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實修空性第一步:認出所要破除的我執所執之「我」的竅訣

實修空性第一步:認出所要破除的我執所執之「我」的竅訣

我們內心裏面有各種各樣的執著心,想把執著心整個認出來是有一點難度的。

因此《實執諍論》裡面一直說:只要「空性」一跟「我執」講話,「我執」就說「我在那裡!」;空性再講一下,我執又說「我在這裡了!」所以這個「我執」就一直跑。

空性與實執在諍論的時候,我們確實感覺得出來:很難完全把這個執著心、這個實執趕走、去除掉,它會一直跑的!

比如我們還沒有學佛之前有一種執著,學佛之後又有一種執著;在家人有在家人的執著,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執著;不同的寺廟各有他們的執著……只是外面的殼不同而已,其實我們內心裏面有著各種各樣的執著心。

我們有的時候對色聲香味觸上執著、有時候精神上執著,執著還是一直在,只是不同的執著在變而已。

所以想把執著心整個認出來是有一點難度的,不管我們怎麼抓,它還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怎麼抓還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

比如修空性的時候感覺好像「我」修空性,「我」修的空性出來了;「我」要修、「我」是一個修空性者——執著心又來了!這樣的話你怎麼修空性?!執著心還是越來越強,越修空性越覺得「我已經修了多少」就越執著!

煩惱未生前執著心是一個因,煩惱生起後煩惱裡面同時有執著心。

「執著心」就是不管我們生起一個貪心、慢心、嗔心、嫉妒心等等什麼樣的煩惱,在它還沒有生起之前,就先有執著心了;有了執著心,後面這些煩惱就出來了。

另外一面,那些煩惱生起了之後,煩惱的裡面就是一個執著的狀態,例如貪心本身就是一個執著的狀態、慢心本身就是一個執著的狀態、嫉妒心本身是一個執著的狀態等等。

講菩提心的時候,我們就講它的因也有一個欲求心、它的助伴也有一個欲求心;就有兩個欲求心:因的階段也有欲求心,它的同時也有一個欲求心。

比如說,一個心法因的階段也有一個心所,當下它生起了之後,一樣,那個裡面又進來一個心所,這個心所一直在,所以因的階段也有欲心所,它的助伴裡面也有欲心所。

同樣的道理,煩惱那些還沒有生起之前也有無明執著心;生起了之後,一樣也有跟它助伴的這個無明執著心;所以因的階段也有,同時它的裡面也有。

所以,月稱菩薩寫的《四百論釋》裡面講無明對煩惱有什麼影響的時候,就講了兩個:一個是因,另一個是助伴;或者一個是它的因,另一個是它的命根一樣。

《俱舍論》中講的命根,人會不會活就靠這個命根;我們有命根才會活,這個命根結束了我們也就活不下去了。現在是說,一切煩惱的命根就是執著心,執著心如煩惱的命根一樣。

另外,煩惱還未生之前,執著心是一個因;種子會生苗芽,它就像種子是生起煩惱的因。所以,執著心對煩惱的影響就是這樣子兩個狀態。

我們要認的執著心是因階段的我執?或是與煩惱同時的我執?這兩個狀態裡面,我們認執著心的時候,在煩惱還沒有生起之前那個階段的執著心是我們很難認出來的,我們認不出來。

因為還沒有生起煩惱之前,心裡感覺好像:我沒有什麼執著啊!我這麼平靜啊!所以我們很難認出來這個階段的執著心。那麼我們要認的執著心是什麼樣子呢?是「煩惱生起的時候跟它同時具備」的那個執著心,這是我們可以認的。

怎麼認呢?應該是煩惱越強,跟它一起的執著心也越強!所以那個階段我們要認執著心。如果煩惱不那麼強的話,一樣,跟它一起的執著心也不是那麼強;如果煩惱不強大的話,我們也很難看得到執著心。

所以,我們為了認出執著心,就要故意讓自己生起一下煩惱,比如讓自己內心生起一下瞋恨心、慢心或嫉妒心……。

當生起嗔恨心的時候煩惱是很強的,人家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內心更恨他、更受不了,會非常生氣。所以這樣子煩惱有點強猛的那個時候,執著心就會很強,執著心很強的那個時候,我們就有機會可以認它。

比如說有些人可能很在意名、可能很在意利…等等;這樣在意的話,假如這方面被某某人害得很慘時,當想起來我的名方面的損失很慘,利方面的損失很慘的話,這個「我」馬上就會很強大,大到好像這個房間都裝不下的感覺。

這個世界上好像只有我沒有別人,有點看不到任何人的感覺;執著心就會這麼強大的;所以那個時候就可以認出這個「我執」!

應該說,生起煩惱的時候認執著心,也不是真正生起煩惱啦;真正生起煩惱的時候根本沒有能力認的,自己已經百分之百完全陷進去,氣到人都快爆炸了,根本就沒有能力認!

所以我們現在只是讓自己感覺一下生起煩惱時的那種心情,比如有時燒火的時候不是真正的燒,只是認識一下它有多燙或它的力量多強?感受一下!

就像這樣,如果我的名、我的利…在什麼階段被人以這種方式傷害的話,我的感受會是什麼樣的狀態?讓它出現一下下;只是自己試一下而已,不是真的生起煩惱。

在那個同時我們有能力讓另外一個心冒出來,認我們自己的執著心有多強,要這樣認出來!

很多書裡面講我們怎麼認自己的我執嘛!有時候講修施身法,就是晚上去墳墓那些可怕的地方,我們就會感覺「人家會不會害我?會不會吃我?」這種恐懼,這時候我執一樣會很強!

所以有時候就用這種方式認自己的我執。

所以認我執的時候,兩個我執——因階段的我執、與煩惱同時的我執——裡面,我們比較容易認出與煩惱同時具備的那種我執!

平常我們對自己的「我」這個想法,跟煩惱很強階段的「我」這個想法有何差異?

我們看這個我執的話,確實!平常我們對自己的「我」這個想法,跟煩惱很強的階段的「我」這個想法差異很大。平常「我」這個想法的時候,會有一點能力去考慮周圍的人與事,但當煩惱很強的時候,這個「我」的想法裡面只有「我」,好像其他什麼都不存在一樣,對「我」的執著就達到這麼強。

所以平常我們對「我」的想法,跟煩惱強時對「我」的想法,差異確實很大的!

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煩惱強的時候,這個「我」確實是一個完全不需要依賴別的、完全是它自己在那裡,或者「完全不需要依賴別的」那種力量很強地在那邊的一個感覺。

不會覺得它依賴什麼,也不會關心什麼,根本就不考慮這些的,「完全不需要依賴的那種力量很強的一個我在那邊存在」的感覺;那時候就是《入中論》里講的「了知我是彼境」,「了知我是彼境」就是講我們要把這個認出來!

本文摘自即將出版的雪歌仁寶齊著作《證悟空性實修引導》,敬請期待本公眾號出版通知

好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歌仁寶齊 的精彩文章:

TAG:雪歌仁寶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