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真正心系漢室的僅2個人 一個曲線匡扶漢室 一絕望只得自殺

三國真正心系漢室的僅2個人 一個曲線匡扶漢室 一絕望只得自殺

(說歷史的女人——第642期)東漢末期的時候,東漢王朝已經是「國將不國」了,歷史之河在這裡出現了一個拐點,猶如長河忽然聚成一個深潭,不再往前流了,一時間梟雄匯聚,龍騰虎躍,諸侯崛起,亂世之態勢不言而喻,東漢朝廷要麼成為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號召天下的工具,要麼成為袁術乾脆拋棄的舊旗,要麼成為袁紹、劉表等眼中可有可無的傀儡,更別提董卓直接把東漢隨意蹂躪踐踏了。總之,在三國亂世,東漢朝廷的地位已經淪落到了極其不堪的地步。但令人意外的是,在三國時期真正心系漢室的雖然只有2個人,但這2個人的名聲和影響力卻非同尋常,不過可惜的是,他們兩人一個曲線匡扶漢室,一個絕望只得自殺。。

第一個:曲線匡扶漢室的諸葛亮

因為《三國演義》的成功塑造,諸葛亮一直在民間被擱在一個半人半神的位置。這種由過度喜歡所造成的崇拜,也沒什麼錯。問題是,這樣我們就無法看到一個真實的諸葛亮。那麼真實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或者說歷史上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可以從2個層面來粗略認識一下歷史上的諸葛亮:

其一是諸葛亮其人其志。諸葛亮出生在一個官吏之家,他的家族諸葛氏在琅琊郡陽都縣又是聲望很高的家族。在東漢時期,家族地位很重要,一方面是做官的跳板,另一方面也是得到社會尊敬的旗幟。所以,家族聲譽很重要。維護家族聲譽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忠君愛國做賢臣,一種是著書立說做隱士。

諸葛亮少年時,家裡發生了變故,父母早逝後,他就跟著叔父諸葛玄。後來叔父去世,年紀尚輕的諸葛亮想去仕途博取功名,已經不太容易實現。一方面是沒有引薦的人,一方面是東漢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時期。

但儘管外部環境並不樂觀,但諸葛亮骨子裡對東漢朝廷的認識是無法改變的,首先,因為家庭的傳統教育,在諸葛亮看來,東漢仍然是正統。其次,就算不能為東漢朝廷效力,但也絕不做那些趁火打劫的亂世梟雄之幫凶。第三,如果沒有機會振興漢室,那麼乾脆做隱士算了。

曾見很多小夥伴說諸葛亮為什麼不出山,當時梟雄那麼多,遠有曹操,近有劉表。如果我們仔細去探尋諸葛亮的內心,就會發現,不管是曹操還是劉表,都跟諸葛亮的志向相悖。曹操雖然不失為雄主,但曹操對東漢朝廷的利用,在諸葛亮看來則是不忠,非臣子所為,所以他不能輔佐這樣的老闆。而劉表雖沒有像曹操那樣,但卻同樣心懷私心,坐擁荊襄,卻只求自保,壓根就沒有振興漢室的意思,這就更不是諸葛亮心儀的英主了。

這就是為什麼,當劉備出現的時候,兩人通過一番深談,諸葛亮出山的原因所在。不管劉備後來強大後到底是否還有振興漢室之心,至少在劉備創業初期,劉備口中所喊的振興漢室倒是真的。至少從實際利益來說,振興漢室本身就是一張號令天下的王牌,另外劉備本人也以漢室後裔自居。

在當時群雄互相征伐,搶佔地盤的情況下,唯獨劉備還能做到一心為振興漢室而四處奔走征戰,從這一點來說,諸葛亮應該是很感動的。因此,諸葛亮果斷選擇了諸葛亮,出山輔佐。因此,也可以說,諸葛亮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就是間接地效忠東漢朝廷。

其二是諸葛亮的政治主張。但是諸葛亮跟著劉備就能實現自己效忠漢室的志向嗎?能,也不能,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能,是因為在當時諸多梟雄中,只有劉備能真正代表東漢,因為只有劉備在四處奔走,號召天下英雄志士來振興漢室的。劉表劉璋等都是坐等漢室死掉的,跟劉備性質是不同的。

但為什麼也不能呢?因為這不是諸葛亮所能決定的,因為這是歷史大勢。用古人的話來說,那就是東漢王朝氣數已盡,沒有振興的條件了,不管是天時地利還是人和,都不具備了。因此,諸葛亮空有效忠漢室之心,卻無效忠之地,只得退而求其次輔佐劉備。

