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流浪地球》| 影向標

《流浪地球》| 影向標

《流浪地球》得分

6.7分



1.陸支羽:9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儘管對電影之外的各種喧嘩極度反感,儘管二刷時的觀感有所削弱,但我依然願意力挺;十年後看,畢竟還是「電影的歸電影」。



1.終於,輪到我們仰望星空。


2.後啟示錄死亡廢墟,賽博朋克地下城,以及煙波浩渺的末日想像,締造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國產硬科幻。

3.拖著地球逃離太陽系的驚艷設定,本身便是對「家國情懷」的宏大投射,正應了劉慈欣那句「太陽死了,人還活著」。


4.絕不僅僅只是電影工業巨殼下的類型嘗試,始終蕩滌其間的悲壯氣息已然具備了史詩級質感,這是大劉的腦洞宇宙與電影創作團隊精益求精造就的驚喜。


5.屈楚蕭很帶感,演活了一個勇敢、中二又不失溫情的英雄少年。


6.唯有成為爆款,我們才有機會等到更多的國產科幻電影;或許以後會出現更好的,但至今這無疑是最好的。



 


2.王昕:9分


電影研究者。



「電影」「中國」的「事件」與「時刻」。影像中冰封的北京、上海,消息里全滅的杭州地下城,以往只能在諸如《九州幻想》「城市毀滅」系列裡才能出現的景象,終於登臨大銀幕。而可以/能夠擔當世界毀滅的主場,才是「文化自信」漫漫長途的起點。



作為休眠期科幻迷,當鏡頭從運載車一路拉升至領航者號空間站,木星之眼籠罩於地球的天空,一種久違的激動便佔據了身體。作為電影史學習者,我好奇八十九年前因好萊塢扭曲華人形象,在大光明戲院登台演講的洪深是否想像得到未來的中國能夠拍攝出自己的世界想像(講述人類和自身),如果看到又會激動若何。


PS. 正如片尾曲《帶著地球去流浪》,化用的不僅是《觀滄海》,更是《浪淘沙·北戴河》。《流浪地球》以及劉慈欣,和「換了人間」的歷史與豪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會被此片感動或觀看的前提之一,就是仍願向「中國」(歷經鮮血曲折、今天更問題重重的「新中國」)投注希望和熱情。大可不必通過分割/剝離「中國」與「科幻」為此片辯白。



 


3.秦婉:8分


鳳凰電影策劃。


中國科幻層面的突破、密集劇情與紮實的完成度,再加上那份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用心程度,不可能不成功。



很多人想拍中國的科幻片,最難的看似是令觀眾接受原創的世界觀設定,其實是影片完成度。完成度不夠,觀眾進入不了,自然還是不會把類型上的突破當回事,這是有很多前車之鑒的。因此,我並不是那麼同意,只當本片是一部災難片而非科幻片來看待的觀點。我倒覺得用這樣的方式,從根本上是在幫助觀眾,以最易接受的災難類型片模式作為入口,進而接受這個中國製造的原創科幻設定。



有了第一部對基礎設定(即「流浪地球」計劃)的認可,觀眾有了臨境感,甚至自發對該設定的細節進行分析挖掘,將來主創想要再進行進一步的科幻內涵探索,擁有更大的格局,包括對政治層面、道德倫理層面多角度的深入,就容易多了。我相信導演和編劇不是想不到這些。



帶著地球一起跑,這個設定我是非常喜歡的,它確實立足於一種東方式對家園的情感寄託,從一開場介紹設定時,就立下了一種悲壯而又純真的氣氛。與此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當你看到地球、人類存亡之際,有中國的參與,終究還是會被調動激情。這是天然的大國情結,而非簡單粗暴的意識形態輸出。





細節上的bug當然是不少的,但是之所以不會在觀影過程中計較,一方面源於這個大設定的悲壯感催動了情緒,另一方面是密集的情節任務設置和緊張刺激的動作戲編排,包括特效技術的到位,令我們無暇回顧那些bug。影片較弱的地方確實在於父子矛盾線,沒有很好地展開,沒有通過男主角的行動給予情感支持。



4.獨孤島主:8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給的是鼓勵分,為了恭喜中國內地終於誕生了「正常」思路的科幻類型電影。缺點是建立於嚴格套路化編劇結構里的想像力仍舊欠奉,科幻大片的剪輯思維欠清晰,場景設定與人物關係還是過分依賴好萊塢的既定範本。不過看到銀幕上的末日悲情上海,還是挺教人感懷的。



