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訪數坤科技CEO馬春娥:B輪2億元,立足心臟影像,打造全能「數字醫生」

專訪數坤科技CEO馬春娥:B輪2億元,立足心臟影像,打造全能「數字醫生」

採訪定在一個周六的上午,儘管是非工作日,但當我走進數坤科技位於北京金輝大廈的辦公室時,仍然看到有二十幾個人圍坐在大屏幕前,正在進行產品培訓,不遠處是高管團隊在開會。

「不好意思,我們平時就是節奏特別快,安排得特別滿,採訪、開會都得見縫插針進行。」大步向我走來的,是數坤科技CEO馬春娥,這家公司剛剛完成2億元B輪融資。

正值資本寒冬,在數坤所處的人工智慧醫療影像領域,2億元B輪不算小數。更何況,僅在半年前,數坤才剛剛完成億元A輪。

數坤的吸金實力並不僅僅體現在數額方面,還在於其投資方展現出很強的繼續加碼意願。數坤的A輪由華蓋資本、晨興資本聯合領投,天使輪投資人遠毅資本繼續跟投。本次B輪除新增的領投方創世夥伴資本外,前期投資人也全部跟投。

資本青睞的背後,必然是場景的廣闊、技術的紮實、創始團隊優秀的背景和強執行力,這些在數坤身上都有所體現。

馬春娥

雷鋒網了解到,在人才方面,數坤的創始團隊來自IBM、GE、西門子等國際科技巨頭的醫療團隊,受過高視野的系統化訓練,在人工智慧與醫療的結合點上具備充足的經驗積累。

成立兩年來,數坤已在心臟影像智能診療領域建立先發優勢,成為該領域醫院裝機量最多、產品使用率最高的醫療AI公司。

同時,在保證心臟影像領軍地位的前提下,數坤將業務布局延伸至腫瘤和神經系統等其他病種,已覆蓋心、腦、肺、乳腺、前列腺等重要疾病和臨床場景。

從心臟做起

「我們看到的大方向還是醫療行業的智能升級,希望打造未來的『數字醫生』。」馬春娥眼中的數字醫生,應該是兼顧內科、外科、影像科等所有科室,覆蓋心臟病、神經系統、腫瘤等所有疾病,既能閱片,又能看病歷,甚至能結合基因信息進行診斷的全能醫生。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機器人醫生。」馬春娥說,「然後你會發現這是一件特別大的事,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實現。」

數坤科技的第一步,從影像科醫生做起;打造影像科醫生的第一步,從心臟影像做起。「一方面是因為計算機視覺技術相對於其他人工智慧技術來說更加成熟,另一方面,心臟問題所影響的人群基數大。」馬春娥表示,數坤在選擇切入點時,主要考慮臨床大場景。

據雷鋒網了解,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總患病人數已達近三億人,且致死率遠高於癌症,每五個因病致死的病人中,就有兩個是因為心血管問題。「我們這個行業做的是醫療供給,核心是解決醫生資源緊缺的問題,所以當然要從臨床場景出發。」馬春娥說。

她告訴雷鋒網,這樣的大場景其他公司並不是沒看到,但卻鮮少有公司真正邁出這一步。馬春娥認為,這塊藍海的保留主要由於數據難於獲取、模型需重新搭建以及醫院資源存在限制。「心臟不像肺部和糖網,有幾十萬的公開數據集,有各種開源模型。」馬春娥說,「要做心臟影像,從演算法到數據都要從零開始。」

要獲取數據,首先要找到合作醫院,取得數據後還要考慮標註和標註質量的問題。加之沒有開源演算法,整個模型需要重新研發。另外,馬春娥談到,肺結節、糖網等平面病灶的檢測和分類是人工智慧在醫療影像領域應用的第一階段,業內夥伴也取得了落地成果。心臟影像的處理和診斷,是基於三維重建圖像進行,數據和演算法要求會更為嚴格。

