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庫里雖然輸了,可三分球卻贏

庫里雖然輸了,可三分球卻贏

丹尼斯·史密斯本該在今年扣籃大賽上書寫一段更美好的故事。

預賽第二扣,他讓說唱歌手J.Cole坐在了籃底下,隨後換上了一件令人陌生的球衣。15號?又要致敬文斯·卡特嗎?似乎不是,那件球衣背後寫著Cole,難不成是J.Cole的球衣!

丹尼斯·史密斯隨後換成了當天自己最華麗的一扣,只用了兩次就挑戰成功——對,遺憾的地方也就在這裡,其他每一個動作,他都實在嘗試太多次了,他扣得辛苦,球迷們等得也乏味。

J.Cole是史密斯自己的忘年交,兩人相差13歲,但因為都來自北卡州、都熱愛籃球而相知,當丹尼斯·史密斯被交易到尼克斯後,大哥哥還發來簡訊說,「要堅強」。

於是史密斯換上了J.Cole在特里-桑福德高中的15號球衣完成了致敬,可全世界討論的卻是:卧槽那個歌手,穿著貂差點也扣了一個?

庫里雖然輸了,可三分球卻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就是2019年扣籃大賽的真實縮影,有一些精彩的扣籃出現,但整體來說,它缺乏話題度,也缺乏吸引力,看看你的社交媒體,絕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一次無聊的扣籃大賽,尤其是當丹尼斯·史密斯決賽第一扣以失敗告終時,連冠軍歸屬都提前失去了懸念。

其實這結果在扣籃大賽名單宣布時就能猜到了。絕大部分球迷在得知名單時,第一反應都是差不多的。用吐槽大會的基礎梗來形容:這都是誰啊……

約翰·科林斯、邁爾斯·布里奇斯、丹尼斯·史密斯,加上奪冠的雷霆小將哈米杜·迪亞洛,這一屆全明星扣籃大賽應該直接更名為「新秀扣籃挑戰賽」,參賽的四名球員清一色都是一二年級的新人。

新人其實不可怕,1985年喬丹大戰威爾金斯的時候就是菜鳥,2000年卡特拯救扣籃大賽時也不過是二年級生,但2019年呈現在眾人眼帘前的這幾位新人,還沒來得及打出名堂。

庫里雖然輸了,可三分球卻贏

一個最簡單的例證,除卻老鷹隊的主力大前鋒約翰·科林斯外,另外三位扣籃大賽選手甚至沒能獲得前一日新秀賽的邀請卡,菜鳥布里奇斯在黃蜂擔任替補,場均6.5分;迪亞洛雖然是雷霆球迷心中的寶貝,但目前也不過是每場4.2分的角色球員;最令人唏噓的就是丹尼斯·史密斯,我們在此前的推送里講過他的故事:一年前他還是達拉斯的小甜甜,可如今卻成了已經分手的牛夫人。

而與扣籃大賽門庭冷落、星光黯淡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隔壁的三分球大賽正盛況空前,果不其然呈現出了神仙打架的精彩場面,丹尼·格林和德文·布克預賽雙雙投出23分,結果竟然都被關在了決賽門外。

喬·哈里斯25分,巴迪·希爾德26分,斯蒂芬·庫里在預賽里最後12次投籃全中得到27分,三分球大賽的高潮一波接一波,無時無刻不在展現著如今聯盟頂級投手的精湛射術。

庫里雖然輸了,可三分球卻贏

回想80年代,NBA取經自ABA全明星賽,創辦了屬於自己的扣籃大賽,一時間眾星拱月。前兩屆賽事,「J博士」朱利葉斯·歐文甚至以三十四五的高齡堅持參賽,而喬丹、多米尼克·威爾金斯和德雷克斯勒等新星不斷挑戰人類極限,也是確保了扣籃大賽一直居高不下的關注度——在那傳說中的80年代,如果不是有「逼王之王」拉里·伯德幫襯,三分球大賽簡直毫無話題,不過是全明星周末的一項陪襯。

那是全NBA都還沒人投三分的年代,在三分球大賽初創的1986年,拉里·伯德那個賽季打滿了82場比賽,總計恰巧投進82個三分,而他甚至是那一年唯一能場均投進1記三分的球員。放眼聯盟的所有23支球隊,有一大半,全隊場均都進不了1個三分。