5.電子騎士:8分


影評人,在《科幻世界》開有科幻電影專欄。



影片本身可以毫不含糊給四顆星!再考慮到本片的改編難度,以及對國內科幻圈、影視圈的意義,它值得五星!影片完成度很高,非常均衡,沒有犯任何一個大錯誤——包括劇本、特效、剪輯、表演乃至美術設計、配樂等等!作為填補近二十多年來科幻電影空白,或者說重新開創科幻類型片的先驅者來說,這是相當難得的。





影片開始的十五分鐘左右還讓人有點小尷尬,入戲不是那麼快,畢竟科幻類型片的「水土不服」已經是多年的問題了。但很快,這種略微的彆扭感就消失了,你很容易投入到影片建構的環境和故事中去。自然,故事已經是在劉慈欣《流浪地球》的小說基礎上重新創作的了。我認為,原著中的精神內核是體現在了電影當中的,包括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巨大災難帶來的生存困境、人文主義與生存間的矛盾等等。



電影版把類型定位在了災難/科幻方面,我覺得是種聰明的選擇。特效質量還是很OK的,達到了國內上乘水準,與當前北美的准一線商業大片不相上下,但尚不足以和北美超級大片媲美。影片中出現了流浪太空期間破敗的地面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期間各種地標建築相當搶眼。這絕對是科幻電影/災難片在國內的一次突破!這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嘛!


幾位年輕演員屬於很好地完成了任務,不過不失已屬難得。最出彩的還是吳孟達和吳京,表演有力度,無論任何情境都能讓觀眾覺得真實可信。主題方面野心不大,穩著來看來是導演的追求。以家庭和親情為切入點,看來是最能打動當下國內觀眾的。不要急著說和國外的科幻電影經典比,這首先是非常合格、比較優秀的科幻災難片,一部工業水準、編劇、導演全部在線的華語電影——已經相當難得了!





小問題其實還不少的。劇本方面還是有很多可以打磨的地方,影片中大部分時候都是群戲,但演員們能出彩並讓觀眾分清誰是誰的機會並不多(跟《紅海行動》有相似的問題)。特別是本片的「女主角」,全程幾乎都在打醬油,只有結尾一場戲是給足她表演戲份的,這個設定還是讓人覺得有點可惜。劉啟與父親的戲,特別是他們之間的矛盾缺乏鋪墊,導致結尾的感情戲有點不夠給力,沒烘托到頂點。



此外,結尾一幕似乎有點過長了,一個災難接著一個災難,特效方面又有些雷同,無外乎就是各種落石崩塌,稍微有點容易疲倦。如果中間再加點抒情段落甚至一些空鏡頭,也許會讓影片節奏更舒緩,情緒更飽滿。最後,我覺得最大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把《流浪地球》小說中那段憾人心弦的詩篇放在電影中——哪怕是字幕呈現一下呢。



6.風間隼:8分


影評人。



看預告片以為是個「太空戰狼」,想不到超出預期。情節熱血,想像奇偉,畫面瑰麗,是個完成度很高的硬核科幻電影。比原著更多了些「中國意識」,好壞見仁見智,讓我一句話概括劇情的話就是「煙花爆竹救地球」。關於他者的刻板印象不少,麥克隋的角色簡直是逆轉的東方主義,是以後需要多借鑒人類學的地方。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我們終於可以自己拍災難末日場面了,這本身就打開了設想另一種社會秩序的大門。缺點主要是設定未臻圓滿,敘事輕重偏頗,最關鍵的點燃木星大氣和吳京犧牲沒有直接表現,劇力打了折扣。



7.劉宇清:8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被譽為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並不僅僅因為此前的中國電影幾乎沒有像樣的科幻電影。劉慈欣的科幻是硬核,與歐美科幻小說/電影相比,也獨具匠心。製作品質告別山寨和戲法,符合科學的想像。科幻是世界級的,人物設置和情感價值是中國式的。



為了賀歲而設置的橋段,最終成為科幻軀體上的bug,增加了票房價值,卻減損了藝術含量。正如《戰狼》一樣,《流浪地球》深入人心,但是經不起推敲。為了讓那瓶酒派上用場,Moss每次說話都要漏電、冒煙、閃爍火花。這樣看似周密的鋪墊,放在空間站的環境里,實在太令人尷尬了。劉慈欣的小說,有一個宏大的宇宙,但中國電影還是要從細節做起。科幻電影,最重要的是寓言和預言功能,切不可以賀歲娛樂為旨歸。



