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俄媒稱中國紅色旅遊熱令俄艷羨:俄列寧博物館門可羅雀

俄媒稱中國紅色旅遊熱令俄艷羨:俄列寧博物館門可羅雀

參考消息網2月18日報道 俄媒稱,如今,俄羅斯的列寧博物館已門可羅雀,但中國的「紅色旅遊」卻正成為時下熱潮。

據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2月15日報道,2月6日,莫斯科郊區的列寧戈爾基博物館慶祝了建館70周年。而稍早前,即1月21日,是弗拉基米爾·烏里揚諾夫(列寧)逝世95周年紀念日。在俄羅斯,這兩個里程碑的日子未被人們加以注意。

報道稱,換作其他國家,這樣的歷史裡程碑恐怕會掀起對迄今為止仍是全世界和互聯網網民最感興趣的偉大人物之一的關注熱潮。但在俄羅斯卻不是這樣。

幾十年來,80個國家的1000多萬人參觀了列寧戈爾基博物館。蘇聯時期,每年有30萬至50萬人前來了解列寧鮮為人知的生平、人生的最後階段和烏里揚諾夫家族的日常生活。如今,這裡卻門可羅雀。蘇聯解體後,博物館和周邊景區經歷了艱難時期。1994年,領袖留在克里姆林宮的所有東西,首先是列寧辦公室的物品,因為用不著而被搬往此處。但這並未給列寧故居增添人氣。如今,這個地方更多被定位成休閑和消遣的場所。

報道稱,越來越多的參觀者是來自中國的遊客。無論該國的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對於列寧本人及他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依舊充滿好奇。它們既包括列寧戈爾基博物館,也包括其他所有與之相關的地方:從克里姆林宮到烏里揚諾夫斯克和舒申斯科耶。

報道認為,實際上,中國人對歷史的珍視不僅流淌在血液里,也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全力支持——目前該黨正引領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新的成就。俄羅斯的千年歷史在他們的五千年歷史面前黯然失色。但重要的不是數字,而是對於歷史的解讀。

報道稱,在這股緬懷歷史的潮流中,俄羅斯也成了所謂「紅色旅遊」——中國人對與無產階級領袖和革命事件相關的歷史地點的朝聖——最重要的一站。2016年,中國政府修復了位於莫斯科郊外的中共六大會址並對外開放。而莫斯科郊外的沃斯克列先斯科耶村則是中國代表團和旅遊團必去的景點。中國人以這種方式向俄羅斯人展示,應如何對待歷史極其寶貴的遺物。

報道指出,中國人對本國歷史遺迹也同樣看重。在剛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假期中,很多中國人離開自己的常住地踏上旅途。多數人是在國內旅行,使得這幾日包括高鐵在內的中國交通系統運送旅客達數億人次。他們不光探親訪友,也光顧革命歷史景點。前往毛澤東故鄉的遊客數量從2003年的100萬人次增至2017年的2000萬人次。應當指出,在中國,毛澤東仍舊是最受尊敬的歷史人物之一。毛澤東的紀念設施在全國隨處可見,博物館繼續吸引著遊客。

報道稱,珍視歷史的態度並未妨礙中國人依託民眾對歷史真誠的興趣發展旅遊經濟。據初步統計,去年湖南省韶山市接待遊客約2400萬人次。由於參觀量居高不下,當地博物館在2011年就被授予最高的5A景區稱號。中國共有250個這樣的景區。自那以後,韶山的毛澤東紀念館不僅不需要中央政府補貼,還是當地財政的主要補充來源。

預計到2020年,每年將有2600萬人次的遊客來到這裡,而三分之一的韶山居民將從事相關服務業。這樣的預測完全可以實現。畢竟中國依然是全球最迅猛發展的經濟體,對全球居民財富的增加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中國領導層強調,當前深化改革開放的方針吸收了以往領袖和領導人的智慧。

俄媒稱中國紅色旅遊熱令俄艷羨:俄列寧博物館門可羅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8年10月5日,大批遊客前往湖南韶山參觀毛澤東同志故居。(東方I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