庫里雖然輸了,可三分球卻贏

三分球的普及花了遠比我們想像更漫長的時間,一直到21世紀初,優質投手在NBA都是稀缺產品,只有少數擁有超級投射能力的球員才能將三分當作常規武器,所以呈現在三分球大賽的歷史上,早年間那些熟悉的名字會一次次重複出現:參賽的永遠是那幾位,奪冠的名字更總是重複出現。

1986年至88年,拉里·伯德三連冠,1990至92年,克雷格·霍奇斯三連冠,隨後兩年的冠軍則又被馬克·普萊斯(上圖中)包攬;後續傑夫·霍納塞克、斯托賈科維奇、傑森·卡波諾等等神射手都曾經蟬聯扣籃大賽冠軍,而在滿分30分的競賽中,奪冠成績也屢次出現20分以下的低分,最誇張的在2000年:霍納塞克只投中13分就捧走錦標。

庫里雖然輸了,可三分球卻贏

可現如今三分球大賽激烈到了什麼程度?算上剛剛奪冠的喬·哈里斯,過去11年間,NBA三分大賽共誕生了11位冠軍,激烈的戰鬥里,再沒有人能夠實現衛冕,唯有紀錄在不斷刷新。

2015年,庫里在總計34分的決賽里投出27分創造歷史;2016年,他的隊友克雷·湯普森同樣投進27分;又2年後,德文·布克用28分再度改寫紀錄;而2019年進三分大賽決賽的門檻竟然被拔高到了25分——是了,這就是全民三分的時代,這就是屬於三分球的盛世。

看看這一次夏洛特全明星,在扣籃大賽門庭冷落車馬稀的時候,NBA官方發現三分球大賽的邀請名額都快不夠用了。衛冕冠軍德文·布克得來吧,這是不成文的規矩;庫里兄弟,作為夏洛特人都欣然受邀了;丹尼·格林,北卡州優秀學生代表,也得有個名額吧;肯巴·沃克,黃蜂的東道主,也順理成章;諾維茨基,老同志怎麼不得給個機會;加上代表草根球員的喬·哈里斯、代表新生勢力的巴迪·希爾德……一算下來,三分球大賽參賽選手達到了空前的10位,其中更是有5位入選了周一的全明星正賽。

庫里雖然輸了,可三分球卻贏

時代變了。

超級扣將不再是舞台的明星,一次扣籃的確有可能提振球隊士氣,可三分球才是改變籃球運動的核武器。它改變了籃球的哲學,也改變了球場的空間分配,史蒂夫·納什和太陽隊只是排頭兵,斯蒂芬·庫里和魔球理論才是推波助瀾的人,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已經在過去數年間充分證明了三分球的無窮威力。

距離拉里·伯德第一次場均投進1記三分已經過去了33年,本賽季的NBA總計有186人場均能投進1記以上的三分。如果本賽季你常看NBA直播,會發現聯盟特地新拍攝了一支宣傳片,「Dunk or Three」,要扣籃還是要三分?

在實戰中,這個問題幾乎已經不必回答,三分球的重要性遠非扣籃可比。可誰能想到,就連全明星周末,也要靠三分球大賽來作為招牌了……

庫里雖然輸了,可三分球卻贏

閉上眼睛回想一下,庫里的決賽輪,他前9次出手全部命中,有多少人在那一瞬間,會攥緊手心期待著:啊啊啊,他會不會就這樣一直把25個球全部投進!

而當他度過弧頂三分點的危機,再次向喬·哈里斯的26分發起追擊時,庫里又需要把右側底角的5個Moneyball全部投進,又有多少人心懸到了嗓子眼在期待一個加時賽的到來:畢竟上一輪預賽,庫里在這個點上已經做到了彈無虛發。

可惜,這一次庫里5投4中,第6次參加三分大賽的庫日天沒能再度問鼎,但如果宇宙最強三分射手都能被逼到這個份上,你就應該了解:這是一個屬於三分球的時代了。

庫里雖然輸了,可三分球已經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