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俗語:十里路莫問飯,二十里莫問宿,出門在外,謹記心中

俗語:十里路莫問飯,二十里莫問宿,出門在外,謹記心中

俗語:十里路莫問飯,二十里莫問宿,出門在外,謹記心中

一七六九年,詹姆斯·瓦特發明蒸汽機,人類交通工具的發展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短短數百年,人類的出行方式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一八六零年,法國人皮埃爾·米肖與其兒子製造出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兩輪車,也就是後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摩托車。之後,人們又根據自身的需求發明創造了三輪車、四輪車。最初,這些車的動力來源於風力和蒸汽機,直到近代,人們才發明了以燃燒汽油為動力的汽車。不久以後,火車也應運而生。

不僅如此,人們還幻想著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飛翔,於是,之後又出現了滑翔機、飛機、火箭、乃至宇宙飛船……

如今,人們的出行隨著這些交通工具的不斷「革新」變得越來越方便,汽車、地鐵、火車、高鐵、飛機……這些交通工具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出行。但是,在我國古代時期,這些交通工具還沒有出現之前,人們主要的出行方式還只是依靠人力「步行」。

我們的老祖宗們也總結出了許多關於人們出行的俗語。比如說,筆者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句「十里莫問飯,二十里莫問宿」。關於這句俗語,後來的人們對此有兩種解釋。

我們先來說說這第一種解釋:出門遠行的人,走了十里路左右就要問問在哪裡可以吃飯,走了二十里路左右就要問問哪裡可以住宿。

在我國古代,人們在出去遠行或者去看望親友時,一般是依靠步行的。而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來看的話,人們在走了十里路左右就已經處於飢餓的狀態了。所以為了防止自己餓肚子,影響自己的出行速度,我們最好問問沿途的人能夠吃飯的店鋪的所在地。

而當人們走了二十里路左右的時候,一般就要經過大半天。如果是早上從家中出發,那麼到了下午才能走完二十里路。但如果路程更遠的話,人們就要去找能夠住宿的地方。一方面,晚上呆在外面不安全,另一方面只有安逸的環境人們的睡眠質量才會好,明天才能更有精力。

第二種解釋說的是:家中若是來了從十里路左右距離的客人的話,不要問他是否需要用飯;家中若是來了從二十里左右距離來的客人的話,不要問他是否需要住宿。因為在這些前提下的客人,必定是飢腸轆轆和需要住宿安頓的。若是你詢問他們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反而讓客人覺得尷尬和不好意思。作為一個體貼的客人,最好不要問這些問題。

不過,這句俗語放在我們這個時代背景下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在我們所處的時代,人們遠行一般是通過火車或者高鐵、飛機,很少有人會選擇步行。而且,智能手機完全可以替代人們詢問路人得到答案,所以這句俗語的確不太適合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但經過這樣生活的人,才會明白其中的深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窮不走難,富不去敗,老祖宗說的啥?老實人不妨看看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