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球連霸!讓中國電影揚眉吐氣,《流浪地球》憑啥這麼火?

全球連霸!讓中國電影揚眉吐氣,《流浪地球》憑啥這麼火?

【下載華輿APP,海外生活更有趣】

恐怕只有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民族,才會制定一個兩千五百年的計劃然後執行它,並且從沒覺得有哪裡不對

這個春節長假,全球電影市場再次被中國市場「屠榜」,一周的全球電影票房榜,前三名全是中國的春節檔大片。其中的佼佼者則是科幻電影,被影迷愛稱為「小破球」的《流浪地球》。

一周時間,這部電影斬獲了23.47億元人民幣的票房,五千萬人次走進電影院觀影;而在北美,上映影院一張海報就能寫得下的「小破球」也頑強的吊在北美電影票房榜上。

這部被譽為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電影,和好萊塢大片究竟有哪些區別?今天,捕輿者就來和您一起聊聊。

刷屏洗腦的「土萌標語」

雖然《流浪地球》講述的是一個拯救地球的宏大故事,但伴隨著電影在網路上走紅的卻是一句魔性的洗腦台詞:「北京市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有網友調侃,《流浪地球》簡直是史上最高票房的交通安全宣傳片。

這句標語出現在2075年,途徑木星軌道的地球,爆紅於2019年的中文互聯網(圖來自《流浪地球》官微)

在電影中,人類為了躲避太陽系即將出現的災難,在地球上建立了上萬台高聳入雲的「行星發動機」,驅動地球改變軌道,用兩千五百年的時間飛到另一個星系,電影的故事就發生在地球「途徑」木星軌道的時候。電影的主人公駕駛著用來運輸礦石的巨型運輸車拯救地球,每次車輛啟動,「道路千萬條」的電子合成音都會迴響在電影院里。

電影中這段台詞每次出現都伴隨著劇情的轉折,讓人印象深刻,這固然是這個梗火起來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國人耳濡目染了多年的宣傳標語文化,和科幻背景結合起來,給人一種陌生又親切的感覺。這段提示語中,前半段是中國各地街頭隨處可見的交通安全提示標語,後半段則化用了「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的經典反酒駕標語。

「兩行淚」的出處其實是中國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反酒駕標語(圖來自網路)

中國的標語文化可謂是歷史悠久深入人心,有人認為,中國人如此熱愛在每一面牆上寫上朗朗上口的口號,來源於中國文化中「惜字敬紙」的傳統,認為寫在牆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

而從更現實的角度來說,近代以來,一條條能在人們腦海中無限循環的標語是各國凝聚人心、動員群眾的最有力武器。中國有「老鄉,參加紅軍能分到土地」,英國也有「KEEP CALM AND CARRY ON」這樣被人玩梗玩了幾十年的經典二戰標語。電影中「道路千萬條」等標語既繼承了歷史上標語文化的形式,又呼應了電影中的未來背景,可謂是在讓中國觀眾感到無比親切的同時,給電影帶上了一絲「史詩感」:「對,2075年的中國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電影最後,地下城市中出現了一條「今天你離新家園又近了一步」的標語,頗有時代感。(圖為英國二戰期間經典標語「KEEP CALM AND CARRY ON」)

更有意思的是,「道路千萬條」的段子火起來之後,中國各地的政府機關也紛紛加入玩梗的隊伍當中。先是蘇州交警將這句口號放上了交通顯示屏,隨後消防、安監等單位也紛紛曬出了各自版本的「道路千萬條」。用最通俗、最流行的段子講著最一本正經的大道理,這或許就是「中國式標語」一以貫之的「土味萌點」所在。

「道路千萬條」爆紅之後

戰天鬥地的民族精神

除了土萌標語這種形式上的中國元素,《流浪地球》更有「中國味道」的,可能是與好萊塢截然不同的精神內核。《流浪地球》原著在帶來一種宏大的科學美感之餘,主要描寫的是人類社會在面對災變時的極端反應。電影只截取了小說中地球利用木星引力加速的一段劇情,卻講了一個十分「反套路」的故事。

《流浪地球》與好萊塢風格的區別,一是中國人的「群眾史觀」,徹底打破了好萊塢式的「主角光環」:拯救地球時不再是只有主角團隊一家東奔西走,而是全人類一起行動。電影「原創」了一個名詞,叫「飽和式救援」:雖然電影的主線聚焦在一支從山東出發維修杭州行星發動機的隊伍,但故事中,每一台發動機都有上百支隊伍前去增援,最後修好發動機的也並非主角團隊。哪怕是最終拯救地球的方案,也是主角團隊以外的科學家率先提出的。

