直到你關注並愛上這一切

標註小星星 第一時間看到小北的藝術幹活~

最近喜提春節檔票房冠軍的《流浪地球》可謂當紅炸子雞,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國內硬科幻里程碑式作品,屬於中國人的科幻片,好評如潮……一道道光芒加諸其身,而我們卻在光芒背後,挖掘出了電影中埋藏的教育觀,極其適合教給孩子。

01

遵守交通安全

要論《流浪地球》中最洗腦的台詞,莫過於「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網友P圖)

還有網友說,這是「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交通安全宣傳片」。就連導演都親自下場發微博——

玩笑歸玩笑,但交通安全,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來說都必須遵守,主角也不能例外

02

保護環境

電影中的設定,是太陽氦閃帶來的流浪計劃,但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的是,地球的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電影中洪水漫延的場景,雖然是用發動機停止地球自轉才會引發的,但來自現實的問題就是,當地球環境被嚴重破壞,溫室效應加劇,洪水也將淹沒我們家園。

03

家庭觀

這部電影里,踩中觀眾淚點的核心就在於一個「家」字。空間站中,Moss被燒時的最後一句話是,「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讓人工智慧難以理解的,就是人類為了一個「家」字拼盡全力去實現一個成功率為0的計劃,於人來說,在守護家和家人這個目標面前,「希望」二字無論多麼渺茫,都足以讓他們不顧一切。

地球是家,所以人類安土重遷,帶著地球流浪;上海是家,所以姥爺去世前摘下頭盔,深情凝望著年輕時建造的城市;媽媽的叮囑是家的感覺,所以老何臨終之前打開煙盒,裡面有一張泛黃的紙條「兒子,天冷了別忘了穿秋褲」……

我們要教給孩子的家庭觀,如劉培強在空間站中對馬卡洛夫說的,「沒關係,我們的孩子也會有孩子,孩子的孩子還有孩子。冰,總有一天會化為水的。因為有對家庭的愛,未來再渺茫也能看見希望

04

學會求助

一個人拯救全世界的故事很精彩,但那大多是故事。想要達到目標,首先要學會求助。

電影里的救援小隊向劉啟一行人求助,徵用運載車,劉啟在點燃火石的最後時刻有朋友Tim相助逃出生天,韓朵朵廣播求助其他救援隊……

這部電影,有災難,自然也有英雄,只是這次的英雄不同以往,在地球突破洛希極限的最後幾個小時里,英雄不只是那一兩個主人公,而是所有人。

最後一場危機中,全人類站在了一起,完成了最後一個壯舉。

電影如此,生活也一樣,在需要幫助的時候,要勇敢地告訴別人你的需求,眾人拾柴火焰高,是更古不變的真理

05

好好學習

沒有開玩笑,這是最重要的一項。

《流浪地球》的主人公是兩個孩子,劉啟在接受最後一項任務時告訴朵朵,「別擔心,我實習的時候學過怎麼安裝火石」,而朵朵在最後的全球求助播報時,用到了最開始上課學的一段課文……

雖然背課文顯得有些生硬,但我想說的是,在關鍵時刻,你所學的知識永遠不會背叛你

一部好的電影,能讓人回味無窮,也能讓人從電影中發掘到其蘊含的教育意義,有人在電影中被交規洗腦,有人看過電影后為孩子手繪講解圖,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幻的種子,有人看過電影后被人類的團結感動到淚奔…… 你呢?看過《流浪地球》後,你get到了什麼?

06

親子教育

這還是一部很好的親子教育片,影片中有幾個關係到親子教育的問題,很值得父母們細細品味。

影片最開始的一幕是溫馨的。劉培強和小劉啟通過望遠鏡觀察星空,儘管那時人類已開始著手帶著自己的星球去流浪,儘管劉培強已經作出了放棄妻子、飛向太空,為兒子爭取生存機會的決定。但是對少不經事的小劉啟而言,這個時候自己身邊仍有爸爸和姥爺的陪伴,爸爸在不久之後也不過是去執行任務而已,如果想他了,只要數一二三,抬頭就能看到他。

然而,時間推移到17年後,這一幕溫馨被完全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劉啟的全家福上甚至挖去了爸爸的臉。而他也選擇在爸爸即將退役歸來的時刻離家出走。緊接著,是通話時的怒吼、憎恨,讓人不禁想問,這17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原來是劉啟把媽媽的死歸咎於爸爸,再加上自己17年來也從未能抬頭看到星星,看到爸爸,他認為爸爸騙了自己,拋棄了自己。所以一直對爸爸懷恨在心。

最後,劉培強選擇用自己的死亡來拯救地球,兒子才真正明白他,徹底消除誤解。

這樣的生離死別,在現實中並不多見,但父母和孩子的誤解卻常有,要怎麼消除呢?

儘管劉培強與劉啟天地相隔,但在劉啟離家出走前,至少通訊是順暢的。為什麼在長達17年的時間裡,他都沒能解開兒子的這個心結?從影片中看,劉培強很愛他的兒子,遇事首先想到遠在地球上的兒子,但他真正懂自己的兒子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他並沒有與他進行過一次有效的溝通。如果他能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和兒子進行一次平等的、交心的對話,相信已經21歲的兒子也能明白他的苦衷。

他滿嘴髒話,管姥爺叫「老東西」,拒絕和爸爸通話。而在他的影響下,妹妹朵朵也很叛逆,上課嚼口香糖,對老師、同學充滿不屑,膽大妄為、逃課……

劉啟讓我想到了我們現在農村裡的「留守兒童」。

和劉培強一樣,「留守兒童」的父母也帶著「我為你好」「為你創造更好的條件」的理由離開了家,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照看。然而,隔代教育終究是無法滿足成長需要的,老人能做的也僅僅只是照看而已,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往往無能為力。

比如,劉啟和朵朵是通過非法手段來到地面的,但他們最後拯救了地球,那麼,他們一開始做得到底對不對?再比如,劉啟無視交通安全提示,盜用車卡無證駕駛,這樣的做法是否值得鼓勵?在劉啟、朵朵,甚至是劉培強身上,我們都能看到很多不遵守規則的地方,他們打破規則,最後找到了希望,可是如果任誰都這麼做,制定規則的意義又何在呢?

在這裡,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因為打破規則,他們都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因為劉啟和朵朵的離家出走,姥爺離開了。因為劉培強強行中職休眠模式並不服從莫斯的安排,所以他最終付出了生命。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不能死守規則,但也不能輕易打破規則。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提醒孩子。

影片中,男主遇事第一反應就是責怪他人,比如片尾開車撞了卻怪坐在后座的李一一,雖說只是最後導演想搞笑一下,但真符合他從頭到尾的人設!

所以說,無論世界怎麼變化,無論是在當下,還是在地球即將毀滅的將來,教育的原理始終不變,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與引導。

— 完 —

小北是優秀作品的分享傳播者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請作者聯繫小北刪除

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

歡迎點贊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有太多和藝術相關的故事

我們可以訴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出發 的精彩文章:

美術特色環創,果斷收藏!

TAG:極客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