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老北京小商販走街串巷的獨門絕技,這些叫賣聲你聽過嗎?

老北京小商販走街串巷的獨門絕技,這些叫賣聲你聽過嗎?

老北京的「響器」,指鑼、鼓、鐃等器具,也指小商販和貨郎叫賣時代替吆喝的東西。一年四季,在老北京多如牛毛的衚衕里和老天橋一帶繁華的集市中,常常飄蕩著各種貨郎的叫賣聲。其中有些商販只靠響器招攬主顧,如:行醫的、剃頭的、鋦碗的、緔鞋的、賣撣子的、劁豬的、修腳的和粘扇子的,這八種行當俗稱「八不語」。

齊如山著《故都市樂圖考》

說到「響器」,不能不提齊如山著的《故都市樂圖考》,這本書對民國時期北京小商販使用的40種響器進行了詳細說明,這些響器發出的標誌性的叫賣聲形成了衚衕里和集市上老北京人的生活交響曲。

理髮匠用的簧又稱「喚頭」,俗名稜子,宋代就有,製作方法與古代樂器簧極為相似,清代曾被作為樂器記載。在老北京的衚衕里常見到剃頭匠手裡拿著「喚頭」,肩上挑著擔子,擔子一頭是小火爐,另一頭是剃頭工具,「剃頭挑子一頭熱」就是這麼來的。剃頭匠手中拿的「喚頭」不時發出「嗡嗡」的聲響,顧客聞聲來剃頭,裝剃頭工具的木箱正好成為顧客的座位,十分方便。

鞀(táo)俗語「貨郎鞀」,又叫貨郎鼓,是賣百貨的商販使用的響器。「貨郎鞀」的使用已有2000多年,但在樂器中從未使用。「貨郎鞀」上方的雲鑼與鞀合奏出的音響非常動聽。

鐵拍板

鐵拍板是磨剪磨刀的手藝人使用的響器,俗名「卦連」,又稱為「驚閨」。唐書《禮樂志》中記載其作為樂器逐漸不被使用,而作為響器一直傳到今天。

大鞀

大鞀鞀(táo)俗名「大搖鼓」,是賣布和賣木炭的商販使用的響器。宋《陳暘樂書》中對大鞀的用途及外形和聲音都有描述。上世紀20年代,北京一般人家冬季取暖多用炭生火。賣炭的商販木炭筐,邊走邊吆喝:「約零炭來!」同時還搖晃大搖鼓,發出「砰砰」的聲音。

虎撐子

「虎撐子」是賣葯小販使用的響器。它來源於西藏,僧人叫它「引魂鈴」,又叫鐲子鈴鐺,北京人有時叫做「鐲子」,因其像手鐲。此鈴是以帶有圓孔的銅片翻卷打成的圓環,比鐲子略小,環內裝幾顆鐵制小圓珠,外面留有一條縫,也有鐵制虎撐子。賣葯小販以食指、中指、無名指伸入鈴中間的孔內,手臂搖動,小圓珠便發出一連串的鈴聲,隨走隨搖。

銅點

銅點俗稱「點子」,是民國時期算命占卜者使用的響器。這種響器到今天已經絕跡。

小鼓

鼓是一種常見的樂器。小鼓是收買人家舊物的小販使用的響器。這種小鼓的商販,走街串巷入戶專門收購古玩珠寶、金銀首飾等小件物品,人們稱之為「打鼓的」。

鑼是常用的一種樂器。舊時,京城耍猴人常使用鑼,他們用綁布頭兒的木棍敲鑼沿街招攬觀眾。還有衚衕里吹糖人的手藝人也使用鑼作為叫賣的響器。

雲鑼

雲鑼俗名「鈴子」,使用這種響器的小販被稱為搖鈴子。雲鑼多為賣針線的小販所使用。元史《禮樂志》記載:「雲襖璈以銅製,為小鑼十三面,同一木架。」清朝名曰云鑼,以十面為一架,按此推算雲鑼一面為一架。民國時期,賣針線的小販肩背木箱,箱子里放著各種顏色的棉線以及裁縫用的頂針等物品,手搖雲鑼招攬生意。

梆多是賣油、愛窩窩、江米涼糕、甑爾糕等食品的商販使用,俗名「梆子」。大梆子則用於更夫打更,過去京城夜裡鐘樓敲了定更禁止行人走路,晚上七時以後,手敲梆子的更夫就出來,邊敲邊喊:「平安無事嘍。」

原文作者:劉鵬

原文來源:《中國收藏》2016年3月刊《響器,消失在衚衕里的聲音》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中國收藏》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詩風詞韻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明代元宵有哪些樂事?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