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日館藏】鷹紋圭

【每日館藏】鷹紋圭

山東龍山文化晚期鷹紋圭

長30.5公分 最寬7.2公分

最厚1.05公分 重600.96公克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面牙黃泛灰色玉,另一面上半部牙黃泛灰,下半部赭紅色,刃部近黑色。窄長梯形,平直正刃。刃在線頗多使用崩傷痕。柄端也有傷缺、一圓孔,孔壁光滑。圭之中段的兩面,均淺浮雕神秘的花紋。上下段又加琢了乾隆的御制詩和璽文。清宮中加配木座。

用美玉琢制的斧鏟,主要是象徵統治者的身份地位的禮器,在禮制中稱為「圭」。在典禮中,要將它的刃部朝上捧握。這是一件距今約4300至3800年間海岱地區的玉圭,住在那兒的先民就是文獻中的「東夷」。所以在這件玉圭的中段,都雕琢了東夷人信奉的神祖像。不過浮雕的花紋非常輕淺。

圭的一面雕琢著有大漩渦眼、頭戴「介」形寶冠的神祖,「介」形寶冠兩旁還插著飄逸的鳳羽。另一面雕琢向上沖飛的鷹鳥,整隻鷹鳥構成象徵通天的「介」形。在寬約1公分的窄邊上,還雕琢一個戴圓耳環的長髮女子,可能是東夷母后「常儀」。不過十八世紀的乾隆皇帝不了解花紋的神秘性,就將刃部向下地,在光素的器表加刻了御制詩與璽文。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歡迎下載【文藏】手機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詩風詞韻 歲暮歸南山
尼泊爾的嘎烏和西藏嘎烏有何不同?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