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爸爸,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要求孩子孔融讓梨,知道傷害有多大嗎?

爸爸,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要求孩子孔融讓梨,知道傷害有多大嗎?

隨著二胎政策穩步推進,最早一批二胎寶寶已經步入熊孩子行列,正式踏上了爭寵之路。越來越多的家庭發現,大寶跟二寶的矛盾逐漸演變成了家庭的主要矛盾。

  • 你是姐姐,讓著點弟弟,你要保護弟弟,不能欺負弟弟。
  • 你是哥哥,妹妹那麼小,你的玩具先讓她玩會怎麼了?
  • 都這麼大了,怎麼還跟小孩子搶東西,這麼不懂事!

這種場景是不很熟悉?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記住了啊!不管在家或出門在外,遇到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一定要懂得謙讓,照顧好弟弟妹妹」。

爸爸,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要求孩子孔融讓梨,知道傷害有多大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彷彿這已經成了一種本能,因為小時侯父輩也是這麼教育我們的在我國,從古至今,一直以來,「大讓小」都是我們的傳統禮儀,大孩子好像生來就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但這兩天看的一期《少年說》,讓我突然意識到,也許幾千年傳承下來的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一味的強調「大讓小」,帶給孩子可能只有仇恨,而不是手足情深!


01

爸爸,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要求孩子孔融讓梨,知道傷害有多大嗎?

來自六年三班的崔兢對著鏡頭哭訴:「爸爸,你能不能試著相信我一次!

原來崔兢家裡有位比她小六歲的妹妹,因為妹妹年紀小,每次不管遇到任何事爸爸都會訓她。由於父親的偏愛,小妹變的有恃無恐,時不時欺負姐姐。

即便父親面對公眾鏡頭,仍然在強調:「你上學時也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你又比她大,這個道理還用爸爸說嗎?」

「但是為什麼每次是她做錯了,卻要我道歉?」

「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可是我每次讓著她,讓著讓著就成了習慣,所以她怎麼欺負我,都知道你不會說她。可是,她永遠會比我小六歲,難道我要一輩子讓著她嗎?」

「還是剛才那句話,爸爸再重複一遍,畢竟她小,不懂事。」

爸爸,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要求孩子孔融讓梨,知道傷害有多大嗎?

透過鏡頭我彷彿看到這樣一幅場景:在家,小姑娘靜靜的站一邊,父親大聲著訓斥,不遠處計謀得逞的妹妹狡猾的笑著。

她小不懂事,你就得讓著她,可是憑什麼?就像主持人說的,「孔融讓梨」也是有前提的,這個梨起碼在孔融手上,孔融是心甘情願的主動選擇讓出,而不是大人強迫他。


02

當然這樣的事不光困擾著我們普通人,明星家庭同樣深受其擾。《媽媽是超人》讓胡可家的教育方式曝光在大眾面前,看著安吉和小魚兒相親相愛,無數人羨慕他們良好地家教,更是對媽媽的教育方式點贊。

但胡可表示,在此之前也曾踩過不少育兒坑,小時候她告訴安吉:「你是老大,要多讓著弟弟,要保護弟弟,不能欺負弟弟。」

兄弟倆搶玩具,她讓哥哥讓給弟弟;兄弟倆起矛盾,她教育哥哥要懂事;漸漸地,她發現事情有些不對了。

有一天,她看到哥哥狠狠掐著弟弟,如往常一樣她選擇批評哥哥,誰知哥哥繞到弟弟後面,說了一句讓她終生難忘的話:「我現在這麼慘,都是被你害的。我討厭你!」

爸爸,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要求孩子孔融讓梨,知道傷害有多大嗎?

「我討厭你」,這大概是所有做父母的最不想聽到的兄弟對白。

那些強調「你大,應該讓著弟弟妹妹」的父母,不就是想讓孩子們相親相愛嗎?怎們結果反而變得事與願違呢?


03

其實,一味的強調「大讓小」,表面上是在阻止矛盾的升級,實際是在激化矛盾,嚴重點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阻礙孩子健康成長!

爸爸,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要求孩子孔融讓梨,知道傷害有多大嗎?

首先,老大可能會喪失物權感,還會丟掉自我肯定能力。搶玩具一味讓大寶讓出並不可取,育兒專家認為,物權是孩子相信自己對手裡擁有的物品有絕對掌控權,也就是說「這東西是我的。」一旦逼迫他放棄屬於自己的東西,會讓孩子感覺強烈的不安感和被剝奪的感覺。

長期以往,這種孩子長大後,要麼對任何事物毫無興趣,反正隨時什麼都會被剝奪;要麼對人和事有強烈的佔有慾,認為只有據為己有才算完整。試想,這樣的孩子踏入社會,能融入社會生活嗎?

其次,老二會過於滑頭、自私。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提出情緒產生過程遵循ABC理論,即A為誘發事件,B是人們事件後產生的信念,即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人們的情緒和行為後果。

事件A:家長一味的訓斥大寶。小寶看到後產生信念B:不管我做什麼,反正父母不會批評。這種信念讓小寶更加肆無忌憚,於是故意搶玩具,欺負哥哥、姐姐,這是行為後果C。所以,你看如果家長不做正確的引導,兄弟大戰會愈演愈烈,陷入死循環。


04

那麼,家長改如何引導寶寶們正確處理手足關係呢?

首先,讓大寶對小寶的到來有所期待,有參與感。告訴大寶,即將有一個弟弟妹妹到來,有些事可能會和以前有點不同。

爸爸,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要求孩子孔融讓梨,知道傷害有多大嗎?

就像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所做,她告訴大兒子安安,將有一個小天使來到咱家,而且會給安安帶來禮物,當然這個禮物是龍應台準備的。從此安安對這個即將到來的小天使充滿了期待。我們可以借鑒龍應台的做法,給孩子一個預期。當然也可以通過讓大寶給小寶起名字,培育大寶當「老大」的感覺,就如同孫儷夫婦讓兒子等等給小花妹妹起名字那樣。

其次,孩子有自己的相處模式,家長不要過於干涉。嬰幼兒時期是孩子們關係磨合的重要階段,應該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換位思考等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要求老大謙讓。

爸爸,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要求孩子孔融讓梨,知道傷害有多大嗎?

就像胡可在明白不能一味要求哥哥謙讓後,她儘可能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慢慢地,孩子們也開始改變:有一次,大的搶了小的玩具,小的立馬開始大哭,但當他發現自己哭了以後,沒人理會,就拿起另一個玩具玩了起來。在弟弟找其他玩具的時候,哥哥一直看著,然後他把自己搶的玩具,還給了弟弟。

最後,家長應該給大寶更多的愛。大寶從出生就獨得父母恩寵,突然來了個小傢伙奪走的父母的關注,存在心裡落差是不可避免的。父母應該比平時更關注大寶的心理活動,及時做好疏通工作。不要吝嗇對大寶的愛,表達出來!

爸爸,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要求孩子孔融讓梨,知道傷害有多大嗎?

就像龍應檯面對兒子「你比較愛弟弟」的指控,她選擇抱著大兒子問「現在新衣服都是買給誰?星期五下午媽媽帶誰去看戲?晚上《西遊記》《水滸傳》的故事是給誰講的?冬天爸爸帶誰去阿爾卑斯山滑雪?誰可以用天文望遠鏡看月亮?」當然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大兒子安安,正是在這種問答中,安安發現爸爸媽媽原來是那麼地愛自己,於是自然而然與弟弟和好如初。

所以,以後兩寶之爭不要再說「你大,讓著點,學學孔融讓梨!」。孔融表示這個鍋,我不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