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IBM抓住了計算機發展機遇創造不裁員神話

IBM抓住了計算機發展機遇創造不裁員神話

1911年,美國華爾街金融投資家弗林特斯成立了「計算—製表—記錄」公司,這個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連起來就是CTR,而CTR就是IBM公司的前身。

在二戰中,IBM依靠自己在精密機械方面的製造能力,將民用生產線轉為軍用,參與制造勃朗寧自動步槍和M1衝鋒槍等軍事裝備,不僅獲得了不菲的利潤,還成功拉近了與美國軍方的關係。此後,IBM為美國軍方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台繼電器式計算機,並間接參與了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

IBM抓住了計算機發展機遇創造不裁員神話

在二戰後,IBM內部就繼續做機械設備還是做電子設備發生過爭論,執掌IBM的老沃森就認為電子的東西不如機械的靠譜,而他的兒子小沃森則認為電子計算機是未來的潮流。

在電子計算機問世之初,大家對這種吞金巨獸的前景都保有一定一律,何況還有一大批類似於老沃森的保守派,頑固的認為電子的東西不如機械的靠譜。因而敢於在情況不明朗之時就投入巨額資金研發計算機的企業並不多見。像小沃森這類兼具眼光和魄力的企業掌門人屈指可數。

在小沃森執掌IBM之後,堅定不移的發展電子計算機,將IBM從一家機械製造公司,轉變為一家製造電子計算機的公司。小沃森不僅請來了馮.諾依曼做顧問,還將公司9%的營業收入用於發展計算機,到20世界60年代,IBM在計算機研製和生產上的投入高達5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給予西歐各國援助資金的三分之一。

IBM抓住了計算機發展機遇創造不裁員神話

正是通過持之以恆的高額投入,IBM一度佔據了全世界計算機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二,成為該領域的王者。

巨大的投入換來了營業收入的大幅提高,在小沃森擔任IBM總裁之後,僅用了5年時間就把IBM的營收增加了3倍。在小沃森執掌IBM的20多年時間裡,IBM的平均年增長率高達30%。由於有了高額的壟斷利潤,IBM給員工的薪水、福利和退休金都很豐厚,而且甚至還有從不裁員的神話。因此,在二戰後很長的時間裡,IBM是許多求職者最嚮往的公司之一。

IBM抓住了計算機發展機遇創造不裁員神話

從IBM的發展歷程來看,雖然高額投入並不一定會帶來高額產出,但高額投入卻是高額產出的一個重要條件,畢竟又想馬兒跑得快,又部給馬爾吃飽草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如今國內一些資源掌控者對自主CPU的扶持就是這個態度。本來技術就不如人,在對自主CPU投入上又極度吝嗇,卻對馬甲CPU無比慷慨,也難怪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IBM拒絕技術革新 資料庫市場被甲骨文超越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