《流浪地球》中,主角之外的其他人存在感比好萊塢電影強得多(電影劇照)

另一個區別則是,《流浪地球》提供了好萊塢從未出現過的,宏大的科幻美感。當太陽系的災難來臨,人類直接給地球裝上發動機,「搬」去另一個星系。地球「流浪」的時間將長達兩千五百年。電影中吳京飾演的華人宇航員與俄裔戰友談起家鄉時說,「總有一天,貝加爾湖會化開,我們的子孫可以再去釣鮭魚」。而這裡的「總有一天」,指的是兩千多年後。

《流浪地球》有著一種與好萊塢電影截然不同的宏大科幻美感(電影截圖)

或許正如電影上映後的一條熱門影評所說,「恐怕只有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才會制定一個兩千五百年的計劃,並且從沒覺得有哪兒不對!」。

雖然這個故事本身在科學上有不少不恰當之處,不屬於真正的「硬科幻」,但對比國外類似題材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區別:《2012》里,各國政府造了幾條十億歐元一張票的大船自己逃命;《星際穿越》里,拯救地球靠的是父女親情和「高維度人類」神諭一般的啟示。

如果說劉慈欣的小說是在用一種超越民族的人類視角審視人類的未來,郭帆的電影就用巧妙的改編在其中融入了更多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天破了自己補,洪水來了自己擋,山擋住我的路就把山搬開,在海里淹死了化成鳥也要把大海填平。不信命,不信邪,不服輸,敢叫日月換新天。「紫光閣」官微對《流浪地球》的評論頗為精闢:當毀天滅地的災難來臨時,中國人不會想著撇下同胞獨自遠走他鄉,也不會認為這是上天的懲罰而聽天由命,更不會祈求神明賜一艘避難方舟…畢竟,中國人什麼時候認過命啊!?

引人遐想的「科幻元年」

中國電影產業的「專業」性在某些層面上獨步全球:全國的票房統計數據以秒為單位更新,從業內人士到普通影迷,無數人隨時關注著票房變動。影片口碑、票房和上座率的變動,在幾個小時內就會被影院經理們注意到,反饋到未來幾天的排片中。

從業內人士到普通影迷,人人盯著市場數據,這在全球電影市場都是極為少見的(圖為貓眼電影專業版截圖)

大年初一,中國電影市場8部新片同時起跑,《流浪地球》的排片量只排第四;憑藉超高的口碑和超過競爭對手的上座率,大年初二,排片仍在第二名的《流浪地球》票房升至第二;大年初三,影院經理們集體倒向了《流浪地球》:排片第一,票房第一,上座率第一,《流浪地球》正式斬落了春節檔頭號種子選手《瘋狂的外星人》,走上了冠軍之路。

冠軍之路看似一路激昂,實則布滿荊棘。導演郭帆帶頭調侃自己的作品是「小破球」,背後也透著几絲心酸:中國電影市場上,成本小,收益大的的喜劇電影更受歡迎,《流浪地球》這種高投入、大場面的「重工業」電影,絕非資本的寵兒。拍攝期間,為了打磨特效,沒有邀請任何流量明星,片酬成本已經壓縮到極限的《流浪地球》仍然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最後是靠客串出演的演員吳京變身投資人,自掏腰包做完了電影。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近年來每一部「現象級電影」的共同點:它們成了一場用電影票進行的投票,投出影迷們想要看到什麼樣的電影。主演兼投資人吳京的一番話最能體現《流浪地球》對中國電影行業的意義:「像這種科幻電影,如果我們不拍,就沒人拍了。有人說,吳京你不怕拍壞了把你毀了嗎?我說我不怕,即使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其實,我們已經成功了,因為有7000人參與了這部電影的製作。未來,這7000人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種子。」

參考資料

2019年2月11日,中國青年報,《流浪地球》最火情節竟成現實!視頻曝光,各大官博接力發聲

2019年2月10日,人民日報,《流浪地球》逆襲!吳孟達:看劇本時不信是中國人寫的

2019年2月12日,光明網,《流浪地球》火了 吳京:即使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談資 編輯/張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外媒熱議《流浪地球》,美國《僑報》:中國科幻電影真的啟航了!
如何在海外看賀歲片?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