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知網,你在悄悄地「掠奪」我們的智慧成果

知網,你在悄悄地「掠奪」我們的智慧成果

知網,你在悄悄地「掠奪」我們的智慧成果

文:枯木

戌狗除歲,亥豬拱門,新年伊始,氣象更新。然而對演員翟天臨來說,卻是霉運當頭!在「不知知網」言論後有關學位論文等迷幻經歷背景被網友扒得精光,曾經風光無比自稱所謂的「學霸」,竟然只不過是區區三百多分的特招以及保送生,一時間灰飛煙滅,人設崩塌。

俗話說:「拔出蘿蔔帶出泥」,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帶出了眾多問題,首先是高校學術監督形同虛設、名存實亡,其次是本碩博後錄取中間的貓膩令人震驚,還有核心期刊論文發表的權錢交易肆意泛濫等等。一個普通網友,就可以輕鬆查出弄虛作假的所有證據,而作為全國著名院校的堂堂北大以及核心期刊的評審人員,竟然讓之輕鬆過關,熟視無睹,令人驚詫。

當然還有北電,即便是不以學術著名也算是以臉知名的院校,辛勤培養出如此學術不端的本碩博生,在特招、保送以及漫長的學術審核過程中,一路綠燈,難道就沒有一人質疑?隨著眾人的抽絲剝繭,翟天臨的導師和院長也被曝光在眾人面前,成為「附帶傷害」,導師竟然不夠博導資格,院長「老牛吃嫩草」,為了嬌妻一揮千金,籌巨資拍影片,一紙婚約,各取所需,各盡所能,真是春風十里不如你!學術道德的敗壞和師生倫理的污雜,這讓潛心寒窗的莘莘學子情何以堪?!

正如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又一次引爆了高校教育學術腐敗的沉渣和污穢,高校學術道德倫理監督機制形同虛設,流於形式,讓人們再一次審視起高校的管理機制,權力的過分集中,公共資源的肆意尋租,使得學術不端和道德淪喪現象愈演愈烈。

不過,以上這些都不是本文的重點。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肇始於「不知知網」,無形中使得知網知名度大增,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大名鼎鼎的知網,也在靜悄悄的「剽竊」和「掠奪」許多人的智慧成果?!

2000年後做過論文的大學生,都會知道知網,即由世界銀行於1998年提出的國家知識基礎設施(National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一般指中國知網(CNKI工程),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在1999年6月發起,如今是中國最大的中文信息知識服務提供商,據公告數據,知網簽下期刊8000餘種,獨家和唯一授權期刊達到2300餘種,實現核心期刊獨家佔有率90%以上。

知網是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成立的項目,掌握了絕大部分核心期刊的版權資源,尤其是獨有的碩士博士論文資料庫,更是處於壟斷地位。本來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在2014年改制後,由全民所有制變更成為法人獨資企業,實際控股股東雖然依然是清華大學,然而在壟斷的控制下,開始了漲價模式,使得引發多方爭議。

就拿2018年來說,知網上半年營收超過5億,毛利率58.83%。如此高昂的利潤,在各個行業都屬於非常少見的情況,可是知網對作者的付費情況是什麼樣子呢?

在如今的論文發表和學位論文的評審制度下,所有作者在發表文章時,一般都會被迫簽訂著作權轉讓協議,使得出版社或者學校機構具有發表電子版論文等一系列權利,而中國知網再向出版社和機構院校購買論文,然後再在網上銷售盈利,美其名曰是整理、檢索的服務費,其實出賣的是作者的智慧結晶和勞動成果形成的知識產權。

普通作者,迫於學位論文評定和出版要求,不得不簽訂霸王條款,或者有的並未意識到自己的知識產權已經被「巧妙轉移」,期刊出版還好說,畢竟還有些許稿費,而學位論文就不名一文,在學校的要求下,不得不簽字並製作電子版,糊裡糊塗把自己的知識產權交給學校和知網盈利,自己卻分文未得

依筆者為例,前幾年曾經偶爾查資料,發現自己十幾年前的學位論文被列入優秀博碩學位論文庫,並被下載引用千餘次,按照知網收費標準,全篇15元-25元,單頁0.5元,給知網創收超過兩萬餘元,然而本人竟然一無所知,分文未得。當時曾打電話和知網討教,知網客服說已經學校同意,可是學校並未通知本人也未支付收益,最後知網願意一次性支付幾百元費用,然而不是現金而是充值卡,並且不能提現。筆者一則不屑領取,再則認為不公平,情願讓所有人免費下載分享,知網則四處推諉,不予答覆,後來因為瑣事就把此事給忘了,不了了之。

筆者一人給知網創收僅僅幾萬,本來九牛一毛,然而問起同學師兄弟以及其他院校師生,同樣的現象並非孤例,而是普遍,如此來講,知網的營收完全是建立在信息不對稱的霸王條款上,屬於冠冕堂皇的「剽竊」和「掠奪」一次性買斷並未徵得作者同意,屬於和機構院校達成的私下交易,是一種典型的侵權行為,而牟利則是積年累月,坐收漁翁之利,如果說提供整理和檢索收費,那就有點言過其實,大家都是交給學校的都是製作好的電子文本,只不過是複製粘貼而已,如此輕描淡寫就可以輕鬆謀取暴利,置廣大學子的知識產權和心血結晶於不顧,置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的初始目的於何地?

再就是,作者分文未得知識產權就被轉賣本來就是侵權,而且知網論文的下載和引用次數不同,即便是給作者付費也應該按照下載頻次予以不同支付,而不是一次性買斷,可是,別說頻次,就連起碼的基礎付費都沒有,何談知識產權的保護?

本來,國家建立知網的目的是加快知識傳播速度和共享,借鑒有益的知識智慧結晶,避免重複勞作,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為全社會謀福利,現在卻變為上市公司侵權牟利的工具,成了粉飾財務報表的數據,豈能不令人鬱結在心?!

在某些人鼓吹知識付費的年代,筆者並不贊同,因為有太多的剽竊和抄襲,以及在蠱惑迷人的絢麗包裝宣傳下,高額的付費買來的卻是內容空泛的文字堆積,以及矇騙杜撰的「心靈雞湯」之類的空洞文章,所謂的付費只是少數人謀利的噱頭,而大多數辛苦耕耘的作者一無所獲。

因此,為了社會的共同繁榮和興旺,為了人類的共同進步,要談知識付費,那麼就把費用真正支付給付出心血的作者,而不是依靠資源和權勢的中介機構;要麼,既然是國家大力支持並予以資助,就直接開放式免費,只當大家給社會做貢獻,總比讓某些搖唇鼓舌之輩坐收漁翁之利更利於社會進步。

戌狗亥豬,也可戲謔地說成狼奔豕突,然而總不至於真的如此。因而我們呼籲,知網,請停止侵權!請尊重廣大知識分子的知識產權,不要再肆無忌憚地「掠奪」我們的智慧成果!

2019/2/16榆木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