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也能吃得健康!既能滿足你的嘴,又不得罪你的胃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不管是在凍手凍腳的北方,還是在濕冷入骨的南方,大冷天最受歡迎的美食,當然要數「火鍋」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火鍋被貼上「不健康」的標籤。《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教你吃一頓暢快又健康的火鍋。
受訪專家
中國註冊營養師 鄭飛飛
相對傳統的點餐來說,吃火鍋在食材選擇和搭配上,更加靈活方便。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健康與美味兼顧。
底料少鹽少油
吃火鍋,少鹽少油的清湯鍋底或者菌湯鍋底是首選。
如果覺得它們味道不足,也可以選用番茄或者番茄醬熬制的鍋底。
如果喜歡麻辣口味的鍋底,建議在煮食材之前,儘可能地撇掉上面的辣椒油。
如果還是覺得太油膩,可以準備一小碗白開水,把撈出來的食材過一下水再蘸料吃。
愛吃辣的人還可以在自己的小料碟中加入適當辣椒。
順序先涮薯類
開始涮鍋時,撇去鍋底的浮油後,先涮點土豆、山藥、紅薯等既能當蔬菜又能當主食的薯類,保護胃腸。
早點涮蔬菜吃,可以提前增加飽腹感,否則不但飽腹感不強,還會攝入過多油脂和嘌呤。
如果是鴛鴦鍋,蔬菜盡量在清湯一側涮著吃,以免攝入過多油脂。
涮完火鍋濃美的火鍋湯或許是許多人的最愛。殊不知,這樣的湯里已經溶解了很多嘌呤,喝太多可能引發痛風。
還有的海鮮、酸菜鍋底里,亞硝酸鹽含量也不低,對健康有一定危害。因此,久煮的火鍋湯最好不要喝。
食材搭配均衡
吃火鍋很容易實現食材多樣化,絕大多數食材都可以涮著吃,比如綠葉蔬菜、菌菇類、豆製品、魚蝦類、紅肉類、薯類等。
此外,還要注意各種食材之間均衡搭配,吃1份肉類,至少需要2份蔬菜與之搭配,而且最好邊吃肉邊吃菜。
需要提醒的是,豬腦等內臟類食物雖然非常美味,但膽固醇比正常紅肉高出很多(瘦豬肉每100克含81毫克膽固醇,瘦牛肉為58毫克,而豬肝、牛腦、豬腦分別為288、2447、2571毫克),吃的頻次和量一定要盡量少,高血脂的人尤其要注意。
蘸料以香料為主
不論是麻醬韭花料還是香油蒜汁料,脂肪的含量都十分可觀。並且多數蘸料含鹽量很高,還有各種提鮮的鮮味劑。
一頓火鍋下來,吃上兩小碗蘸料,很可能油和鹽都遠遠超標了。
涮火鍋,可以用小米椒、沙姜、香菜、青檸、蒜等香料類食材配上傳統的蘸料,這樣既能減少油和鹽的攝入量,又能保證蘸料足夠有味道。
飲品選常溫低糖
吃火鍋本來就容易吃多吃撐,就不要再讓高糖飲料「雪上加霜」了,飲品盡量選擇白開水,也可以選擇無糖或者低糖的檸檬水、淡茶水、豆漿等。
此外,很多人覺得吃火鍋時,趁勢再喝上一大杯冰鎮飲料會更爽。但這樣一冷一熱,會強烈刺激胃部,甚至導致胃部痙攣或胃痛。
因此,吃火鍋少喝冰鎮飲料,可選擇一些溫熱的涼茶或者植物蛋白飲料。▲
本期編輯:鄭榮華
本文轉自:生命時報


TAG:代金剛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