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我們繼續說這本《麥肯錫:精英的思考習慣》,今天來討論如何讓心理韌性變強?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其實每個人在承受高壓的時候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應,壓力特別大的時候有負面情緒很正常。大家通常認為人和人會有性格的天生不同,比如有的人可能性格就比較溫和,不容易發火,什麼事都看得比較淡,而有的人可能性格比較急躁,容易暴躁、發怒,還有的人比較消極悲觀一些,遇到事情可能就會老往不好的方面去想。我們經常聽到說思維能力很重要,要培養,行動力、執行力很重要,要培養,但很少聽到說情緒力很重要。因為我們可能會覺得思維行動這些是可以訓練的,而情緒很難去控制,它是一種和個人的天性有關的東西。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說,情緒是在某種條件刺激下就會直接做出的反應,比如領導或者客戶對自己不公平對待的時候,當然會憤怒、氣憤,比如工作沒做好被同事批評、責怪的時候,自然會覺得很痛苦、很難過。因為有這樣不好的壓力和刺激,才會導致不好的情緒,所以壞的壓力就會帶來壞的情緒。唯一的差別是,因為有的人性格好點,有的人性格差點,導致帶來反應的強度不一樣而已。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作者說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儘管人和人在性格和情緒控制能力上會有一些天生的差距,但是總體而言情緒控制的能力完全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來提高的。這就好比很久以前人們會覺得邏輯分析能力是一種天生的差異,後來人們慢慢地也找到了正確的方法,大多數人只要通過訓練,這個邏輯分析能力都能提高。而情緒控制力也一樣,在正確的方法下堅持訓練,情緒控制能力也是能增強的。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你看剛才提到了人和人對情緒控制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同樣一個場景,比如同樣是領導批評,有人就會發火、暴跳如雷,有人就可能處理得比較淡然,真的僅僅是性格的差別嗎?作者說在同一種情況下誘發了不同的情緒,之所以不同,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面對這種不同的壓力,我們具體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就是在刺激和情緒反應之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思維過程,這一點就是心理學當中的 ABC 理論。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所謂 ABC 理論,是描述遇到外部刺激和我們做出反應過程的一個理論。A 是 Activating 外部的刺激、誘發性的事件,比如領導批評、比如別人的譏諷、比如很糟糕的結果,這是外部的刺激事件。B 是 Belief,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你是怎麼解讀領導的批評和外部這些不幸的事情。而 C 是 Consequence,就是事情的結果、最終的行為和情緒,指你最後做出的反應、你的情緒和行為。ABC 理論認為,情緒行為 C 並不是由外部刺激A直接確定的,而是由 B,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所引發的。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舉個例子,你在路上走得好好的,突然過來一個彪形大漢給你一巴掌,這個時候你特彆氣憤,一巴掌還了回去,假設有這麼一個過程。我們通常認為有一個人突然上來扇你一耳光,你肯定是憤怒和氣憤,那直接打回去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們會認為是外部扇你耳光這個行為直接誘發了你的反擊和憤怒。但是 ABC 理論的解釋就不是這樣的,ABC 理論認為別人打你一耳光,這個行為是外部的刺激 A,但這個 A 真正引發的是你接下來的思維方式 B,你是認為別人絕對不應該打你,他打你是侮辱你,而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是絕對不能忍受這樣的侮辱的。在這樣 B 的認識下,你產生了憤怒和反抗的行為,所以你一巴掌打了回去。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那為什麼同樣的情景不同人的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呢,用 ABC 理論就可以解釋,同樣拿這個打耳光的事件來說,可能換一個人挨了一耳光,他的 ABC 理論過程是這樣的,A 外部刺激,被打了一個耳光,B 思維方式是,他在想陌生人打自己一個耳光可能是有原因的,如果還擊回去只會把問題搞得更複雜,先要了解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評估一下這種情況下打回去是否合適,然後選擇一個最恰當的行為。所以最後產生的C情緒和行為,可能是困惑,可能是判斷,或者可能是認為還有更重要的事,置之不理,回頭再處理,而未必就是立刻憤怒咆哮,打回去。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理解了 ABC 理論,就知道為什麼在壓力下會產生負面的情緒了,因為在高壓力的情況下,產生情緒失控或者是情緒控制能力弱的原因,不在於我們的性格,也不在於情緒的反應方式,而在於有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如果是錯誤的思維方式,就會導致錯誤的情緒反應。所以是錯誤的思維方式帶來了壓力下的負面情緒。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不過這本書最有價值的一個貢獻是,作者總結和發現幾乎所有壞的負面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統一的錯誤思維方式,這個思維方式就叫做「必須型思維方式」。所謂必須型思維方式是一種絕對化的思維方式,就是認為只能這麼做,自己沒有其他選擇,必須要做到。比如項目快截止了必須要完成、這次考試必須要通過否則沒臉見人、這個客戶必須要拿下否則就會被開除等類似這樣認為我們面對壓力時沒有其他選擇,這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就是必須型思維方式。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必須型思維方式,其實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幾乎是所有負面情緒的基礎。比如你的老闆可能脾氣特別不好,你去給他交的文稿中有個錯別字,領導就大發雷霆、暴怒,當著大家的面罵了你一通。比如安排車輛的時候晚了五分鐘,領導又暴跳如雷,發脾氣罵了你一頓。這種憤怒的負面情緒,其實就是必須型思維模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老闆之所以憤怒,是因為他認為員工和下屬必須要做到專業、必須提前考慮到細節、必須把這些事情安排好。所以一旦發生了他認為必須要做到的但沒有做到的情況,情緒就會失控、暴怒,因為對於他而言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在必須型思維方式下,我們很容易產生壞的消極情緒。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說到這兒,我們發現,作者提到的是壞的負面情緒,難道還有好的負面情緒嗎?確實是這樣的,作者認為負面情緒也是有好壞之分的。所謂好的負面情緒,就是那些能夠激發緊張感但是能提升行動力,讓我們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情緒。比如擔心、不快、悲傷、自責等等,這些情緒雖然是負面的,但是能激發我們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但壞的負面情緒就不一樣了,可能會讓我們放棄甚至是沉淪,比如憤怒、情緒低落、罪惡感等等,這樣的情緒其實是讓世界變得更糟糕。

我們總覺得每個人情緒反應是天性,可有人卻說,情緒是可以訓練的

而必須型思維方式,往往帶來的是壞的負面情緒,因為這是絕對化的思維模式,如果一個絕對化的要求沒有被實現,那結果往往就是極端的不滿,而且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在這種極端的壞負面情緒下就會導致進一步壞的結果,從而讓我們在壓力面前變得脆弱和屈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科學觀,大體分四種,先看第一種,歸納主義科學觀
輕武器欣賞,漂亮的槍圖,沒有男人不心動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