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姓氏文化探源——沈姓

姓氏文化探源——沈姓

姓氏文化探源

沈姓

姓氏釋義

沈,中國漢字之一,是「瀋」的簡化字。

沈(shěn)汁:「為榆~」;姓氏;中國遼寧省瀋陽市的簡稱。

沈(chén)意同「沉」。

姓氏起源

沈姓源出有:

第一支源出嬴姓。

第二支源出姒姓。

第三支出自姬姓,冉季載之後。

第四支源出羋姓。楚穆王時楚國滅河南固始的沈國,楚莊王封孫叔敖之子於沈,又封其公子貞於沈鹿,兩地後代均以沈為氏。

得姓始祖

沈姓源出於姬姓,為黃帝之後裔,在周朝初年,武王死後,年幼的成王繼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當時的三監(武王以邶封震叔,以庸封管叔,以衛封蔡叔,以監殷民,稱為三監)很是不服,商王紂之子武庚乘機勾結三監,聯合東方夷族進行反叛。周公旦組織軍隊進行征伐,最終平息了叛亂。季載(周文王第十子)因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周公於是將這位有才幹的弟弟舉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將其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聃」可寫作「冉」,古時的冉、沈讀音相同,所以季載又稱冉季載。春秋時,聃國被晉(今屬山西)滅掉,季載後代逃至楚國,為不忘亡國之痛,從此便以國為姓,稱為沈姓。冉季載從而成了沈姓的得姓始祖。

歷史人物

在我國歷史上有著許多名人,或許是威震一方的大將軍,或許是創造出很多流傳於後世作品的大文豪。今天小編為您講述沈括的故事。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他是天文地理、音樂醫藥、律歷占卜無所不通的全才。他的《夢溪筆談》廣受稱讚,被後人認為是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中國科學院也曾為紀念他,將1963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沈括。可見他成就之高,影響之廣泛,並非虛言。

沈括出生在官宦世家能夠以父蔭入仕,不用參加科舉就可以做官。做官伊始,就寫出了農學、工業、軍事、地理等各方面的論著。宋神宗和王安石見到沈括如此全才,也沒有浪費他的才華,不停提拔他到不同職位上歷練。於是,沈括一抬頭,就替朝廷修訂了新曆法。一低頭,就丈量出大宋皇土的尺寸(天下州縣圖),可考證皇帝祭祀的禮儀(南郊式),出可領兵戍守西夏(「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他還是一個在聲光電熱力作過全方位研究的科學大師。在某些方面的成就甚至有世界意義。比如,在無數個月黑風高之夜當一眾天文學家正在為無法觀月推算氣候而苦惱之時,沈括卻能高枕無憂地熟睡,因為他觀的主要是太陽,以一年二十四節氣作為劃分日曆的根據可以更好的吻合春種秋收的農事規律。而這種隱含著「太陽中心說」的思想,居然能被沈括髮現,想想都讓人覺得可怕。作為中國人最自豪的本土科學家,沈括百科全書式的才能讓人一度對中國科技充滿了幻想。

、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完美的,天才也不例外。這樣一個在做事上登峰造極的人,在與人打交道上卻失敗透頂。沈括大蘇軾五歲。治平二年(1065年),蘇軾進入史館,與在昭文館的沈括同在崇文院任職。[121] 熙寧二年(1069年),沈括支持變法,受到王安石重用;蘇軾與司馬光等一起,則持反對意見,變法派和保守派形成對立。

據南宋王銍《元祐補錄》記載,熙寧六年(1073年),沈括受命巡察兩浙農田水利,時蘇軾任杭州通判。沈括到了杭州,與蘇軾談論舊情,把其新作抄錄了一份。回到京師後,沈括就用附箋的方式,把認為是誹謗的詩句詳細的「注釋」,交給了皇帝,揭發蘇軾在詩文中「愚弄朝廷」、「無君臣之義」。

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李定上表彈劾蘇軾,烏台詩案爆發。次年,蘇軾被貶黃州,牽連親友三十多名,涉及詩詞一百多首。當然,沈括不是事件的主謀,但據說沈括正是始作俑者。從那以後,沈括的個人信用徹底破產。不過他也從此飽受世人對他的唾棄,朝中人謾罵他,離間他,也上書誹謗他,就像他曾對別人做過的那些事一樣。

沈括之所以被科學史界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第一人,是由於他對中國古代傳統科學技術作出了旁人難以企及的貢獻,這中間也包含著他對傳統計量的貢獻,但他賣友求榮、無恥變節的行為卻是再耀眼的科學家光環也淹沒不了的。所以我們認知一位名人,需從多方面去更為鮮明的了解他。

姓氏文化

宗祠對聯

石燈留待;雲巢成編。

上聯典唐朝時期的沈彬,臨終指葬地以示家人,穴中一銅碑云:「石燈猶未點,留待沈彬來。」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沈遼,著有《雲巢集》傳世。

人倫師表;匡正名賢。

上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沈佺期。

永明創體;叔度同流。

全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重聲律,工詩文,時號「永明體」。南齊沈驎士,博通經史,何尚之嘆為「黃叔度之流」。

書數卷傳樞密;勛業三朝仰歷陽。

上聯典指沈括。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立陽人沈立,任益州判官,採集大河事迹及古今利弊,著成《河防通議》,治河的官員都以此書為根據。後歷官兩浙轉運使、都水監、江淮發運使等。喜歡藏書,神宗曾問及,他報上所藏書目及所著《名山水記》三百卷。

存中仗義爭一統;確士潛心選四詩。

上聯典指沈括,曾出使遼國,駁斥遼國的爭地要求,維護了宋王朝版圖完整統一。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詩人沈德潛,字確士,曾選有《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等書。

立志須存千載想;閑談無過五分鐘。

全聯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學家、教育家沈鈞儒,該聯為沈鈞儒贈秘書方學武聯語。

? end ?

傳承姓氏文化 弘揚中華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全國各地習俗有哪些?
姓氏文化探源——鍾姓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