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農的飛馳人生:在茶山密林和泥濘崖邊穿行的他們,愛開什麼車?
大年初一,《飛馳人生》上映當天,韓寒發了一條長微博:
「站在巴音布魯克的高山上,海拔接近4000米,一切都比想像的更難。每天開工、收工就要在山路上奔波八、九個小時,腳底下就是百米的懸崖,在這樣的地方實拍,任何閃失都是大事。」
這,或只是韓寒鏡頭下每一個令人血脈賁張的飆車場景的背後故事。誠然,它與我們普通觀影者的現實生活還相距勝遠。但這樣的場景,對於常年穿行於茶山「最美賽道」的茶農而言,卻也或是較為貼切的真實寫照:
每逢產茶季,茶農們從黎明初現,再到日暮降臨。連軸的12個小時中,一切事物都關乎著整個產茶季的採摘收入與人身安危。
毫不誇張地說,通向茶山的道路,雖不及電影里拉力賽道的速度與激情,但其崎嶇與危險係數同樣不可小覷。
正如有影評人所言,與美好相對的,往往則是超高危險性。
與之相對應的是,對於茶農而言,常年的深山生活也賦予了他們不同於「城市人」的別樣智慧與經歷。即便,如今茶農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車輛對於他們而言,仍舊會以性能與適用性作為優先考慮。
這,不僅是他們每年從原產地穩定輸出優質茶葉的物流鏈,也是他們確保人身安全的有效保障之一。為此,茶語網(www.chayu.com)就來和大家一起盤點:穿行於深山密林的茶農們究竟愛開什麼車?
常人不可量,山路多崎嶇
往往,生態環境越趨於極優,路程越是崎嶇艱難。實際上,大部分的茶產區路況仍舊「原始」,通向山裡的路蜿蜒崎嶇,狹窄顛簸,高低不平。路中時有亂石竄出,車行的下方,便是深坑懸崖。
特別是遇到下雨天的話,道路變得更加泥濘不堪,行進艱難。
可以說,對於初次走山者而言,便是眼前極美的原始森林風光,或也無福消受。
另一邊,就當地茶農而言,穿行於如此崎嶇的「最美賽道」卻是生活與工作的全部。即便如此,他們雖擁有身經百戰之後的高超車技,常人也會捏上一把汗。
因此,對於這類特殊汽車消費群體來說,舒適安全度、實用性、價值和駕駛體驗,幾個因素就顯得非常重要。而,那些利於山地行駛,甚至全地形行駛、裝載功能大的車輛,也成為了他們購買的首選。
SUV、越野車:全地形行駛,助力往返茶山城鎮
一般來說,最令茶農群體滿意的車型,往往比較符合實用與適用性的。其中,也有部分茶農朋友會在此基礎上考慮所用車輛的造型與外觀。
換句話說,與普通家用汽車消費者相比,茶農群體購車或並不將之視為華麗的外衣,而是更具價值的交通工具。
顯然,那些擁有高底盤、配以貨卡車越野能力的運動型實用SUV,以及可在崎嶇地面穿行、攀爬,採用更堅固車身來保護駕乘人員的越野車,也納入了茶農群體購車的選擇範圍。
以上,根據其性能而言,不論是攀爬茶山,抑或是閑暇之時往返於城鎮村莊,都可輕鬆駕馭。
在這裡,需要提及的是SUV並不等同野越車。(關於車輛類別科普知識,便不做過多贅述)實際上,曾經或者常年行走茶區的茶人與茶商們都知道,部分核心產茶區域,即便是性能俱佳的SUV,甚至是越野車也不能深入:
一是,因為車輛如果體型、重量過大,面對狹窄,甚至不能稱為「路」的山間野道,無法前行。且遇著雨季山體滑坡,也或提高路面坍塌與人身安全的危險係數;
二是,在此情況下,部分茶區山路亂石嶙峋,對車輛輪胎的磨損較大。據當地茶農表示,當雨季來臨,行駛於這種山路,即便是加厚胎的壽命也頂多只有八個多月;
其三,每當茶季來臨,為了保證所採摘的鮮葉,能夠及時運往就近的初制所進行加工製作。所以,對車輛的裝載性能也有一定的要求。即便是SUV與越野車,相較於普通轎車空間更大,但也不足以應付採茶季較大的鮮葉採摘量。
除此之外,製作加工好的干茶,也需採用具備裝載功能的車輛,運往山下的茶葉精製廠。
這也就意味著,不論是SUV,亦或是野越車,他們更多的作用是幫助茶農群體,往返於城鎮鄉村,應付普通沙石路或泥濘道路。在這樣的實用層面來說,相對價格更高昂的野越車選擇幾率便稍微遜色於SUV了。
這也是為什麼,當走訪茶區時,或看到的茶農朋友更多的是駕駛SUV的原因所在。其中,國產品牌與合資品牌的中小型SUV普遍受到茶農朋友們的喜愛,包括我們熟知的H6、CS75、GS4、奇駿、途觀等。
值得一提的是,常年往返於茶山的茶商們,則偏向於喜愛越野車。例如:在茶產區我們可見的陸巡、霸道、發現者等。
皮卡車和長安之星:裝載運輸茶葉,進入核心茶區
寫到這裡,必須鄭重說明的是,以上所述是我們所了解與看到的茶農、茶商用車普遍現狀,並非涵蓋所有。
也就是說,這裡不包含極個別追求車輛外觀、造型與其他用途的茶農朋友們所用車輛。同時,也歡迎各位茶人、茶農及茶商朋友們留言補充,感謝!