 


8.悉尼卡通:8分


編劇。



完全超出預期,無縫嫁接了近年越發在意細節的硬科幻和九十年代個人拯救世界的英雄主義。既是華語電影在類型創作上的新探索,又是直男電影的英勇回歸,與去年同檔期的《紅海行動》遙相呼應。



9.譚政:8分


電影學者,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研究員,策展人。



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自此再不能說中國無科幻電影了,對,硬科幻。即便從全球科幻電影的視野來講,其影像呈現、敘事建構也堪稱不俗水準,而其想像力更具開創性,不僅有大的敘事格局和情懷,更找到了支點,撬動了地球,這是帶著家園去尋找新的家園。



10.閔思嘉:7分


影評人。



《流浪地球》為好萊塢敘事和東方敘事找到了一個情感上的連接點,你可以在其中看到諸多優秀西方科幻片的影響,不足之處在於中間段的部分即便是放到非科幻段災難片設定上也完全成立,但在中國科幻片空白的情況下,《流浪地球》把各個方面都做得很均衡,的確是里程碑之作。




 


11.桃桃林林:7分


影視自媒體人,微信公眾號及微博「桃桃淘電影」運營者、線下活動「桃桃觀影團」發起人。



當時看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影片終於用一種好萊塢災難片的模式,來處理這部電影,這使得最後的救援與犧牲,都有熱血感。雖然從情節的細節、人設、台詞等很多方面,還是有太多的遺憾。但是,它還是一個方向吧,這種大片,還是要尊重一些類型片基本情節規律的。另外,真正觸到我的,還是那個2500年的漫長旅行,一場所有人都看不到結局的冒險,特別絕望與悲觀,恰好也是我對於周的看法。

12.胡續冬:7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這部現象級的影片,確實讓人看到了郭帆團隊的艱辛勞作和耿直誠意,道具、美工、特效都非常值得稱道,視覺衝擊所裹挾的對普通觀眾的情感召喚力基本到位。這部影片所積攢的影像經驗和團隊協作經驗,不僅具有奠定國產科幻電影元年的意義,更對廣義上的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從這一點來看,很多人將它視為電影領域的「兩彈一星」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片中劇情、人物設定、表演和對白上的缺憾也不容忽視,看得出,劇本本身雖然在保留了劉慈欣原著的基本設定的基礎上做了大量可以避免劉式世界觀外溢的改編,但改編後的一些內容在價值觀上依然值得商榷,這也是為什麼這部影片引起了廣泛討論的原因。不管怎樣,扎堆改編劉慈欣的作品,比起扎堆改編嚴歌苓的作品來,也算是一個提升中國電影人基本素質的大進步。




 


13.路西法爾:7分


文藝學博士。



中國宇航員開著空間站撞木星,這不是《全頻道阻塞干擾》嘛?視覺效果還是可以的,但剪輯有問題,吳孟達和李光潔死得都很突兀。掌握全部資源的聯合政府一頓猛操作,想出來的辦法就是「完球了,你們空間站自己飛吧」,然後危機被一個翹課學生靈機一動想出辦法解決了——這、這其實是在黑聯合政府吧?聯合政府唯一一次發揮正面作用就是救援隊要散夥回家見最後一面的時候把人都吼了回來。所以聯合政府的對立面其實是小農思維嗎?



在我看來,人類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要回家還是再搶救一下根本算不上道德悖論,腎上腺爆棚就上去了。如果沒有大家要散夥這個假想敵,聯合政府又有什麼存在的必要?這就是人性悖論與意識形態製造的虛假悖論間的區別。問題在於人性自有尊嚴,人完全可以從各式各樣的意識形態手中取回自身。



14.王曉光:7分


aka cbvivi,Vlogger,前媒體人。



很成功的改編。原著是一本重設定輕情節的小說,電影里有大部分賀歲檔觀眾都很容易看懂的(科幻)故事背景和清晰的(災難片)人物行動目標。帶來獵奇又緊張的觀看體驗。視覺完成度比想像中高,中國視覺元素看得親切。




 


15.賈選凝:6分


影評人,香港資深媒體人。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騰訊大家」簽約作者。



合格的商業片,淚點掐很准,劇本比較弱,男主角前半程也不在狀態。基本是和《後天》在一個level。



16.楊時暘:6分


中國新聞周刊主筆。



1.從特效和技術上講,這應該是迄今為止此類中國電影的巔峰了。磅礴恢宏,細節營造用心。


2.故事層面比較糟糕,很好奇到底出於什麼原因,造成幾乎超過40%的台詞都是後配的,而且對不上口型,明顯是片子成型後徹底改詞重配的。這嚴重影響故事質量。


3.作為類型片,很多講述方式有明顯問題,比如人物特徵不鮮明,交代不清楚,劉啟變成「劉戶口」,這種啟字的拆解為什麼不交代?李一一變成「李長條」留給誰去猜?


