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極圈斯瓦爾巴群島屬於挪威,為何我們能建黃河站?

北極圈斯瓦爾巴群島屬於挪威,為何我們能建黃河站?

我們翻開歷史的故紙堆,上世紀初,前人簽訂一個條約,在遙遠的歐洲為我們留下一個權利,這塊地方就是斯瓦爾巴群島。

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巴倫之海、格陵蘭海和北冰洋之間,面積達6.1萬平方公里,這裡終年積雪、天寒地凍,在近代以前根本無人在此居住。12世紀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首先發現該島,此後在漫長的歲月里只有少數的捕鯨船偶爾在此落腳。進入20世紀之後,島上陸續發現煤炭、石油和其他礦產資源,於是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將目光投至此地。

從地理位置上說,斯瓦爾巴群島距離挪威和俄羅斯更近一些,因此島上活動的人也多以挪威人和俄國人為主,遺憾的是在漫長的歲月里,兩國都沒有對該島進行過有效的行政管理。當斯瓦爾巴群島上發現礦產資源以後,美國、英國、法國、挪威、丹麥、瑞典、荷蘭、日本和義大利等18個國家紛紛對該島嶼提出主張。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各國終於同意坐下來共享權益,於是在1920年2月《斯瓦爾巴條約》出爐,並約定五年以後生效。根據該條約,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歸屬挪威,但群島上的所有礦產資源歸各締約國共同所有。不過有這種好事當然不能讓這幾個國家獨享,隨後不久前蘇聯、西班牙、德國、芬蘭等33個國家紛紛加入該條約。

此時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段祺瑞的主政下也對該條約表現出積極意願。一番斡旋之下,中國終於趕在1925年條約生效前加入。可惜的是此時國家國貧民弱,實在無力跨洋越海去經營這樣一塊極北之地,但至少從法律上保留了中國人日後重新踏足斯瓦爾巴群島的權利。

八十年彈指一揮間,正當崛起後的中國苦於沒有對北極進行科研考查的立足之地時,今人赫然發現原來我們從北洋時期就是《斯瓦爾巴條約》的締約國。根據這一條約,我們有權在斯瓦爾巴群島上進行任何非軍事性活動,於是2004年中國北極考察站黃河站正式落足此地。

如今中國人在國外至少有兩個地方不需要簽證,一個是南極,另一個就是斯瓦爾巴群島。如果途徑挪威轉機的話,簽證只計算在挪威本土的時間,也就是說在斯瓦爾巴群島上你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憑藉著八十年前的一紙條約,中國在北極地區擁有了話語權,而且捕魚、狩獵、工業、礦產、商業活動和科學研究等各項權力統統向我們開放,不得不說這是前人留給後代的一筆財富。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英國與阿根廷爭奪的馬島在哪兒?
《宰相劉羅鍋》的劉墉是個假宰相,他父親劉統勛才是真宰相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