在前文中,我們小小的賣了個關子。即是,進入部分核心產茶區域所用車輛到底是什麼? 即便如此,相信很多茶友也已經有所猜測與獲知——皮卡車。
簡單地說,所謂「皮卡車」就是轎車與貨車的「雜交品種」。其既具備一定的舒適性,又不失動力強勁。不僅可以多人乘坐,也可以裝載茶葉,客貨兩用。
所以,當面對部分核心產茶區域,或飛沙走石,或泥濘不堪的不良路況,也能較好地應對。
另一邊,據颳風寨茶農表示,類似往返於颳風寨這樣的道路,車輛磨損較大。一輛嶄新的皮卡車其使用壽命,也或可只有3—4年。
這也就意味著,茶農朋友們選擇相對於SUV、野越車價格低廉,且維修成本較低的皮卡車,也或是其中關鍵所在。
一般而言,茶農朋友們大多會選擇風駿系列的國產皮卡車及坦途、Tacoma等價位稍高於前者的合資皮卡車。當然,在老班章村,我們也曾看見過猛禽這類具備野越車性能的高價皮卡車。
除了皮卡車以外,在易武鎮還能看到一種底盤高、皮實耐用的麵包車長安之星,滿山滿街的四處穿行。
這種麵包車擁有七座空間,當後排座椅拆除之後,還可裝載貨物,客貨兩用,受到當地茶農的喜愛。
摩托車:深入核心產茶區域,走山尋茶
事實上,suv、越野車及皮卡車能夠到達的區域,也並非就是終點。
譬如,普洱茶愛好者所熟知的薄荷塘、同慶河、蠻磚國有林、天門山等微型產區,仍舊保存著極佳的原始生態。那裡的高桿古樹分散、向陽而生,欲要深入則需動用更為輕便的交通工具——摩托車。
與之相對應的是,僅能夠容納一輛,至多兩輛摩托車行駛的「野路」,所面臨的路況或更加嚴峻。雞腸小道,沙石並存,雜草叢生,腳下深坑懸崖,危險與刺激程度或能讓人有《飛馳人生》最美賽道的既視感。
毫不誇張地說,對於曾經有過親身經歷的我,至今對這種長時間顛簸到下肢酸痛、麻痹,心情從興奮緊張,再到麻木無助的體驗,仍舊十分抗拒。
若非常年穿行於此的當地「老司機」,或許專業的山地賽車手,也輕易奈何不了這通往密林深處的驚險刺激的茶山之路。
當然,山裡部分年輕茶農小夥子,會選擇購買具備越野性能的兩沖高架摩托車。而更多的茶農朋友們,則是選擇城市中隨處可見普通摩托車。
對,就是你偶爾搭乘的那種「野摩的」。例如,嘉陵125。
另外,通常在這些摩托車車尾兩側,還會掛上油壺和乾糧,以供往返與走山進食所需。
最後,摩托車能夠最終到達的區域,也不一定是終點。前面我們提及的那些散落於深山密林的茶樹,若要採摘或尋找到他們的蹤跡,還或需翻山涉水,徒步而行。
值得一提的是,當茶葉價格還未騰飛,未成為居於深山茶農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時,以上所談及的絕大部分道路,或都也還不成路。即便到了如今,仍舊有機動車輛都無法觸及的地方,依賴的還是茶農朋友們的腳力及毅力。
當《飛馳人生》講述過氣賽車手追夢的赤誠之心的時候。眼下,即將到來的春茶季,各大產區的茶農朋友們,也將上演屬於他們的《飛馳茶生》。
結束語
事實上,這篇文章的初衷並非是炫耀茶農們的富裕生活。而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在他們日漸豐裕的物質生活下,其實更值得讓我們關注的是辛勤的耕耘,以及所輸出的真正好茶。
最後,必須再次鄭重說明的是,以上所述是我們所了解與看到的茶農用車普遍現狀,並非涵蓋所有。
也就是說,這裡不包含極個別追求車輛外觀、造型與其他用途的茶農朋友們所用車輛。同時,也歡迎各位茶人、茶農及茶商朋友們留言補充,感謝!
撰文:胖紫
圖片:茶語視覺組,部分來源於網路


TAG:茶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