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有頓斷而無指」的禪門公案

「有頓斷而無指」的禪門公案

「有頓斷而無指」的禪門公案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佛教哲學,及中國傳統哲學。2000年後,遵母音老人囑咐,隨緣授手,利益有緣。

東西兩堂爭貓,南泉禪師見,云:「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東西兩堂,一眾痴漢,爭相去做他家貓兒,竟無一人堪做主人。南泉見狀,揮劍斬之。

貓兒被斬,東西兩堂,脫貓身也未?自救不了,說什麼救取貓兒?若是自求得了,便能救天下貓兒,也能救天下蒼生。這是個什麼道理?為何自救得了,便能救天下貓兒,也能救天下蒼生?

南泉禪師云:「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世人看了這段公案,有幾人能脫得貓身?東西兩堂,脫不得貓身,自是他南泉教法上的問題。南泉云:「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南泉此話一出,東西兩堂茫然——道什麼?如何救貓兒?南泉此話,使東西兩堂,及後世學人,成群結隊,墮入貓界。

南泉禪師何不將刀架在自己脖子上,云:「道得,即救師父。道不得,即斬卻也。」如此逼拶,豈不更有力量?那些待師如父的人,必定會極力相救。極力相救,又救不得。如此之狀,即是累得吐血,那也是不能見性的。

趙州自外歸,南泉舉前話,問曰:「汝當時若在,如何救取貓兒?」趙州聞說,脫下鞋子,安在頭上,徑直而出。南泉曰:「汝當時若在,即救得貓兒也。」趙州也不理睬,徑直而去。[1]

試問:趙州當時若在,能就得貓兒否?

南泉云:「汝當時若在,即救得貓兒也。」這是一個溫柔的陷阱。若不是久登彼岸的人,便會全身掉進貓坑裡。南泉設此陷阱,也是獅王愛子,錘鉗鍛煉。

南泉云:「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人聽了這樣的話,第一個念頭便是:「道什麼?」於此當下,無能道,無所道,能所雙亡。能所雙亡時,是什麼?為人師者,當須從這裡與人點破,方能使人得個消息。

東西兩堂,聞此言說,這第二個念頭便是:「如何救貓兒?」這時,便有了一個能救的我,一個所救的貓。有了一個能救的我,有一個所救的貓,他便會想辦法、動腦筋救貓兒。若是這樣想辦法、動腦筋救貓兒,則千劫萬劫也救不得貓兒,則千劫萬劫與貓相伴。我們來說個故事,看看人們是如何與貓相伴的。

有位學人,前來拜師。

禪師云:「若做我的弟子,先替我做一件事。做得成,則是我弟子。做不成,則非我弟子。」

學人問:「什麼事?」

禪師云:「你在來的路上,見到了什麼?」

學人說:「只想來拜師,無心看他物,一路走來,什麼也沒看到。」

禪師云:「仔細想想。」

這時,學人隱隱約約地想起來一頭驢,答道:「我看到了一頭驢。」

禪師云:「你先趕走你心裡的這頭驢,然後再行拜師禮。」

於是,學人開始驅趕自己心中的這頭驢。過了一會,自己心中的這頭驢不但未被趕走,反而更加清晰。於是,學人又找了個僻靜的地方,跏趺而坐,試圖用禪定之力而趕走這頭驢。幾個時辰過去了,這個學人睜眼是驢,閉眼是驢,滿腦子都是驢了,他的世界也就成了一個驢的世界。

學人來向禪師報告:「在我的心裡,原來只有一頭模糊的驢,您讓我驅趕這頭驢,我驅趕了幾個時辰,這頭驢不但未被趕走,反而我滿腦子都是驢了,我實在是趕不走這頭驢。禪師看著他,笑笑,淡淡地說:「你!太在意了。」說完,拂袖而去。學人聽了這話,一下子呆住了。一呆的當下,更有什麼?一物亦無,遍含萬相。這是什麼?若也識得,當下便完成了最高的拜師禮,當下便完成的最高的灌頂禮。是啊!世人太在意,滿心都是驢。

驢即如此,貓也如此,六道眾生,冤親債主,乃至學人妄想的佛,妄想的菩薩,悉皆如此。是故學人,學佛多年,不但沒有成佛,反而到了地獄門前的人。

東西兩堂的人,儘是想辦法、動腦筋救貓兒的人,儘是在貓兒上用功夫的人,儘是造貓業的人。

南泉云:「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試問,聖如釋迦,智如惠能,未悟之前,於此問下,能見性么?於此問下,釋迦與惠能,尚且不能見性,其餘之類,豈能見性?南泉抖擻尿腸,何以救不得東西兩堂?只因他在教法上不當,只有頓斷,沒有直指,乃至這個頓斷,也是有名無實。



[1]《五燈會元》卷三。《卍續藏》第八十冊,第七四頁上。

「有頓斷而無指」的禪門公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信願行合一的境界有深淺,所以證到的境界也有深淺
入佛正知見之--正信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