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湖州博物館不惜重金收購他的書法真品,不輕易對外展

湖州博物館不惜重金收購他的書法真品,不輕易對外展

墨客*七叔

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號枝指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弘治五年舉人,正德九年授廣東惠州府興寧縣縣令,嘉靖元年轉任南京應天府通判,明天順四年(1460生,嘉靖五年(1526)卒,年六十六歲,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詩人,他與文微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祝允明《句曲道中、虎丘詩》草書手卷,高32.8厘米,長405.5厘米,共四首詩,全篇手卷,筆法圓熟,字勢舒展,章法參差錯落,疏密有致,極其富於變化,從筆畫看得出他書寫時所用毛筆已是鋒鈍尖禿,筆端容易開叉,頗似飛白,收筆時,尤其是捺,筆畫的末端成小開叉,使用這種舊筆,依然書寫得圓熟流暢,超脫自然,如奔蛇走虺,驟雨旋風,筆意豪放,通幅一氣呵成,就更見其筆下的功夫之深。他書寫時常四字一筆連屬,如「月下山中」、「下馬門前」等句。這篇文稿中有一處連著五字貫注而下,一筆書就,充分體現出他筆力的充沛。

枝山草書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有餘,氣格雄健,有運斤成風之趣,表現了寓靜於動,寓剛於柔的和諧之美。此卷草書現由浙江省湖州市博物館收藏。

20世紀60年代,湖州市博物館老輩的專家們在湖州菱湖地方, 慧眼識真跡,意外地發現了這幅手卷,十分驚喜。祝允明的書法質品偽作最多,特別是草書,當時有人說,祝京兆草書真跡十不得一。但憑他們豐富的知識和對書畫鑒定的深厚造詣,一致認為此卷是祝允明真跡無疑,遂不惜重金收購珍藏,為湖州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後又經楊仁愷、劉九庵、謝稚柳兒位專家的仔細鑒定,都肯定該書卷是真跡。此卷一直秘藏於館內,也不輕易對外公開展出。

上海《書法》雜誌執行主編得知消息後,曾多次派人去館聯繫,要求公開發表此一手卷,並親領攝影人員入館拍攝。此卷裱頭有近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題首「枝山顛草」四個大字。

祝允明此卷詩意優美,作者的情感都融化在景色與想中,也流露了詩人超脫塵外的放逸之情,詩句用字精練,貼切入微,能傳神地寫出物象的質感,又從近景寫到遠景,把環境、形態、動靜一一描寫得歷歷在目,讀後使人彷彿也像到虎丘遊覽了一番。

文之事,其內足以攄己,外足以動情,不外乎意與境二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境非獨景物也,其實,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有境界。祝允明書法造詣尤深,兼擅各體,融會貫通,蜚聲藝壇。博採晉唐諸家之法,轉益多師,他的狂草來自懷素、張旭,更能直傳山穀神韻。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孫曉云:古人寫成那麼多神奇的書法作品,關鍵在捻管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