從零開始

為了攻克心臟影像分析這一難題,數坤選擇扎紮實實地從底層基礎設施開始做起。

為了獲取數據,數坤以建立聯合實驗室的方式和醫院取得合作。「北京友誼醫院是我們第一家合作醫院,也是革命友誼最深的醫院。」馬春娥回憶道,「當時我們還沒有成熟的產品,但是友誼醫院的主任和院長對人工智慧抱有非常支持和看好的態度,給我們一個起步的平台。」

除友誼醫院外,經過兩年的積累,與數坤科技建立聯合實驗室的醫院已達數十家,包括安貞醫院、阜外醫院等,覆蓋北京、上海、武漢、河南、河北等全國多地。馬春娥介紹道,數坤挑選各家醫院的優勢科室建立聯合實驗室,因此地域跨度較大。並且由於地域跨度較大,數坤可以觸達不同地區人口的醫療數據,使得數據更加多樣化,模型更具普適性。

數據來之不易,為了保證標註的準確性以及和演算法的契合度,數坤自研了一個數據開放平台。平台包含數據標註、質檢在內的多種工具,醫生的標註行為以及圖像的共享、傳輸都在平台上進行,配合平台運轉的還有數坤自己搭建的數據中心。此外,數坤還組建了專家委員會,制定圖像標註標準,並對醫生的標註成果進行考核。目前,數坤已積累來自數萬名患者的標註數據。

在演算法的構建過程中,數坤的工程師藉助聯合實驗室駐紮在醫院現場辦公。在馬春娥看來,這樣做的優勢很明顯。第一,工程師能向醫生取經,真正理解醫生問診的過程,並將醫生的診斷思維融合進系統中;第二,工程師和醫生工作在一起,有助於取得醫院的信任;第三,版本迭代響應更快,目前數坤產品的小版本迭代可在一天之內上線。

數坤在產品研發上肯下苦功夫,馬春娥認為,這得益於團隊成員在國際巨頭的工作經歷帶來的高視野,「有些公司拿著開源的演算法和數據集,訓練個模型就去賣了,這樣作坊式的公司未來基本不會有生存空間。」

起跑兩年來,數坤先後研發出包括冠脈CTA智能後處理、冠心病智能輔助診斷、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冠狀動脈易損斑塊評估在內的近十種心血管疾病診療產品。

對於自身所處的行業地位,馬春娥表示,在心臟影像領域數坤是先行者,同時也看到了不少行業夥伴在積極探索。她表示,數坤並不排斥競爭,反而非常歡迎,「大家一起做才能把市場做起來,為病患提供更多價值。」

從1到N

在心臟影像領域取得時間壁壘後,數坤的產品布局已不再局限於心臟。

「患者拍一張片子,雖然臨床上醫生會針對患者主訴的問題重點診斷,但在其他部位看到問題也有告知患者的義務。」馬春娥說,「為了診斷心臟拍的片子,看到肺部有問題,也是需要告知患者的。」

因此,從心臟到心胸,在馬春娥看來是臨床需求推動的產品布局擴張。

心胸之外,數坤又將觸角延伸至顱腦和神經系統,馬春娥認為這些系統的影像診斷在技術上和心臟很相近,「都是看血管的,是技術層面的自然延伸。」

馬春娥介紹,目前數坤已和多家頂級三甲醫院聯合啟動了在多個領域的AI產品研發,包括腦腫瘤、腦梗塞、腦出血、腦灌注、動脈瘤等在內的神經系統疾病解決方案,以及包括肺結節、胸部疾病、乳腺癌、前列腺、腹部等在內的腫瘤解決方案,其中部分產品已進入臨床打磨階段。

除醫療影像相關技術外,數坤在自然語言處理、基因測序、手術機器人等方面也在積極布局,希望在技術成熟落地時能夠有所準備和積累。

著眼未來,馬春娥表示,本輪融資為數坤提供了更多彈藥,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另外,馬春娥透露道,數坤的部分產品有望在2019年獲得醫療註冊三類證,取得銷售資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金融風控的難題怎麼解?這裡有三份大咖的「答卷」
放棄幻想,全面擁抱 Transformer:自然語言處理三大特徵抽取器(CNN/RNN/TF)比較(上篇)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