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幼年登基壯年後卻選擇出家,終成高僧,一句詩卻讓他喪命

幼年登基壯年後卻選擇出家,終成高僧,一句詩卻讓他喪命

可能對於能力者,我們不會對其所擁有的能力進行懷疑,畢竟能力者總會切實的證明,什麼才是正兒八經的能力。當然對於統治者,我們也是會覺得既然能統治,那麼必定是能力者,不然也是做不到統治。但史實卻是最響亮的耳光,響亮到我們會直接把統治者與能力者聯繫的標籤撕掉。

縱覽統治者們,我們確實看到了充足的能力,尤其是在開國皇帝身上。但是伴隨著這樣的能力我們同時看到了無能,無能似乎也是帝王家的常態。從多數的亡國之君再到亂世製造者,我們看到的基本都是無能。而類似的無能,其實在下面這個君王手上也是極其明顯的,那就是趙顕。可能他的身上確實能用無能概括,當然在這種概括下還可以加上苦逼。

當宋度宗還醉心於自己的「酒池肉林」之時,他也因這種酒色而早早駕崩。按照傳統,同時也是大宋慣例,此時的繼位者已經沒有異議了,那便是趙顕。但可以,此時的他不僅什麼不懂,年齡也不過4歲,但奈何帝王家的使命由不得他。雖然此刻的趙顕已經確確實實為帝了,但是本質之下依然是一個空架子。

畢竟前有謝太后,後面又來了個賈似道,實權對於這個娃娃而言只是理想狀態了。從權臣再到後宮,這種境況我們已經能猜到宋的處境了,烏煙瘴氣自然是常態了。但是這種烏煙瘴氣之下還存在著更大隱患,當蒙古鐵騎正在慢慢變得剛硬時,北方已經是一片淪陷狀態了,眼看著這個宏偉的大樓真的只是剩下半層了。

鐵騎不再是唯一擔心,當水災再起時整個宋似乎都心力交瘁了,而局勢如何自然可知了,整個王朝必定是走向了癱瘓。終於,僅僅堅持兩年,這個還是娃娃的新君還是撐不住了,與其說趙顕撐不住了,更不如說是謝氏撐不住了。就這樣,伴隨著皇室的低頭,這個硬撐了兩年的枯萎政權還是失去了自己的版圖。

就這樣,連還是娃娃的他也只能前往塞北,並且低頭於蒙古人。趙顕可能是不甘的,畢竟他才六歲,還不知道甚至不知道如何享受這樣的權位,卻就這樣被迫失去了這個寶座。也許是宿命,當年太祖在創業時就是犧牲了後周的母子兩,現在自己的大宋也是再次結束於母子兩。可能軟禁是任何健全人都不能容忍與體驗的,或許軟禁之下只會帶來瘋癲。

但趙顕似乎相反,瘋癲壓根不是他的結局,佛學卻成了他面對黑牆時唯一的寄託。可能是自身興趣使然,有可能是忽必烈真的不希望這個亡國君留下。所以當其壯年時,這個蒙古首領做了決定,便是讓其去西藏,專心於自己的佛學。當然,那個太后自然也是不能因此好過,與之搭配的成了尼姑。

也許是真的迷於佛學,又或者是為佛而生,在藏時間裡他真的將這個宗教研究的通透,並做到了高僧位置。來到晚年,可能是感懷曾經的大宋,又或者是感懷在藏的體驗,他留下詩文。殊不知僅僅一句黃金台下客,再加上一個「應是不歸來」卻成了死罪。字句中我們都知抒發的應是留戀,更是感懷,或者說對元的控訴。詩沒錯,錯在忽必烈,因為就是這樣的流放居然還被間諜伴隨左右。間諜不會表示對趙顕的感情,於是元帝實現了早就暗藏的賜死之心。

註:圖片來源網路,與本文和本人無關,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很久以前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權勢滔天,卻被稱為最善心太監,篡改聖旨救下千人

TAG:很久以前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