4.很多地方增加眾多根本無意義的插科打諢,自以為幽默但毫無笑點非常尷尬。


5.這個全球化的救援項目中,中俄合作,稍稍出現一句法語,兩句日語,美國只閃現一次國旗,美國的缺席,出於什麼原因?好奇。


6.科幻特效技術有了巨大進步,但技術這只是科幻電影的一部分。



 


17.小水:6分


偶像宅。



像《戰狼2》一樣,影片作為一部商業大片是合格的,在國產片環境中甚至是水準以上的,這點最終反映在了票房上。無論人們圍繞影片的意識形態如何打口水仗,也應該記住,僅僅依靠意識形態,是無法讓觀眾掏錢買單的。



18.tyger tyger:6分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中文系碩士導師,電影學者。



有庫布里克1968年的經典在前,一切對此片所持的贊語都應節制。我感興趣的是「火種」計劃的既定程序和地球聯合政府的敘事位置怎麼擺,這其實是片中一直很模糊的地帶。 聯合政府最後用法語同意吳京的冒險,是「理智」之外的情感彈性的顯示嗎?這個意義上,劉戶口和吳京之間,吳京和聯合政府的指令之間,是個體和父/法間的和解-妥協的故事~



19.耳朵:6分


「奇愛博士講電影」責任主編,獨立戲劇人。



在建立敘事的時候,其實還是考慮到了中國電影的教化傳統。從「天地君親師」的嚴苛父權體系角度,和西方科幻常見的古希臘神話、聖經敘事進行了內在邏輯的轉移,劉啟和韓朵朵始終在父權的陰霾下行動,不在場的父親與替代的父親交互作用。概念上立得住,是國產科幻片類型的一大推進。



 


20.西帕克:5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流浪地球這個科幻設定非常浪漫,但執行起來卻有點網飛網大的感覺。人物多且不深入,主線基本就是一場沒規劃的救援。導演既想做得溫情,又想做一點懸疑,但兩頭落空。其實,可挖掘的地方很多,畢竟計劃剛開始就要殺死一半的地球人,如何選擇取捨其實非常艱難,之後的社會也更應該沉浸在悲傷和自責中,而不僅僅是如今的獵奇和救援。只關注科學的那一面,而略過或簡化人性的那一面,難道中國科幻的最高追求只能是爽片嗎?



21.大奇特:5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拍攝的角度來說可以了,美術、特效一大進步,確實值得一些人吹捧。原著的概念改成宏大視角下的舍小家顧大家……旋律也就跟著正了。很多設定只是立在表面的炫酷,內里空洞,給予觀眾的解釋太多,賦予觀眾的想像太少,過多展現特效,缺少對人物功能、動機上的鋪墊,尤其幾個年輕演員很讓人討厭,表演也差。以及鏡頭切太快,細節有缺失。



 


22.汽車大師:5分


電影撰稿人。



從電影工業角度看,這的確是部里程碑式的國產類型片,特效突破讓宏大的科幻設定有了令人信服的銀幕呈現。但硬體齊了軟體完全沒跟上,人物扁平還能說是此類群像大片的通病,每場動作大戲都導得如此混亂不堪、肌理不明著實是不可饒恕。



23.LOOK:3分


影評人,電影研究者。



科幻層面零思考,毫無想像力可言,基本就是另一個版本的《紅海行動》。



24.賽人:3分


影評人。



不覺得這是科幻片,也不覺得這是災難片。這些類型包裝都是口紅、眼影。當所有的地標建築以冰冷的姿態呈現之時,包括最浮泛的親情和最常規的團隊意識呼嘯而來之時,你就知道你離現實很近,而離幻想很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桃淘電影 的精彩文章:

花團錦簇,喜迎開工 | 賞色
原來《一吻定情》就是另一部《我的少女時代》啊!

TAG:桃桃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