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批評家應該建立為真理而奮鬥的勇氣,不要怕得罪人

書法批評家應該建立為真理而奮鬥的勇氣,不要怕得罪人

「存在決定意識」,作為客體(存在)的審美標準與理論探究的先天不足,必然決定了作為主體(意識)的批評家在素質上的營養不良。批評家們置身於這樣的環境條件之中,他們無法以自身之力超越它。統觀目前書法批評領域中的種種現象,我想它至少牽涉到以下幾個課題:首先是形不成一種良好的批評風氣。

批評家在評價一幅作品時並不僅僅從作品著眼,按照「書品即人品」的傳統理論習慣,每一個對作品評價的褒貶立即就會轉化成為對書法家為人的褒貶。於是,批評家不敢理直氣壯地提出看法,而被批評者也很難心平氣和地接受批評。在文 學、美術中十分正常的批評與反批評,在傳法中卻諱費如謀,前 幾年捧場話泛濫成災,我想這大概是個重嬰的原因。

故而至少 在書法上,我們可以說正常的批評兒乎很少出現過。反過來,這又導致了批評家素質的異化: 反面的批評個個噤若寒蟬,唯恐避之不及正面的頌揚卻樂於為之,因為這是皆大歡喜的美差。書壇的批評風氣就在這種氣氛中漸漸腐蝕風化,蛻變成為虛偽的奉承。

批評家們還是需要建立為真理而奮鬥的勇氣。但勇氣又必須建立在批評家自身對作品的鑒賞力與洞察力的基礎之上。-個襟懷坦白的書家可以容忍批評家對他的合乎情理的指責,但卻很難容忍對他作品的歪曲與誤解。於是,批評家要使自身的評價獲得較為公允的結論,必須不斷磨練自己的批評武器。讚揚是一語中的、準確扼要;批評也是一針見血、公允持平。引進西方美學理論是一個現成而實用的途徑;從古典理論那浩如煙海的典籍中鉤沉索隱,尋找出古人在批評方面吉光片羽的成果,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渠道。新時代的批評需要全面的理論修養作為根基,中外古今,兼容並蓄,邏輯、演繹、歸納、判斷、概念、層次等等,哪一個環節也不能有差錯,這就需要理論家批評家們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

近來在,人物批評方面的逐步深化,對每一書家、每一作品作盡量細緻周到的分析而不是人為褒貶、意氣用事,證明了書法批評開始出現了某種鬆動跡象,也證明了當代批評家的素質在提高。但是還不夠,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書法批評正在迷惘的十字路口,但它已經窺出了某些希望之光。針對過去濫捧成災的教訓,也針對前一-階段比較積極的觸及時弊的獨特視角,我想可以提出一個新時期批評走向深化的目標,它包含了兩個不同的命題:

(一)從對現象的痛快淋漓的針砭走向對現象背後因果規律的發掘。

(二)從~般的去取臧否的表態走向深層次的分析與揭示。

如果說(一)是針對作品、作家客體而言;那麼(二)則是針對批評家主體而言。它要求我們的不再僅僅是勇氣與膽魄,而且還有敏銳的洞察力與理論深化能力。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書法圈中跪舔日本的人,什麼理由都有
啟功說寫字得讓人看懂,曾翔說看不懂的人只能仰視,網友:太狂了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