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對於公司策略,董事會該扮演什麼角色?

對於公司策略,董事會該扮演什麼角色?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羅傑·馬丁

我的一位朋友在幾家重要的上市公司擔任董事,不久前他來到我的辦公室,告訴我有個議題在各家公司董事會都引起爭議,詢問我的意見。這個問題是:關於公司策略,董事會該扮演什麼角色才合適?

我朋友任職的一些董事會裡的主流觀點認為,策略是他們的職責,而且堅持要在外地召開董事策略會議,以制定策略。他任職的另一些董事會的主流觀點則是另一個極端:認為自己的職責是等待管理團隊提出策略,再決定是否核准。其餘的董事會,則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的不同位置。他希望有更清楚而一致的看法。

對於聲稱董事會該制定策略的一方,很容易得出答案——如果董事會覺得有必要為公司制定策略,這就是該開除CEO的初步證據。

如果一年中只開幾天會的董事會,比全天候都在經營公司的CEO更善於制定策略,那麼董事會就選錯了CEO。如果CEO也同意制定策略是董事會的職責,該開除他這一點就更加明確了。這表示,董事會和CEO都完全同意,這個CEO其實是營運官。任何一位自重又有能力的CEO,都會理解這點,並且在被開除前自動請辭,因為真正的CEO負責策略,否則他根本就不是高階主管之首。

至於另一個極端,也就是只會對CEO的策略表示贊成或否決的董事會呢?比較沒那麼糟,但這會讓董事會無法在策略上發揮作用。他們拿到的策略已經擬定完成,只能說:「好,我們同意」或「不,我們不贊同」。表示不贊同,根本就是投出不信任票,直接導向前述的境地:如果CEO不先辭職,董事會就該開除CEO。而董事會若是贊同CEO的策略,代表董事會無法為擬定策略增添任何價值,所以,董事會對整家公司最重要的事務,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這兩個極端都不恰當,正確的方法應是一個反覆進行的流程,由CEO負責,因為擬定策略是CEO的職責,但CEO可以用明智的方式,儘可能從董事會得到最多建議(這裡假設董事會的見解是有用的)。

如果董事的見解無用,董事就該被開除或選擇離職。

實務上,可以採取三個簡單步驟,進行這段流程:

首先,流程一開始,CEO應請教董事會對於策略應處理什麼挑戰,有何想法。根據我的觀察,董事會之所以會與CEO脫節,多半是因為CEO的策略試圖處理的問題,並非董事會認為最重要的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只要一開始就與他們討論這一點即可。董事可能覺得,策略必須先處理新出現的競爭者、趨緩的成長、技術造成的破壞,或是越來越龐大的成本結構。無論具體項目為何,CEO都有機會獲得董事會的重要見解,同時與他們協調達成一致方向。而且,即使沒有完全達成共識,CEO還是可以在這個流程的一開始,就將董事會最關心的事務納入策略。

第二,在流程的中間階段,CEO應該回來找董事會,提出可能的策略選項,也就是提出一些不同的方法,可用來處理步驟一所列出的挑戰。注意,CEO並非在請求董事會批准其中某個方法,而是尋求有關那些潛在解決方案的建議與反饋意見,包括哪一項更有共鳴、什麼問題仍未解決、做法可以如何調整等等。正確執行這個步驟,就能得到格外有益的想法,以推動制定出一些策略建議,提交給董事會。

第三,也是最後一個步驟,就是CEO向董事會報告他選擇要推動的策略。這顯然有一些部分呼應了前述一個極端做法,也就是提交給董事會一份已經制定完成的策略。但是有了前面兩個步驟,董事會對於該解決的挑戰,已經有了共同方向,而且也了解這項策略建議案來自哪些可能的選項,並曾對那些選項提出建議,這樣董事會就更容易做出優秀的決策:情況無非兩種——CEO採納建議,帶來更好的策略;或者CEO沒有接納建議,給出的是一個缺乏說服力的策略。

若是前一種情況,董事會對於一項他們深入了解、也做出很有意義貢獻的策略,可以愉快、睿智地表達肯定。若是後一種情況,董事會就能確定公司需要一位新的CEO。

明確由CEO負責,並由董事會協助提供明智的建議,就是董事會與策略的完美結合。

(作者是馬丁繁榮研究所(Martin Prosperity Institute)主任,曾擔任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院長。)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萬事如意,平安喜樂
主持座談學問大

TAG:家族企業雜誌 |