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時光隧道】遠去的故里

【時光隧道】遠去的故里

那年,我路過——內蒙古糧食廳宿舍,渾然不覺這是我們童年少年八年時間一起生活過的地方,一條柏油路將整個院落一分為二,兩側樓房林立,原有的排排平房被取而代之,一座座鋼筋水泥結構的高樓,擋住了我一心遠眺的視野。此刻,我心中的故里變得清晰起來,站在原地靜止不動,幾十年後的我在認真地搜尋那院、那人和那房二排五號的位置,已是物是人非,我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這裡是我們那個年代最釋然的土地,一種懷想不舍、不願的思緒,一份素簡的回望,悠然安詳地在這片土地之中重新盪起……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我們隨父親的工作調動,搬到四千米區域的內蒙古糧食廳宿舍,二排五號是我們家的住址,房子不大一間二厘五二十多平米的空間,一扇木門、一扇木窗、一盤大炕、一處私家小院、一戶人家就此安定下來。我們家住在二排是宿舍整體十五排房中的第二排,五號是八戶人家靠中間的位置,至今清晰記得每戶人家的姓氏所屬,同一排每家用木柵欄標註自己的小圈地,透過低矮的「圍牆」,可見人來過往的行蹤,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中,幾乎相同的背景,因為父母都是同一系統的職工,就有了這樣的一層特殊含義,無形中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增加互相關照彼此的機會,孩子之間出來進去玩耍,便成了「知心」夥伴,換句話說就是不設防的發小,友誼、深情、公開透明,像一張白紙一樣乾淨純潔,有了深層次的鋪墊,完全拋開了利益的牽絆影響,困難時期,基本相同的家庭條件,目標一致的追求,過簡單的生活,沒有污染互通有無的狀態,彷彿凝滯了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和親切感。


有人這樣說:人生在世,得知己難,得知心朋友更難,尤其是那個年代的人們思想境界透明,沒有利益牽絆,只有坦誠相待,直截了當,鄰里之間相處容易沒有界限,不論高低貴賤之分,於是,便有了這樣的真情所在。


熟悉的鄰居

李權是我家的隔壁鄰居,在內蒙古糧食機戒廠上班,六十年代初,李權是大齡青年,年近三十尚未娶妻,後經人介紹認識了比自己小九歲的來自四川的媳婦,一個內蒙四子王旗的,一個南方的,兩人由於機緣巧合走到一起,生活磨合的過程,難免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兩人年輕氣盛,都是那種脾性耿直的人,說不對時,就動起手來,打架吵鬧是平常事,母親就過去勸說一番……後來有了孩子,日子平靜下來了,「小媳婦」苦於不會針線活,經常找到母親,教她做衣服、鞋……那時,每個家庭中,只有一個人有工作,男人要養活一家人,作了母親的人負責帶孩子和料理家務事,生活不富裕,沒有錢給孩子買衣服,自己動手做,凡是穿在孩子身上的都要學著做,兩家人走動多了,慢慢成為沒有血緣關係的好鄰居、好朋友。


在生活困難時期,窮是每個家庭的基本特徵,人幫人是真心實意的,拋開物質利益關係,最直接的方式方法,你沒有的東西,假如我有富裕了,一定會親自送去,哪怕是碗米飯,還是別的什麼東西。至今還記得李姨腌鹹菜的味道,南方人特殊的腌制方法,把蘿蔔、心裡美切成小塊晾乾,放入缸里,鋪一層原料,撒上一層調料面,半個月後,鹹菜腌製成功,微微有點辣,非常好吃。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還是那些往日時光,雖然窮的只剩下快樂,身上穿著舊衣賞……這段歌詞我覺得很應景,襯託人們純粹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後來我們搬家了,由兩家大人續寫的前緣還在繼續,我們長大了,孩子們相遇了,總會說起那時的事情,老人們鋪就的打下的基礎,影響了兩代人,我想什麼是純真無邪的友情,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值得擁有,並且牢不可破。


