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即秀即買」 的模式是否值得其他運動品牌效仿?

「即秀即買」 的模式是否值得其他運動品牌效仿?

Show Now, Buy Now,即秀即買,是現在這個信息高速傳播時代的時尚圈新模式,目的是讓消費者可以在走秀後立刻購買到秀場上的產品。自首次出現之後,就有不少品牌選擇用這樣超前的方式來面向消費者,像是 Burberry、Tommy Hilfiger、Ralph Lauren 等都是 「即秀即買」 的推崇者。

日前又一個品牌加入了 「即秀即買」 的陣營,那就是中國李寧。在前兩天紐約時裝周上以 「行」 為主題的走秀結束之後,李寧迅速地在紐約開設了兩間 Pop-up 門店,發售秀場上 19 秋冬系列的部分單品。在進入今天有關於 「即秀即買」 的主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 Pop-up 里都發生了些什麼…

不少粉絲專程來紐約參加 Pop-up

Fabolous

Rick Ross

這次的 Pop-up 選在了紐約兩家知名球鞋門店:Solestage 以及 atmos 進行,分別請來了老牌說唱傳奇 Rick Ross 以及神奇小子-說唱歌手 Fabolous 前來助陣,又是簽名、又是合影的,聲勢浩大。如果你好奇這次 Pop-up 裡面發售的單品,先來看波圖片吧。

WOW7 Chinese New Year Edition

當天紐約也零星地下起了小雪,還是抵擋不住粉絲的熱情,兩家店門外都排了不少人。如果你覺得買李寧的應該都是中國人,那我可要糾正你一下了,在場超過半數都是外國人,甚至有專門從邁阿密、新澤西趕來的鐵杆粉絲… 抱著好奇的心態我也在門口詢問了一些排隊的老外,李寧為什麼能夠吸引他們。

李寧2020 Ace(LI-NING 2020 Ace)

李寧 V8 (LI-NING V8)

悟道 2 (Essence 2 )

很多外國人之所以會關注到李寧,是由於 2012 年 Dwayne Wade 的加入,一位粉絲告訴我:「作為一個當打之年的巨星,他沒有選擇去 Nike、adidas,而是去了李寧,是個很不同的選擇。那雙韋德之道出來的時候我還在上高中,一看到就覺得很帥,但那時候沒錢買,現在有機會了。」

烈駿 ACE 1.5(FURIOUS RIDER ACE 1.5)

這次的 Pop-up 發售了不少鞋子,就我一路看過來,最受歡迎的當屬上圖的這雙 FURIOUS RIDER ACE 了。一位在門口排隊的粉絲和我說:「這雙鞋看起來很符合 』老爹鞋『 潮流,但是這個鞋底又比那些品牌要舒服,配色也很棒。」

粉絲們也對這樣的秀後 Pop-up 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挺好的,不然我現在也不會站在這裡了,昨天秀才剛結束今天就可以買到,我覺得挺好的。」 雖然說粉絲們對於 「即秀即買」 這樣能提前購買的方式比較喜聞樂見,但是我們還有更多問題需要考慮。

即秀即買所帶來的優勢和不足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即秀即買」 可以為品牌帶來短時間內極大的收益。作為最早加入陣營的品牌,輕奢品牌 Rebecca Minkoff 在實行 「即秀即買」 策略後的第一個季度,就實現了銷售額 211% 的提升,第二季度的增長更是高達 264%;傳統時裝屋 Burberry 在 2017 年初營收增長了 19%,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 「即秀即買」。

你願意為一雙鞋等待 6 個月嗎?

我們常說,「衝動」 是消費的最大驅動力之一。傳統的走秀模式通常要等待近半年的時間,才可以購買到秀場上的單品,有的人往往已經失去了當時的熱情。而 「即秀即買」 的操作方式卻可以在這份熱情褪去之前,給消費者提供購買的機會,抓住這股 「衝動」 來增加銷售額。

李寧在 12 號的走秀結束之後,信息在網路上高速傳播,看到的用戶肯定會想要第一時間入手,要是讓他們按耐 6 個月,等八月份再發售,你猜猜需要投入多少去喚回用戶的記憶和購買熱情?

