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刺客真囂張 連刺兩位皇帝肱股之臣 皇帝追查還被恐嚇

此刺客真囂張 連刺兩位皇帝肱股之臣 皇帝追查還被恐嚇

(說歷史的女人——第641期)今天說的這起刺殺事件,應該是古代最囂張的一次了。此刺客真的是極其囂張,幾乎在同一時間內,連刺兩位皇帝的肱股重臣,其中一個被割了腦袋,一個重傷;皇帝得知後大怒,要追查刺客時,竟還被恐嚇——接到刺客的恐嚇信,讓追查刺客的官員心中害怕。這究竟是哪路刺客,如此囂張?對於自己的肱股之臣、左膀右臂被刺,皇帝還不敢追查?欲知詳情,本回分解。

先從被刺而死的這位大臣說起。他可不是一般的大臣,而是唐朝中興時的最著名的宰相武元衡。說他是皇帝的肱股之臣、左膀右臂毫不誇張。我們知道,唐朝自安史之亂之後,歷代帝王為中興唐室前赴後繼,歷盡風波,直到唐憲宗時,終於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元和中興」,而武元衡絕對稱得起是打造元和中興的先驅人物。

從狀元到鐵血宰相,武元衡成為皇帝平叛的堅決支持者

武元衡(758年―815年),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他是武則天的曾侄孫。武元衡少年時便天資聰穎,才華橫溢,而且長相英俊,有唐朝第一美男之稱。尤其令人稱道的是,他26歲中進士,而且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其才頗受皇帝賞識。唐德宗曾親自召見他,賜他擔任中央要職——比部員外郎。因能力出眾,一年內連升三級,官至左司郎中,年紀輕輕,便可參與朝政。後來更是晉陞宰相,成為唐德宗的得力助手。

到唐憲宗繼位後,武元衡更是得到賞識重用,他為官清廉,處事雷厲風行,具有堅強的信念,被稱為鐵血宰相。當時唐憲宗為重振大唐雄風,平定藩鎮割據的局面,處心積慮。朝中分為兩派,鑒於各地節度使的勢力過去強大,為穩定社會,多數人主張對各地藩鎮勢力妥協,不適宜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但少數人同唐憲宗意見一致,就是必須下決心強力剷除這些過於膨脹的地方勢力,重新統一天下。宰相武元衡就是主戰派的代表,他給了皇帝極大的信心,並在對各地節度使的用兵上出了大力。在武元衡等人的輔佐支持下,唐憲宗以雷霆手段迅速平定了西川劉辟、夏綏楊惠琳、鎮海李琦之亂,穩定了局勢。形勢一片大好。

元和中興的棟樑人物裴度

裴度是這次被刺的另一位唐朝的宰相,當時任御史中丞,相當於副宰相,是武元衡的副手。如果說武元衡是中興大唐的先驅,那麼裴度無疑是中興大唐的中流砥柱。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他也是博學多才,人品剛直,24歲中進士,在唐德宗時雖不太受賞識,但唐憲宗繼位後,頗受重用,他和宰相武元衡一起,都是大力主張削藩的主戰派。可以說,當時在憲宗平定天下的規劃中,裴度和武元衡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兩位重臣接連被刺,刺客囂張地發恐嚇信

公元815年,六月三日凌晨,天色還沒有大亮。宰相武元衡從家裡出來,趕赴大明宮上朝。剛出靖安里東門,突然從不遠處傳來一聲大喝:「燭滅!」一支利箭應聲而來,射滅了隨從提著的燈籠,街上頓時黑了下來。接著第二支箭飛來射中了武元衡的肩膀。數名刺客瞬間奔到跟前,跟宰相的護衛們搏鬥在一起。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有備而來的刺客明顯佔了上風,一名刺客砍中了武元衡的大腿。宰相騎馬欲逃走,可剛跑了幾步,被另一名刺客趕上,一刀斃命!當護衛呼喊著圍湧上來時,宰相武元衡已經變成一具沒有頭顱的屍體,橫卧在血泊中……

大明宮裡,武元衡站立的宰相之位空了出來。皇帝和群臣頓時陷入巨大的驚駭之中。但是當大家驚魂未定之時,又傳來噩耗,御史中丞裴度遇刺,傷情嚴重,生死未卜!