熟悉的夥伴

在同一個院內,有一群年齡相仿,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兒,一起穿開襠褲長大的,甚至是光屁股一起混大的,一般不分男女,整天不離不棄,打打鬧鬧,好不歡喜。那時候,家家戶戶工資收入懸殊不大,在計劃經濟條件的主導下,人們滿足於吃飽穿暖,沒有手機、電腦、電視,通過相互溝通傳達信息,人們的基本願望是不受冷不挨餓,生活有保證,孩子能上學,當玩伴們在一塊的時候,沒有嫌棄,猜忌,只要有相同的愛好和隨和的個性,就可以與大家融為一體,成為夥伴。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段珍藏已久的記憶。他們或者是你幼兒園、小學最貼心的同學或「死黨」,小時候同住一個大院,在一起捕蜻蜓,一起捉迷藏、一起下河游泳、一起推鐵環、一起跳繩、一起滑冰卧雪,一起形影不離的玩伴兒……,童年真的不為別的,一心一意,一門心思,想和你瓜分一塊饃饃,有事沒事總要和你說說知心話,能和你分享彼此小秘密的知己,在我們心裡童年是那幅信手塗鴉的蠟筆畫,是皮筋里蹦跳出的歡笑,是毽子里雀躍出的喜悅,是小人兒書里跑出來的滿足,是冬季滑冰場上互相追逐的自得其樂,是春風蕩漾中的純真笑臉……一幅幅親切富有詩意的畫面情景,一幕幕都是你我難忘的曾經……


童年之間的友誼,不設防線,沒有障礙,簡單明了,只要有一顆童心,便能成為「夥伴」,這樣的溝通交流,不亞於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成年後,這些「夥伴」可能成為你無話不談的好友,甚至結為至親,因為「夥伴們」在一起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如今人們各奔東西,念念不忘舊情,聚在一起的時候,即使時間久遠,依舊想著、說著過去的事情,回憶變得那麼親切,因為那時的故事超越世俗的眼光,那裡的「夥伴」們感情至真至純,足以突破眼前的一切,讓人回味無窮。


熟悉的「大馬路」

「大馬路」是糧食廳宿舍的人們共同命名的一條路,它在宿舍的中央,並非有多寬,一條土質平坦的路,只是所處位置特殊,成為生活在這個區域的中心地段,「大馬路」南北兩側各有一個「羊井」,這兩口井供養了全院的飲水問題,水是甘甜的,純天然的,沒有污染,每到做飯時間,人們用一個鐵皮製作的桶,大桶小桶以次排開,有時候,人比桶多,等待打水排成長長的隊伍,也是一種特殊的景觀。每到冬季來臨,嚴寒凄凄,水井周圍,被厚厚的冰層覆蓋住,因為我們還小,打水更為困難,需要兩個人抬,有時候會重重的摔一跤,滿身都是水,很是狼狽。


一條「大馬路」天然地把糧食廳宿舍分為兩部分,西側九排,東側六排,全院一百多戶人家,全部來自糧食系統的職工,自然而然我們這一代被冠以特殊的名號「糧食廳的人」。身在同一個系統,工作在不同的單位,按照國家糧食供給的規定供應,沒有享受特殊的待遇,在特殊的年份里,只能過清貧的生活。記得由於父親職業的特殊性,下鄉時,買回來一袋土豆,被當時的紅衛兵發現,在二排的房頭上貼了一張大字報,引來眾人的圍觀,此消息在「大馬路」迅速傳開,說是有人想發家致富,走資本主義道路,甚至是立場不堅定,上綱上線,沒想到政治運動和生活掛上鉤,也成了一種變相的思潮和他們今後說事的把柄和依據,雖然我們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但畢竟是記憶深處的印痕。


生活起居,來來往往,你你我我,在大馬路上把各種事情聯繫起來,可以編輯一部生活在那個年份的特殊的斷代史,故事中有你有我,也許平常,也許無奇,一方水土養育了一處人生的經歷,人生百味,百味人生,即使這裡沒有留下你我的足跡,但依舊清晰記得,因為那時的人們都是很簡單、質樸的,互相走動的多了一份了解和信任,團結互助是一種美德,熟悉每個人是彼此的珍重,友誼、友情在慢慢的日子裡逐漸升溫,難忘的日子在我們長大的時候,才顯得珍貴和重要。


居住八年後我們搬家了,離開了熟悉的地方,我有多麼不舍,我有許多不自在,環境更新,居住條件比以前好了,我並沒有從遠去的故里走出來,那一處地方是得天獨厚的,那一群夥伴至今不忘,熟悉的聲音、面孔,都成了我記憶中最深刻的印象。


人生是一隻永不停歇的沙漏,流沙從我們的指尖流逝,留下去的沙子再也上不來,就像有些人、有些事和遠去的故里再也回不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小菊的夏天
寫給四季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