在 Virgil Abloh 的 LV 首秀到發售期間,LV 舉辦了兩次提前發售

像是 LV、Dior 等品牌雖然沒有完全開始 「即秀即買」 的銷售模式,但是往往會在走秀和發售中間的過渡期,舉辦提前發售的 Pop-up,來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慾。通過這樣類型的小規模提前發售,可以使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售罄感到緊張,產生一種 「稀缺效應」,更容易激發消費慾望。

而相比起傳統時裝屋,運動品牌可能更加需要 「即秀即買」 這樣的形式,李寧時尚線總經理李剛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運動品牌操作時裝周與時裝品牌有所不同,運動品牌相對市場規模更大,因此消費者的訴求也會更多,選擇這個形式可以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普通款式是所有品牌營收的關鍵(圖片來源:WWD)

這次李寧在 Pop-up 中僅發售了走秀中一些比較基礎的單品,並沒有將秀上最亮眼的設計第一時間發售。這也是 Burberry 能夠靠 「即秀即買」 營收的關鍵點,當時還在擔任品牌設計師的 Christopher Bailey 表示,驅動時尚營收額增加的是那些商業款式,而不是秀款。當然,不是所有普通款都適合擺在 「即秀即買」 的形式中去賣,自然是需要那些和秀場有所關聯的設計,才能夠吸引粉絲購買。

同時,按季度出貨的銷售形式,很可能會由於無法準確預測消費趨勢,導致銷售困難,庫存積壓,這是每個品牌都不想看到的情況。而 「即秀即買」 則可以更好地規避這種情況出現。

從這些方面來說,「即秀即買」 可以為品牌提供很多優勢,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同時也會帶來很多問題,李剛也承認 「即秀即買」 對於李寧來說是一個 「巨大的挑戰」。

首先,想要和走秀銜接發售,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成本。最先加入到陣營里 Rebecca Minkoff 對此也算了一筆賬:為了能夠讓新系列能夠第一時間和消費者見面,品牌大概需要提前三個月進行準備,從重新設計、安排日程,到生產線的調整、營銷商的溝通,完全顛覆了之前的操作方式。在這樣的轉型過程中,受到挑戰最大的當屬設計師,每一季度設計的準備時間大幅縮短,對於供應鏈的把控也更加緊張。

傳統時裝銷售模式另一大優勢在於設計師可以在秀後的幾個月內,根據大眾、媒體的反應調整銷售策略,有著重點的銷售熱門單品,減少冷門單品的貨量,從而達到盈利最大化。而 「即秀即買」 則失去了這樣調整的空間,甚至需要設計師提前預計消費者的反應,全憑預測來生產產品,有一種 「搏一把」 的心態在裡面,風險率大大提高。不過這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優勢:憑藉銷售前期積攢下來的數據,能對貨量進行調整,更好地應對後續的發售。

同時,並沒有明確的數據可以表示 「即秀即買」 可以真的拉動實體銷售。雖然說 Burberry、Ralph Lauren 等品牌都給出了積極的看法,但是都含糊不清,沒有公布明確的數據。Kate Spade 在經歷了一季 「即秀即買」 之後,對外表示取得成功,卻又在下一季重新回歸了普通的周期發售,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的思考。

「即秀即買」 現在被分為了兩個極端陣營,一邊是沒有與批發商網路綁定的獨立設計師,由於生產規模有限,轉型向 「即秀即買」 對他們產生的影響並不會太大;另一邊則是李寧之類的大型品牌,擁有穩定的資金鏈和供應鏈,「即秀即買」 對於品牌來說更重要的是話題性,而不是真正的盈利

全國多家門店也都排起了長隊

「這算是我們一個很好的嘗試,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經驗,看在今後的過程中怎麼把這些事情做得最好。如果未來李寧還在時裝周參加走秀的話,也會用這種即秀即賣的方式去呈現給大家。」 李剛對於 「即秀即買」 抱有更加積極的看法,就從這兩天的提前發售情況來看,結果也是積極的。

雖然 「即秀即買」 的方式在時尚界逐漸變得不再是大熱門,但是在消費群體截然不同、也更加廣泛的運動生活類品牌當中,運用這樣的模式會有更好的營銷效果,以及更快的市場響應能力。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能夠第一時間購買到想要的單品自然是好的,而品牌是否決定施行這樣的策略,則更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仔細考量。

作者: MEL.

攝影師: KC

熱門內容

點擊以下圖片查看

時隔 20 年,Levi』s LEJ 邀木村拓哉再度「FREE TO MOVE」

自帶「青年」話題的PEACEBIRD,再次進軍國際時裝周

第三次國外走秀,李寧的表現如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OWRE現客 的精彩文章:

Off-White 「聯名」 Air Jordan XXXIII 要來了?
這雙 「珍貴」的Vans 終於來了

TAG:NOWRE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