原來,當天早上,裴度從長安通化里宅所出門,也遇到了刺客的襲擊。刺客向裴度擊刺三劍:頭一劍砍斷了裴度的靴帶;第二劍刺中背部,剛剛劃破內衣;第三劍傷了裴度的頭部。裴度跌下馬來,幸好他頭戴氈帽,因此傷得不深。刺客又揮劍追殺裴度,幸虧其隨從王義奮不顧身地掩護主人,導致自己被砍斷了右手,裴度才幸免於難。不過他還是跌進了路邊的溝中,刺客誤以為他已死了時,才罷手離去。

幾乎在同一時刻,朝廷兩位重臣遇刺,宰相還被取了首級,御史中丞也被刺了三劍,嚴重受傷,險些喪命!這是哪路刺客?簡直太囂張了!這兩人可是朝廷的肱股之臣,皇帝的左膀右臂啊,憲宗皇帝大為震怒,必須嚴查!於是他嚴令有司限期破案,諾大的京城頓時風聲鶴唳、如臨大敵。然而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殺人的刺客似乎毫不在乎,他們居然向朝廷下了恐嚇信,他們在金吾衛、府衙、縣衙都留下紙條,上面寫著「別忙著抓我,我會先殺了你們!」其氣焰之囂,姿態之狂妄可謂史上罕有。

這件事一時間在朝廷內外鬧得人心惶惶。連追查此事的官員都感到恐怖。不過唐憲宗可不是一般的皇帝,他可不像他父親唐順宗那麼優柔寡斷,他嚴厲下令,不管是哪路刺客,不管他們的後台多大,主使者多牛,必須給我追查清楚,不管是誰,格殺勿論!

於是京城戒嚴,偵破組展開地毯式搜查。憲宗下了命令,重金懸賞刺客,誰要是能抓到刺客,不但獎勵一萬貫錢,而且加封五品官職!

大家都懷疑幕後兇手肯定是藩鎮,因為當時唐憲宗正要平定淮西兵變,眼看淮西集團就要全軍覆滅,這個時候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絕對跟淮西節度使有關。可是辦案的大臣卻是前後矛盾,互相扯皮,既不想得罪皇帝,又不想得罪勢力強大到恐怖的藩鎮,事情沒有一點進展。憲宗皇帝正惱火時,身受重傷的裴度終於醒來了,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淮西之叛,不得不除!」於是皇帝下了死命令,先從同淮西有牽連的官員開始查起,當時的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和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就是阻止國家對淮西用兵的最大絆腳石。

不久,嫌疑人浮出水面。來自恆州的士兵張晏等八人被列為懷疑對象,矛頭指向幕後黑手恆州節度使王承宗。經過審訊,張晏認罪,被斬。然而裴度認為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王承宗很可能只是個表面的人物,肯定還有更加恐怖的幕後黑手。

刺殺宰相的內在原因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病死,其子吳元濟自任留後,於815年起兵謀反,很快洛陽告急。憲宗終於同意武元衡之議,決定對淮西動用重兵討伐。吳元濟驚恐之下,求救於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和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這二人正是吳元濟造反的慫恿和支持者。二人立即上表朝廷,請求赦免吳元濟,結果被憲宗皇帝和武元衡嚴詞拒絕。老奸巨猾、心狠手辣的李師道決定孤注一擲,與大唐朝廷對抗到底。

他派出部隊偽裝成盜賊焚燒河陰(現在的河南滎陽東北)的糧食,企圖破壞唐軍的軍需供應;另一方面,李師道豢養了數十名亡命刺客,專門從事殺人放火的勾當。他準備不得已時,就派出刺客潛入京城,刺殺朝廷的主戰派要人,他認為只要殺掉幾個重要人物,皇帝自會膽怯罷兵。

