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牆根故事:你知道莒縣玉皇山「裴泉」嗎?它有深藏歷史的千古奇冤

牆根故事:你知道莒縣玉皇山「裴泉」嗎?它有深藏歷史的千古奇冤

裴御史開銀礦

在莒城西北的玉皇山之陽,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泉子,傳名「裴泉」。據傳,此處原為明初裴御史的花園。其泉四季突涌,水質清醇,泉內有希世之寶——龍魚。裴泉是裴家遺留的唯一之物,這裡面有一段深埋於歷史的千古奇冤。

在明朝初年,泉東有一村莊,名叫裴家莊。在村西有一戶富有人家,在其住宅之西,僻有一座花園,泉子即在花園之內。裴家歷代樂善好施,廣積善緣。村內貧窮之家均受其錢糧周濟。因此,人們尊稱當家的裴太公為大善人。裴太公與鄰村尹家樓的千戶侯尹聰很是投緣,經常有所往來。

裴太公有一公子名裴乾,字忠社,取其忠於社稷之意。裴乾自幼聰明伶俐,十五歲考中秀才,二十歲即考中舉人。因其飽讀史書和家庭的熏染,逐漸養成耿直的性格。經千戶侯尹聰的推薦,朝廷任命其為河南道監察御史。到任後,裴乾廉潔奉公,剛正不阿。他頂住了上司的說情,拒收貪官的千金之賄。幾年間,先後參倒了府州官員七八人,為國家挖出了蛀蟲,受到朝廷的賞識,官階也由從五品升到正四品。

這年,朝廷調其進京,另有任用。不巧,其父母先後謝世,裴全辭官丁憂在家。後雖起複,但一直在十三道監察御史任上轉悠。光陰似箭,不覺已是花甲。裴乾上表乞休。皇上念其忠心可嘉,特贈三品銜致仕,並給予「體察民情,直接上奏」的特權。

裴乾退休回家以後,發現玉皇山上銀礦又有人重新開採。原來,在元代時官府曾在此開採銀礦。元亡後,礦井即被封。當地一些人為了發財,未經官府批准,又組織礦工私自開採。莒州知州以制止私采銀礦為名,年年罰銀萬餘兩,這些罰銀均裝進了知州的腰包。知州年年緊,銀礦照常開。開礦的人肥了,知州的腰包鼓了。

裴乾明白,銀礦是國家的,私開即違反國法。所以,他下決心一定要制止私開銀礦。他把莒州知州請來,以官府的名義把開礦權收回,並由裴乾全權負責開採銀礦。知州想從中得到好處,便對裴乾說:「裴大人,莒地貧瘠,州庫年年虧空,我想從銀礦中拿出一部分以作補充,不知大人意下如何?」裴乾答道:「州庫之需也屬國家之需,這是正途,再說開礦又需上報,只要大人奏請戶部,下達限額,在下將按時將銀兩解到。」知州懼怕其「直接上奏」的特權,不敢來硬的,只好無可奈何的說:「那是,那是!」

其實,知州想私下從中分一份,不想裴乾公事公辦。知州暗想,如上報戶部,萬一被查出查禁不力和私吞罰銀的事,豈不項上之物難保!所以,知州一直隱而不報。

再說裴乾接礦山開採權之後,即對礦工重新組織,言明開礦律令,講明工錢每人由原來每季一兩增為二兩。同時明確規定,工頭只有督查之責,無責罰礦工之權。經裴乾這樣一整頓,礦工更能幹了,銀錠產量比原來增加了不少。為避貪占之嫌,裴乾規定,自己的兒子和親友,只能幹礦工,不能當工頭和賬房等管理人員。同時,對已分居的三個兒子定出了三條戒律:一不準蓋樓台瓦舍;二不準增置田產;三不準占銀礦的便宜。雖然裴乾掌管著大批銀錠,但人人都從心裡承認他一個「清」字。

