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言出必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言出必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言出必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言出必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文 | 秋木 · 來源 | 有書

言出必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過年是孩子們和父母「秋後算賬」的時間。

「媽,年初說我成績進步了,今年就不收我壓歲錢了,還算數嗎?」

「媽,你答應我考進前十名,就帶我回老家過年,還回嗎?」

「媽,你說我得了獎狀,就答應送我禮物,禮物呢?」

很多父母為提高孩子成績,在這一年裡做出無數承諾,這也成了孩子們戒貪戒玩,好好學習的動力。

而到了年末,孩子拿出亮眼的成績時,才真正到了考驗父母的時候。

這不,前段時間網上瘋傳的一個新聞,引來了大批網友圍觀。

01

貴州清鎮市一名二年級小男生,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還得了獎狀。

回家路上,一手拿著成績單,一手拎著獎狀,愈發感到神氣的他,竟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讓人忍俊不禁。

言出必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男孩的媽媽說,在考試之前她跟兒子約定,期末考好就給他買輛自行車。

而在孩子得了獎狀後,興奮又信心滿滿地趕回家。

這位媽媽果然信守了承諾,當天就兌現了諾言。

視頻引來大批網友讚揚,紛紛評論道:

「可愛!遵守約定的爸媽也很棒!」

「這是一對好父母,遵守承諾也很關鍵。」

「我小時候我爸媽也說有獎勵的,但是從來沒有履行承諾。」

還有網友委屈巴巴地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初中的時候,我爸說只要我期末考班級里前十,就給我買輛自行車。

就為了這輛自行車,我上課不和同學咬耳朵,下課不去討論遊戲。

整整努力了半個學期,終於在期末考了全班第八名。

結果回到家,我爸絕口不提自行車半句。

後來,我就在等待中漸漸對我爸失望了,也沒再那麼努力地學習。

孩子再小,也理解承諾的意義,而父母的失信,就是孩子人生第一次失望的開始。

02

前段時間,上海松江的一位媽媽衝進派出所報警。

她著急地說:「自己七歲的女兒,本來應該在上鋼琴課,卻突然從琴行失蹤了。」

孩子丟了,這可急壞了父母。警察們在接到報案後,立刻開始四處尋找。

經過警察幾十分鐘的排查摸索,失蹤的小女孩終於被找到。

當警察詢問小女孩:「為什麼獨自從琴行離開?」

小女孩支支吾吾地說出了原因:


爸爸媽媽之前答應我,周末的時候會帶我去新開的海洋公園玩。

可是,一到了周末,他們還是帶我去了琴行。

他們不僅不兌現去海洋公園的承諾,還給我加了一節鋼琴課。

說著說著,小女孩委屈地哭了起來,還不斷地用手擦眼淚。

對於孩子來說,一節鋼琴課帶不來顯著的提高,一次出爾反爾卻會帶來永久的傷害。

有調查顯示,80%以上的中國父母認為自己能對孩子守信。

然而相反的是,超過95%的小孩認為父母常常不履行承諾。

更有一項針對「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現狀和期望」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父母對你傷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

其中有這樣一個回答:

我爸媽小時候答應過我很多願望,有的要麼裝作忘了,要麼就拖著。

希望的背後,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無數次的失望累積起來,便成了影響孩子一生的絕望。

03

電影《狗十三》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十三歲的李玩,英語成績突飛猛進,拿到了年級第一的好成績。

父親為了獎勵李玩,承諾帶她去看最期待的天文展覽。

在天文展的最後一天,父親原本打算帶李玩去看展,卻臨時接到了領導電話,必須得去參加一個應酬。

父親讓李玩懂事一些,李玩只好硬著頭皮陪父親去參加飯局。

在飯局中,李玩不停地提醒父親有關於天文展的事,並說自己可以獨自一人去。

可父親一邊堅持要女兒等他,一邊卻遲遲不肯提前離席。

最後,當李玩氣喘吁吁地跑到展覽館時,展覽館的大門已經關上了。

《少有人走的路》里說:


「孩子不會被謊言和欺騙長期蒙蔽,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如果父母一再出爾反爾,只會讓他們漸失信心。

即使他們表面上不會表現什麼,不會牢騷滿腹,或者大發雷霆,但卻會把父母的教導和許諾看得一文不值。」

前段時間,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打電話給我,抱怨自己的十四歲的兒子到了叛逆期。

她不耐煩地說:「自己一旦不滿足兒子的要求,他就到處摔東西。每到這時候,真想狠狠地抽他一頓!」

我問她:「那你有沒有事先承諾孩子,自己會滿足他的要求?」

朋友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半晌才回答:「我雖然承諾了孩子,但也不可能每件事都順著他的心意呀。」

聽到朋友的這兩句話,我才明白,孩子「叛逆」的真正原因。

對孩子來說,父母不兌現承諾,自己又何必尊重父母的情緒呢?

所以說,父母的出爾反爾,不僅失去家長原本應有的威信,也會使得榜樣的力量轟然倒塌。

04

曾子有言:「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民國實業家宋耀如就深諳這個道理,他經常教育年幼的兒女宋慶齡要信守承諾。

有一天,宋耀如帶著全家去朋友家做客。

走到門口時,宋慶齡卻停住了腳步,對父親說:「我今天不去伯伯家了。」

宋耀如好奇地看著自己的女兒,問:「為什麼?」

宋慶齡說,自己答應了好朋友小珍教她疊花籃。

「既然這樣,今天先和我們去,明天再和小珍道歉。」宋慶齡母親提議。

沒想到年幼的宋慶齡卻拒絕了,她認為可以第二天再去向小珍道歉,但是現在她想起來了,就不能失信於人。

所以,宋慶齡決定獨自在家中等待小珍。

當宋慶齡的父母回來後,問女兒:「小珍來了嗎?」

宋慶齡搖搖頭說:「沒有,但是我守住了諾言。」

誠信,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托爾斯泰曾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在榜樣上。」

養育一個誠信的孩子,需要父母做到以下兩點:

一、不輕易許諾

《老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意思就是,輕易許諾的人,很少會守信用;常把事情看得太簡單,做起來必定有很大難度。

父母為了安撫孩子,總會輕易地許下很多諾言:

「你現在要是聽話,媽媽過會給你買一個漂亮的洋娃娃。」

「你要是乖乖吃飯,晚上就讓你多看兩集動畫片。」

「如果你期末考到九十分以上,就給你買輛自行車。」

而到了真正兌現諾言的時候,卻百般推諉。

久而久之,父母在孩子面前輕諾寡信,便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失掉了自己的威信。

二、言必行,行必果

古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點點滴滴,都會給孩子留下潛移默化的影響。

相信大家都讀過《曾子殺豬》的故事: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辦事,兒子吵著也要去。

為了讓孩子聽話,妻子隨口說:「你乖乖在家等著,就能夠有豬肉吃。」

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卻發現曾子把家裡的豬給殺了,問道:「殺豬的話是哄騙小孩的,怎麼還真得把豬給殺了?」

曾子嚴肅地回答:

孩子是不能欺騙的!

曾子言出必行的行為作風,為孩子的一生,奠定了一塊叫做誠信的基石。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對於一個家庭來講,父母是樹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

對孩子不輕易許諾,在孩子面前言出必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THE END

言出必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者:秋木,有書原創作者。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有書。本文原創首發於有書,轉載請聯繫有書君微信號:youshu925。原標題《親子關係最大禁忌,千萬不能碰》

言出必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遭遇槍擊案的那一晚
我媽說,結了婚,聽媳婦的!

TAG: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