在諸葛亮出山後,除了在赤壁之戰到東吳進行聯盟事宜,之後,劉備據荊州後,諸葛亮的出場基本都是0了。因為,劉備身邊出現了另外兩個人,一個是龐統,一個是法正。這二位都是以實際利益為導向的大謀士,他們給劉備制定的方略,跟別的諸侯差不多,那就是抓緊瓜分搶奪地盤。這是不符合諸葛亮的政治態度的,所以,諸葛亮無力干涉,只好保護沉默。甚至劉備東征孫權,明顯是錯誤的,但諸葛亮也沒有吭聲,原因是此時的劉備已經不是三顧茅廬時的劉備了。三顧茅廬時的劉備是一片赤子之心拯救漢室於水火,而此時的劉備則忙著做自己的皇帝,開拓自己的疆土了。

劉備這個變化很微妙,他和諸葛亮都心知肚明。只不過誰也不說破,說破就難辦了,劉備的「振興漢室」的掩飾物則蕩然無存,而諸葛亮也等於自打臉,連效忠漢室的寄託也失去了。

不過在劉備臨死託孤的時候,他們似乎都說開了。劉備讓諸葛亮輔佐劉禪,說這孩子能行了,你就輔佐,不行了,你就取而代之。其實潛台詞就是,這蜀漢江山是我的,但也是你的,因為蜀漢就是東漢的替代品,不過我死以後,它就是你的了,你總不會把它給玩丟了吧?

諸葛亮智謀過人,這話他一聽就懂,跪地磕頭,表示自己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實諸葛亮後來輔佐劉禪保守蜀漢,大小事都親力親為,直到辛苦累死,潛台詞也是響應劉備那心照不宣的託孤遺言。說到底,諸葛亮曾經是非常渴望忠於漢室的,但漢室被曹操父子霸佔了,他只好藉助劉備這個蜀漢的假想政權實現自己效忠漢室的忠臣之志和政治抱負。

不過很可惜,諸葛亮北伐失敗,病逝五丈原,藉助蜀漢匡扶漢室的志向也最終落空。

第二個:絕望只得自殺的荀彧

荀彧跟諸葛亮雖然在外在形式上表現不同,但卻殊途同歸,他們在內心深處都是忠漢的,都是希望匡扶漢室的。不過藉助的外在形式不同,諸葛亮藉助劉備,想匡扶漢室。而荀彧則想藉助曹操匡扶漢室。當然有的小夥伴說了,曹操?怎麼可能呢?

實際上,在史載中,曹操初期,並非後來的樣子,他跟劉備一樣,在初期,都是抱著復興漢室的豪情壯志開始的。也正因此,荀彧才選擇了曹操,甚至獻上了搶先迎接漢獻帝的計劃。但荀彧並沒有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曹操後來慢慢琢磨出來的妙處。

原本,荀彧以為可以輔佐曹操,實現重振漢室,江山再定,山河重整,但事情發展到最後,跟諸葛亮的情況差不多,劉備想做皇帝,曹操想做魏王。當然這也不是劉備和曹操個人想這麼做的,是天下大勢所決定的。歷史在梟雄們的推進中,東漢王朝已經江河日下,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它只剩下一個走一個程序,退出歷史舞台了。

因此,荀彧和諸葛亮一樣,忠漢夢破滅。不過荀彧沒有諸葛亮幸運,因為劉備早死,把這個復興漢室的蜀漢工具交給諸葛亮來玩了。而荀彧則沒這麼幸運,曹操麾下謀臣成群,猛將如雲,就算曹操去世,託孤人選也是一大堆,而且這些人對曹魏的忠誠早已超過漢室。荀彧身邊雖然聚集了一群忠漢的大臣,但吃著曹操的俸祿去忠漢,多少顯得有點可笑。荀彧也知道,東漢名在,實際已經早亡。既然效忠的對象都沒有了,那還活什麼呢?在徹底的絕望中,自殺是唯一的最好的出路。於是,荀彧選擇了自殺,算是對東漢別樣的效忠吧。

結語:總的來看這三國時期真正心系漢室的2個人,諸葛亮和荀彧,雖然他們一個辛苦累死,一個絕望自殺。但他們各自為此付出的努力卻是值得肯定的,他們的精神是可嘉的。這或許就是他們雖然歷經千年,但其人格魅力依然光彩照人的原因之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他能一箭雙鵰,還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得到隋朝兩代皇帝皇帝重用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