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柳誠懸《唐逥元觀鐘樓銘》

柳誠懸《唐逥元觀鐘樓銘》

柳公權 (公元778—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翰林院侍書學士。柳公權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以楷書最著名,他融匯了魏、晉、初唐諸家的特徵,並且到盛唐時期顏真卿的影響,吸收了晉人的遒媚和顏書雄渾,創立了自己的『柳』體書風。後世將他與顏真卿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的讚譽。

柳公權的傳世著名的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另有墨跡《蒙詔帖》(傳)、《王獻之送梨帖跋》等。

《唐逥元觀鐘樓銘》於1986年11月15日,在西安市出土,地點是唐時長安城東市的位置。根據《兩京城坊考》記載,此地為唐時為資聖寺寺址所在。該碑記載了唐回元觀的歷史沿革情況。

「京師萬年縣所置回元觀者,按乎其地在親仁坊之巽維。考乎其時當至德元年之正月。前此,天寶初,玄宗皇帝創開甲第,寵賜燕戎。無何貪狼睢盱,豶豕唐突。亦既梟戮,將為污瀦。肅宗皇帝若曰:「其人是惡,其地何罪?改作洞宮,謚曰『回元』。」

其中提到回元觀舊址原是唐玄宗賞賜給他的寵臣安祿山的宅第,還涉及到後來的「安史之亂」這個歷史事件。

唐.姚汝能《安祿山事迹》載:「祿山舊宅在政道坊,玄宗以其陋隘,更於親仁坊選寬爽之地,出御庫錢更造新宅。今親仁坊東南隅玄元觀,即其地也。」「九載,祿山獻俘入京,方命入此新宅」。此碑出土糾正了該書中將『回元觀』稱為『玄元觀』的這一錯誤。

《唐逥元觀鐘樓銘》是現存柳碑中最完整者。由於長期埋藏地下,得以免去千百年來氈錘拓渙的損害,僅碑面和個別字稍有殘損,其餘字口鋒棱畢現,完整如新,猶如初刻好時的樣子。碑銘為橫式,寬124厘米、高60厘米、厚18厘米。令狐楚撰文,柳公權中楷正書,計41行,滿行20字,共 761字,唐開成元年(公元836年)4月20日立,邵建和刻字。此碑為柳公權58歲時所書,此碑未見於歷代著錄,歷代也未見拓本流傳。一千多年後偶然出土,實在是一件難得的幸事。

柳公權自謂其書備有鍾、王、歐、虞、陸之體。縱觀其傳世作品,風格大致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具有晉與初唐人的影子,結體嚴謹,筆法靈動乾淨;其後期作品,柳公權融匯了晉唐以來楷書,特別是借鑒了顏體字的結字與點畫特徵,卻又不同於顏書的一味肥美豐茂,出之以清癯精勁,筆筆送到,將顏書的內含渾厚變為外拓剛健,開創了自己的風格,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柳體」。《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碑是這一時期成熟的代表作。《唐逥元觀鐘樓銘》是介於這兩個時期之間的一個過度階段。碑中有諸如「禮」「俄」「蓋」「隨」等字,依然明顯地帶有初唐虞、諸家的影子。而其中的「絕」「錫」「名」「身」等字則為柳書成熟時期的典型面貌。

柳書用筆不僅重骨力,還極重點畫的質量。此碑以方筆為主,輔以圓筆,甚至還融入了六朝墓誌的一些方筆特徵。勁利清健,風神爍爍,一筆不苟,風骨崢嶸。其結構往往錯位中求變化,比如左右結構的字「蹲」、「鍾」、「樓」等將左邊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長的結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韻趣。這是在後來的成熟時期作品中所不能見到的。碑的前兩行是字徑一厘米多點的小楷書,大小錯落,自然蕭散,頗有《玉版十三行》般晉人小楷的遺韻,可窺見柳的小楷面貌的一斑。

我們將《唐逥元觀鐘樓銘》(公元836年,五十九歲)與成熟時期的《玄秘塔碑》(公元841年,六十四歲)、《神策軍碑》(公元843年,六十六歲)對比,從中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變化規律:柳字在不斷地對點畫進行錘鍊後,越到後面,越強調筆的彈性,起筆落筆提按、頓挫、轉折的豐富。這些點畫的豐富特徵,多吸收自前代各家,他卻很懂得取捨與融化,比如他去掉了顏的藏頭燕尾誇張的特點,代之以方勁整飭,一點一划,入刀切斧砍般明快利落。在結字上也越發強調中宮緊結,四面鋪開的特點等等。點畫與結字特徵的逐漸完善和協調,使得成熟時期的柳體迥別於其他各家,卓然獨立。

此冊為初出土時精拓本。我們特意將拓片和原碑石的照片進行對照出版,原大原色,這在古人來說是絕對做不到的。這有賴於今日出版技術的發展,使古人夢寐以求的『石拓對觀』成為現實。在看原石的時候,相信會有更多的人為鐫刻者精湛技藝所折服,對拓片中所不能傳遞出來的細節信息,有更清晰的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拒付文人 的精彩文章:

智永《真草千字文》日藏墨跡本
歐陽中石先生的題字

TAG:拒付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