銀礦不覺已開三年,盤點銀錠已足有十五萬兩。裴乾向知州要戶部文,知州推說未到。為了安全,裴乾決定將銀兩直接上解北京。他向知州借來了州衙的兵丁押送銀錠。為了保險起見,裴乾在閻庄街設點,大量收購當地產的紅蓮稻,宣稱此稻是皇上點的貢品,要直送北京。從此,莒州紅蓮稻貢品之名便傳流下來了。其實,裝運的箱內上為稻米,下是銀錠。

再說,北京城皇宮內發生了一件大事,正宮娘娘忽患眼疾,久治不愈,太醫們怕責任難負,暗中收買術士,說:「娘娘眼疾,為東南方有人動土所致。」皇上嚴令山東等地速查。很快得知,益州府莒州地界有人私開銀礦。皇上大怒,急命人到莒州查禁,並下達聖旨,將開礦為首之人就地正法,滅其三族。

欽差帶人飛馬奔莒州而來,欽差來到莒州州衙,知州推說不知,並磕頭如搗蒜地說:「卑職該死,請欽差治臣失察之罪!」。遂命人盛宴款待欽差,欽差問為首者是誰?知州推說:「山野草民,不知其名!」欽差只好決定親自到玉皇山查禁銀礦。知州怕出紕漏,勸說道:「玉皇山,路窄坡陡,荊棘遍野,是人跡罕到之處,何勞大駕親臨,只派您屬下官員和州衙兵卒同去即可。」

欽差命屬下官員速去,一切照聖旨辦!官員和兵丁來到裴家莊,高喊:「聖旨到!開銀礦的接旨——」裴乾一聽不敢怠慢,急領全家老幼跪接聖旨。官員宣旨道:「私開銀礦,違反國法,斬立決,滅其三族!」裴乾大呼冤枉,說:「知州已上報戶部,十五萬兩銀錠已解往京城!」兵卒們不由分說,舉刀就砍。霎時間,裴氏一家三十餘口全部身首異處。隨後,礦井填了,裴乾住處被夷為平地,其他裴姓居民也都四處逃亡。唯一存留的就是現在的裴泉。

行刑官員向欽差復命,欽差問:「犯人死前曾有何說?」行刑官員只好如實相報。欽差一聽,知道案情有誤,急問知州此人是誰?知州無法,說出了裴乾的名字。欽差一聽,跌坐在太師椅上,指著知州說:「你誤我,你誤我!」

原來,裴乾之名,在京城官員中人人皆知,作為欽差來查此案,不問情由又未到現場,難逃失察誤殺之罪,欽差命知州隨其進京作證。知州知道錯出己身,夜晚乘人不備上吊而亡。

知州已死,唯一的證人沒有了。欽差的心倒放寬了,他命益州府上報:「莒州知州病亡任上!」欽差帶領人馬,追上送「貢米」的車隊,將車夫兵丁遣回,把「貢米」全部拉到了自己的府上。欽差向皇上奏道:「為首私開銀礦的山野草民已就地正法,礦口封死,一切已經辦妥!」這時,皇后眼疾已經痊癒,已無人再問此事。

過了一百多年以後的萬曆年間,江西道監察御史、莒州人劉朴聞知此事,上報朝廷,稟明裴乾之冤。皇上下詔,為裴乾平反昭雪,並撥官銀,重葬裴乾一家。築了墳,立了碑。神道兩旁置有翁仲、石虎、石羊、石馬等,神道前立有朝天吼兩座,規模宏大,群眾傳稱「御葬林」。但這一切為時已晚,對於裴家來說,已經毫無意義了。(陳秉祥、陳秉友)

鄭重聲明:本文為陳秉祥、陳秉友、宋成泰整理創作,並獨家授權《牆根故事》發布。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牆根故事 的精彩文章:

牆根故事:莒縣元朝鄒狀元軼事,小時候冬天過河「土地爺爺」背他
牆根故事:年輕小伙半夜吹笛子,竟然吹來荷花仙女為妻

TAG:牆根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