事實上,淮西節度使吳元濟謀反,武元衡主張堅決予以剿滅,具體執行者就是裴度。但是由於叛軍勢力強大,數月過後,裴度討伐吳元濟諸軍未見多大成效,而裴度又兼任刑部侍郎,他又受命赴蔡州行營宣慰,了解軍情,向諸將傳達朝廷旨意。他回朝後,向憲宗分析形勢,並向皇帝推薦忠武軍節度使猛將李光顏。不久李光顏便大破淮西軍於陳州。

這讓李師道下定了決心,因為他意識到,如果淮西鎮徹底敗北,那朝廷的下一個目標無疑就是自己了。他想,如今朝廷中最難對付的,就是那個對討伐藩鎮一直持強硬態度的宰相武元衡,和舉薦李光顏的御史中丞裴度了。只要把這兩個人幹掉,不怕憲宗不撤兵。李師道打定主意,遂命令刺客向京城長安而去。不多時,長安城就發生了血腥的兩起暗殺事件。朝廷兩位重臣倒在了血泊中。

真正的刺客終於落網,唐憲宗滅掉刺客的後台老板,大唐再統一

李師道在洛陽設有留後院,朝廷官吏向來不敢查問。由於淮西軍進犯洛陽周邊,洛陽守軍大多調往城外駐防,城內空虛。李師道就暗中將近百名刺客安排在留後院中,陰謀縱兵殺掠、焚燒洛陽。就在起事前一天,留後院一名小卒悄悄向洛陽留守呂元膺告密,呂元膺大驚,迅速調回守軍包圍留後院。李師道的刺客們不敵大軍,他們被迫突圍而出,倉皇逃入洛陽城外的伊闕山谷中。李師道並不死心,他還想尋找機會,再次派刺客們突襲並焚燒洛陽。

可此時事情發生了轉機。在伊闕山中,有一群專以打獵為生的山民,當地人稱之為「山棚」。那天他們正在當地出售獵物時,被李師道的這伙刺客們搶走。山棚們召集親族,引著官軍來到刺客們在山中的住處,遂將其一網打盡。經過審問才得知,這伙賊人中的圓凈、訾嘉珍、門察才是刺殺武元衡和裴度的真正兇手。

其中的為首的是中嶽寺僧人圓凈,而圓凈的真實身份是安史之亂的首領史思明的部將,此人雖已年過八旬,但猛悍過人,長期以來專門為李師道服務,他在洛陽周邊收買人心、結黨作亂,預備在洛陽城中網羅黨徒、發動暴動,血洗東都。此時他被俘落網,仍匪性不改。雖已八十多歲,但唐軍士兵用大鎚擊打其腿骨也不能使其折斷。圓凈罵道:「爾等鼠輩,連老夫的腿打不斷,還敢稱什麼英雄?」然後將腿伸直,自斷腿骨,端的是一條漢子!至此,謀殺宰相武元衡和裴度的後台老板終於現出原型,正是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隨後,李師道黨徒數千人被殺。

刺客被殺後,憲宗皇帝不禁怒火中燒,果然是李師道老賊!他咬咬牙,繼續扭過頭來,全力征討淮西吳元濟叛軍。他起用名將李晟之子李愬前往淮西,擔任南線唐軍前敵總指揮,與北線的李光顏等部唐軍夾擊吳元濟。

武元衡被刺去世之後,裴度就被憲宗皇帝晉封為宰相,接替了武元衡的位置。憲宗將朝廷的重大決策都託付給裴度。裴度繼承武元衡遺志,以平叛為己任,他奔赴淮西前線統一指揮各路唐軍行動。在裴度的統領下,各路唐軍分進合擊、配合默契,終於在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初十,李愬將軍利用風雪交加,敵人放鬆警惕的機會,率精兵萬餘連夜長途奔襲蔡州城,終於一舉將吳元濟擒獲,平定淮西之亂。

之後憲宗皇帝終於騰出手來,與818年派大軍收拾了惡貫滿盈的李師道,緊接著又剿殺了王承宗,為武元衡宰相報了仇,也還大唐一個統一的江山,大唐歷史上終於出現了「元和中興」的大好局面。(文/一米暖陽)

(參考史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夏桀真因貪慕妹喜美色而亡國嗎?3處史載推翻這一說法
隋煬帝楊廣血濺江都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